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合理使用、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会活跃,从而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给教学活动带来勃勃生机,为打造高效课堂打开一扇窗。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课堂教学 辅助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确,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以它独特的魅力——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受广大学生和老师的青睐。正因为此,它越来越在课堂上体现它的价值,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对比授课,感受神奇
  同是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彭德怀既然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为什么又要杀掉它呢?”
  方法一:没有运用多媒体。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很快找到了这段文字: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学生个别读,读得毫无感情。
  师:谁用自己的话说说原因?
  生:因为战士们昏倒了,彭德怀不忍看到这一切。
  一生回答后,教室里一片死寂。
  方法二:运用视频,播放红军过草地时,前面部队吃光了草根树皮,后面部队连草根树皮都找不到而昏倒在地的情景。同时以幻灯片出示文字。
  学生看得投入,有的眼眶里还溢满泪水。
  师:谁来说说原因?
  生:红军战士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不能再迟疑了,快点救救他们吧。
  生: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为了救战士们,他这是爱战士胜过爱大黑骡子。这是一种大爱啊!
  生:挽救战士就是挽救当时的中国,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他更爱中国。所以他要杀大黑骡子给战士们充饥。
  ……
  思如泉涌,各抒己见,教室里一片沸腾。
  在方法一中,由于现在的学生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无法感知“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的情景,不知道饥饿是什么,也就无法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为了挽救战士的苦心了。而在方法二中,视频加上文字,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他们感同身受,似乎已是其中的一员。此时的学生无须教师多讲一个字,这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将重点凸现,难点突破,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穿越了时空,切身理解了彭德怀的无奈,也深刻感悟了彭德怀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情怀,并由此而生崇敬之情(这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感受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方法一所无法达到的,这就是多媒体的神奇之处。
  二、适时运用,成就高效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切身体验到多媒体的神奇、尝到甜头的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时不时地适时使用,感觉还真不一般,不妨与大家共享。
  1.观看画面,激活文本。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由于文中所展示的兵马俑离我们的生活较远,缺乏体验,学生无法想象,更无法感受到兵马俑的独特与神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截取了《江苏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课堂教学片》中的一段图景。
  师: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感受。
  (多媒体显示多媒体图片。)
  师:说说感受。
  生:好宏大的规模,要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无法想象。
  生:感受到自己好像来到了这个地方,真想伸出手来摸一摸。
  ……
  直观形象的图片,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图片,激活了文本,也激活了学生学生的思维,给了他们巨大的想象空间。相信此刻,他们已深深懂得了什么是“规模宏大”,所以他们有感而发,课堂气氛热烈,课堂效果好。
  同样,《雾凇》也是一篇状物类文章,如果不结合图片,光靠书上的文字,学生是很难想象得到雾凇的美丽晶莹与千姿百态,更无法想象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雾凇,有近景,有远景,还有特写,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学习时,由文字到图片,再由图片到文字,学生兴趣浓厚,感受深刻。
  2.欣赏音乐,激活学生。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激荡着阿炳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向往。在乐曲声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听看,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阿炳坎坷而苦难的一生。
  生:我听出了阿炳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生:我从乐曲声中听出了阿炳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
  优美的音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正是有了听觉上的冲击,学生的感悟直奔文章中心,他们不仅被美妙的二胡乐曲声所陶冶,更被乐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阿炳不屈的精神所折服。学生学得认真,听得动情,这正是借助多媒体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的直接讲解更有效。
  3.设计动画,激活课堂。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之时,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起来,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搭建平台,老师就是搭建这一平台的主导人员。
  在教学《“生命桥”》时,学生读到这句话:“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多么深奥的语言。什么是弧线?学生可通过画图来理解。什么是桥墩?学生可通过联系平时看到的大桥的桥墩或由学生画图来理解。这些并不困难,可是如何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反复引导想象、画图,可怎么也理解不透,学生在情感上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没有心灵的震撼。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专门请同事设计了“羚羊跳悬崖”这一撼人心魄的动画场景。动画设计把老羚羊壮烈牺牲、小羚羊得以存活的过程完完全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那反反复复持续好几分钟的场景,真切地再现了老羚羊用生命为别人搭起的安全出口——生命桥,展示了老羚羊勇于献身的壮美,营造了一个立体、多维、形象而震撼人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虽然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图、文、声、色,以其传递知识的立体化,在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成就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打开了一扇窗,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理且需要使用的基础上的,切不可完全依赖,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让其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度使用,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会使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那样的课堂是大家不愿见到的。因此,使用多媒体要适时、适当、适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究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民族传播人才培养、民族语言环境的把握、民族语言的运用、媒体布局、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快速有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大众传播 传播方式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大众传播的关系十分密切。促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有
"物联网技术导论"是面向物联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第一门物联网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其专业兴趣。然而,由于物联网技术横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四大一级学科,其内容极其庞杂。因此,如何选择"物联网技术导论"的讲课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阐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剖析物联网的内在层次结
摘要: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室内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是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课程。从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探索、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研究适合独立学院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特色,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更为科学、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饰材料;教学改革 
摘要:土木工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力学计算求解问题,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热点问题。作为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术,传统力学求解多采用手工计算方法。随着土木工程教学不断改革、实践,仿真技术的引用为力学求解提供了多样化手段。实践结果表明,手工计算可夯实力学理论基础,数值仿真技术可提供理论联系工程实践的平台。因此,授课求解过程中,将数值仿真技术与传统手工教学相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
摘 要: 如何使高三语文教学更有效?文章提出适当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首先,利用实物投影进宪课前检测、巩固,提高检测质量;其次,借助多媒体,拓展想象空间,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最后,借助实物投影,提高课堂评讲的针对性。高三语文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这有形的翅膀,多媒体只是“助推”高三语文教学,而不是“满堂灌”。  关键词: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助推  如何使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怎样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