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弱不安的灯火来自河对岸的另一个国度 同样来自那里的风 纠缠着它以外的事物 河水灌溉了我年轻又粘稠的身体 在所有爱过我的人中 我只想念你 我们曾经像两块石头 相互磨砺,变圆润,两败俱伤 往事虛浮地排列在黑暗中 我们取出生命的鳞片 也无法割裂身体和过往 你说“想念一个人, 是想念自己心底最易碎的部分” 所以你给我种下软糯的核 在雨季 潮湿和肿胀始终包裹着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弱不安的灯火来自河对岸的另一个国度
同样来自那里的风
纠缠着它以外的事物
河水灌溉了我年轻又粘稠的身体
在所有爱过我的人中
我只想念你
我们曾经像两块石头
相互磨砺,变圆润,两败俱伤
往事虛浮地排列在黑暗中
我们取出生命的鳞片
也无法割裂身体和过往
你说“想念一个人,
是想念自己心底最易碎的部分”
所以你给我种下软糯的核
在雨季
潮湿和肿胀始终包裹着它
其他文献
街是白色的 天空沒有风 无数支歌儿被唱起 风景不过是几座房子 一切都将被忘记了 一粒爱着的种子 在爱中奔跑 它把声音和房子都忽略了 在奔跑中 一切都失去了实质和重量
一整天都在下雨,从纷飞的蒙蒙小雨演变成豪雨,云敲响了轰雷,间歇但不间断,紫色的闪电刺穿了粒子间的裂缝,在雨水、制度、光暗、生死、悲伤之间自由穿梭。我就这样出门,没有撑伞,让水洗涤灵魂,让风刮动须发,我就这样走,一直走,一直走,穿过郊区丛林,穿过陌生的地方,惨淡的灰云与阴沉的雨水把鲜绿的丛林染成暗绿。无意中来到一座石桥,桥边长满青苔,桥下的河浪想勾起我的注意,但失败。发丝的水正扑簌簌滴下,我衣服湿透
慢读一首诗 在词语的凹凸中复现它对真实的重构 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却在哲学上成了真实的一部分 不间断地撬动一首诗坚硬外壳表面的微小縫隙 发现诗人疲软的秘密 发现他如何溃败又如何死灰复燃并获得终极生存技能 ——一种滑稽表演 慢读一首诗 撷取他间歇性的荒诞不经 在个人编年史中加强公共部分的质感 然后再不断地分裂:我不是他
1 刚走到楼梯过道,就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啼哭声。 M心想,现在到处都是小孩们的尖叫,要不就是撕心裂肺的哀嚎,尤其是假日、节日。S城还有什么,除了这些讨厌的小东西。 走廊不长,他却越走越疑惑,这个小孩的尖叫非常特别,一般小孩的叫声是尖细的。然而这个却是如闷雷般,一阵接一阵,虽然沉,却给人异常的庞大感。 他只是一直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多年中他都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他都认得家的方向,且是笔直走。他有时
主持人按:科技的发展摧毁了传统的想象系统,比如人类的起源之类,但是人类的想象系统并不会从此终结。科技本身几乎成为一种新的宗教,这是和人们根深蒂固的想象的倾向密不可分的。今年初,一则亚马逊售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到处传播,说机器人突然失去了控制,在深夜发笑,或者是对主人提出的问题予以质疑,等等。朋友们都深受刺激。 我跟此次对谈的两位科学家,李澄宇和马兆远,从在伯克利留学的时代,就一直进行跨学科的
大狼(三) 大狼是条狗,一条怀孕的狗。在宋珊的葬礼上,它用一泡尿冲走了这个春天。宋珊的母亲抄起一根棍子,向大狼戳来。它窜来窜去,叼下招魂幡,一头扎进果园,有人呼叫着说:“它上了树。”在树上它看到棺材里的木偶、惊骇的人群、疯长的野草。狗的主人说,“它咋个爬得上树呢?”他们拿着绳子、棍子、渔网和骨头冲进了果园,在树下找到被撕碎的幡,宋珊的母亲一屁股坐到地上,“都让你们搅黄了。” 木偶(一) 他们
请保持疏离感 请把秘密一点点地诉说 俗世的风吹我 我一直摇擺着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请给我藏身之所 请允许我涂脂抹粉红唇嫣然 装扮成妩媚的样子 请赴我的约 给我俗世的激情 请将我钉在俗世的十字架上
这几日日子悬浮于日常之上毫不真切 俯视就可以看到好看的绿 抬头就可以看到理所当然的蓝 没有琐碎没有焦虑也没有欲望 多么幸福 仿佛远处山峦轻轻起伏 这几日初秋的阳光慢慢烘烤出身体里淤积的水汽 多么轻盈 善良从心里上升 好久没有过这种简单舒心的日子了 麻煩和忧愁都在远处 又好像从未有过 只要听从身体的指令困了就睡渴了就饮茶 暮色中也有刚刚好的清凉 像神轻轻散于无形 这几日
一 年轻的时候,我住在大都。那里人太多了。人一多,垃圾就多。起居的垃圾,情识的垃圾,比比皆是。人活在垃圾中久了,就形成了积习。海子北岸的斜街上有个缎子市,临豁口住着个色目人,原本老实做生意,后来跟坊间游手好闲的泼皮混熟了,也学得奸诈无赖起来。果树种得松散一点,长得扎实也茂盛;紧挨着分不开,果子结不大,果味也雷同。都说色目人憨厚,仗义重情,可这个家伙坏起来,变本加厉,憨恶厚黑。 这个色目人,名叫
想写《在平原》,始于2012年。那一年,很多从十几岁开始蔓延下来的问题,集体爆发。当时的写作和生活,突然到了一个必须重新洗牌的关卡。我从成都乘火车到银川,希望暂时告别闭塞又多变的生活,做个决定,比如究竟要写什么小说,接下来的人生要往哪个方向去。到银川前,我打定主意只是去漫游,匆忙下了火车后,就随意搜索了一家市内酒店的位置,住下来才知道,马路对面就是一所阿拉伯语学校。不大的校门上悬挂着红色横幅,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