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论语》孔子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弟子不能仅学《诗》学《书》,还必须学礼、知礼,克己复礼,强调人无礼,无以立。
礼有时代性和具体内涵。我们今天同样重礼学礼,将健康的礼仪、礼节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讲的礼既继承了传统,又超越历史,与世界接轨,是一个文明古国当代风范的外在表现。今天我们的礼仪文化已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亮点。文明礼貌亦是从娃娃抓起。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小学推出“三礼六节主题月”特色思政课,便很有创意,既“六一入队礼、七月毕业礼、九月开笔礼和读书节、体育节、生命节、艺术节、科技节、外语节”等,让小孩子学习怎样做人做事。
如果说青少年和普通百姓要懂得人无礼、无以立的人生道理,那么具有榜样效应的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不能手中有权便“嘚瑟”,对百姓、对下属变得傲慢无礼,失去修养,甚至仰首天外,不知今夕何夕。
有这种人吗?有,某些地方还不是个别。
那些有“四风”行为的人,如果观察、分析一下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为人态度常常发现其骨子里的傲慢和偏见,某些不作为的干部对待百姓的诉求往往是往外推,闭门不见者有之,言语不敬乃至斥责者亦有之。对百姓无礼、不尊,恶化了干群关系与基层政治生态。人们常常把这种手中有权脸秒变的人,从人格上界定为小人。为村官、乡官者,坐骑从村前驶过,遇有看着他长大的叔叔大爷也不减速,绝尘而去,呛得长辈们连连斥责:“这后生变了!”为机关干部者,刚刚提拔了副科抑或副处,走在路上或乘坐电梯,便旁若无人,连当年迎接他们进机关的老同志也眼珠都不转。“架子大、没礼貌”,这是时下一些地方对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常见的批评。他们是否对所有人都如此傲慢和戾气?当然不是,对那些能影响其政治命运和继续升迁者,依然是礼数有加,至于“没用”的人或曾经有用但现在“没用”的人自然另做别论了。
一位长期做组织工作的老同志提醒说,要提防此类小人得志。但何者是小人,何者非小人不是一次两次能看准看清,必须看他“演上几出”。某些人,对已离开职务权力平民化了的老同志,原来是“张老、李老”地不绝于耳,之后就变成了“老张、老李”,再变就变成了“老家伙”,由昔日的毕恭毕敬逐渐变为大不敬,是其社会实用主义的具体诠释,折射的是权力崇拜,看似礼貌问题,实则“三观”问题。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许多情况下,礼貌、礼仪、礼节范畴的问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素养、道德和思想政治品质。对领导干部来说,还会涉及其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涉及其执政风格。一位“老信访”曾对人说起过,礼敬找上门来的群众,就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半点也不能疏忽怠慢。当一位访民风风火火地找上门来时,作为信访干部,如果我们总是“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称呼,迎上前去,扶上座位,清茶一杯,然后神情专注地听其倾诉,设身处地地回答质询。即使是暂时不能解决问题,访民也会因我们的礼敬与热场而情绪稳定。有些情绪稳定的訪民还会反思自己,承认上访有斗气成分,斗气无助矛盾解决。工作做到这种份上,人们就懂得了一个道理,真诚的礼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之一。遇到上门的群众,最忌头也不抬,冷冰冰开口一句:“什么事?说!”或者蛮横地挥斥:“没看到开会呢吗?找时间再说!”这种无理失敬的行为只会激化矛盾而半点也无助于矛盾的解决。最近《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为这类干部画了像,足可引以为戒。
关心时政的人都已看到,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94岁老英雄张富清时礼敬有加的谦恭场景。张富清是西北野战军359旅的普通战士,他征战半生,全身是伤,老年失聪;他战功卓著、淡泊名利。习近平总书记深深地俯下身去,双手紧紧地握住老英雄的手,听清了老英雄既微弱又清晰的话语:“永远跟党走!永远做一名好战士!”总书记回答的是最真诚的肺腑之言:“祝您健康长寿!”这种礼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任职时对基层群众一贯尊敬、尊重的执政风格的真实再现。
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在进入历史新时代的今天,以礼待人、诚挚对待群众,将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光大,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礼有时代性和具体内涵。我们今天同样重礼学礼,将健康的礼仪、礼节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讲的礼既继承了传统,又超越历史,与世界接轨,是一个文明古国当代风范的外在表现。今天我们的礼仪文化已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亮点。文明礼貌亦是从娃娃抓起。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小学推出“三礼六节主题月”特色思政课,便很有创意,既“六一入队礼、七月毕业礼、九月开笔礼和读书节、体育节、生命节、艺术节、科技节、外语节”等,让小孩子学习怎样做人做事。
如果说青少年和普通百姓要懂得人无礼、无以立的人生道理,那么具有榜样效应的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不能手中有权便“嘚瑟”,对百姓、对下属变得傲慢无礼,失去修养,甚至仰首天外,不知今夕何夕。
有这种人吗?有,某些地方还不是个别。
那些有“四风”行为的人,如果观察、分析一下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为人态度常常发现其骨子里的傲慢和偏见,某些不作为的干部对待百姓的诉求往往是往外推,闭门不见者有之,言语不敬乃至斥责者亦有之。对百姓无礼、不尊,恶化了干群关系与基层政治生态。人们常常把这种手中有权脸秒变的人,从人格上界定为小人。为村官、乡官者,坐骑从村前驶过,遇有看着他长大的叔叔大爷也不减速,绝尘而去,呛得长辈们连连斥责:“这后生变了!”为机关干部者,刚刚提拔了副科抑或副处,走在路上或乘坐电梯,便旁若无人,连当年迎接他们进机关的老同志也眼珠都不转。“架子大、没礼貌”,这是时下一些地方对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常见的批评。他们是否对所有人都如此傲慢和戾气?当然不是,对那些能影响其政治命运和继续升迁者,依然是礼数有加,至于“没用”的人或曾经有用但现在“没用”的人自然另做别论了。
一位长期做组织工作的老同志提醒说,要提防此类小人得志。但何者是小人,何者非小人不是一次两次能看准看清,必须看他“演上几出”。某些人,对已离开职务权力平民化了的老同志,原来是“张老、李老”地不绝于耳,之后就变成了“老张、老李”,再变就变成了“老家伙”,由昔日的毕恭毕敬逐渐变为大不敬,是其社会实用主义的具体诠释,折射的是权力崇拜,看似礼貌问题,实则“三观”问题。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许多情况下,礼貌、礼仪、礼节范畴的问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素养、道德和思想政治品质。对领导干部来说,还会涉及其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涉及其执政风格。一位“老信访”曾对人说起过,礼敬找上门来的群众,就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半点也不能疏忽怠慢。当一位访民风风火火地找上门来时,作为信访干部,如果我们总是“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称呼,迎上前去,扶上座位,清茶一杯,然后神情专注地听其倾诉,设身处地地回答质询。即使是暂时不能解决问题,访民也会因我们的礼敬与热场而情绪稳定。有些情绪稳定的訪民还会反思自己,承认上访有斗气成分,斗气无助矛盾解决。工作做到这种份上,人们就懂得了一个道理,真诚的礼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之一。遇到上门的群众,最忌头也不抬,冷冰冰开口一句:“什么事?说!”或者蛮横地挥斥:“没看到开会呢吗?找时间再说!”这种无理失敬的行为只会激化矛盾而半点也无助于矛盾的解决。最近《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为这类干部画了像,足可引以为戒。
关心时政的人都已看到,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94岁老英雄张富清时礼敬有加的谦恭场景。张富清是西北野战军359旅的普通战士,他征战半生,全身是伤,老年失聪;他战功卓著、淡泊名利。习近平总书记深深地俯下身去,双手紧紧地握住老英雄的手,听清了老英雄既微弱又清晰的话语:“永远跟党走!永远做一名好战士!”总书记回答的是最真诚的肺腑之言:“祝您健康长寿!”这种礼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任职时对基层群众一贯尊敬、尊重的执政风格的真实再现。
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在进入历史新时代的今天,以礼待人、诚挚对待群众,将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光大,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