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描述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危害,介绍蒜茬玉米粗縮病及麦茬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分析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玉米品种、播期、化学防治次数的关系,总结了防治策略,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72-0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1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危害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6片叶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九至十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1/2,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1]。
  2003年以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具有明显上升之势,给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005年蒜茬玉米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55.6%,平均减产48.2%,严重的减产80%以上,汴塘镇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在0.33万hm2以上,其中蒜茬玉米面积在1 000 hm2左右,2006年不少蒜茬玉米田块几乎绝产,据农技中心调查,病株株高只有1.2 m左右,产量一般在100 kg左右。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病害,灰飞虱在当地1年有2次迁飞过程,一次是每年麦收前后由麦田向玉米田和稻田转移,一次是秋季由玉米田、稻田向三麦、杂草上转移。造成玉米发病的主要是1代成虫,因为灰飞虱不能将玉米粗缩病毒通过卵传递到下1代,所以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就成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途径[2]。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与灰飞虱的当年1代带毒率显著相关。据统计,2003年1代灰飞虱的带毒率为8.2%,2004年1代灰飞虱的带毒率为12.6%,2005年1代灰飞虱的带毒率为14.8%,2006年1代灰飞虱的带毒率为15.2%,2007年1代灰飞虱的带毒率为14.3%,2008年1代灰飞虱的带毒率为10.6%,当地蒜茬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程度随之变化。
  2 蒜茬玉米粗缩病及麦茬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
  当地蒜茬玉米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5日前播种,通过多年的调查及实践,这期间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普遍发病率高,化学防治效果不明显;相反,麦茬玉米一般在6月15日以后播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很低,说明6月15日玉米播种是错开灰飞虱传毒降低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合理时间,这也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相符合。玉米粗缩病一般在七叶期以前容易感病,九至十叶期显症明显,七叶期以后即使处于传毒高峰,由于此时已具有显著的抗病性也不会发病。5月25日至6月5日播种的玉米,此时正处于灰飞虱1代由麦田向玉米田转移传毒的高峰期,而玉米正处于七叶期以前,也正是易感期。当地在6月24日1代灰飞虱发生基本结束,蒜茬玉米粗缩病的显症期一般在6月20日以后,随当年灰飞虱带毒率的高低有2~5 d的差别[3]。蒜茬玉米在4月20日前套播,由于到5月底6月初灰飞虱转移和传毒高峰时,玉米已处于七叶期以后并具有抗性机理,所以发病率很低。6月15日以后播种,由于错开了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所以发病率很低。
  3 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病的因素
  3.1 品种
  据农技中心调查,目前没有对玉米粗缩病的免疫品种,当地玉米的种植品种主要为蠡与16、郑单958、鲁单981、登海11等,这几个品种发病以蠡与16、郑单958最重,2005年发病严重时病株达70%以上,平均60.2%,登海11在50%以上,鲁单981在45%左右。
  3.2 播种期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播种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根据农技中心调查结果来看,蒜茬玉米在4月20日前套播,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几乎为零;5月25—30日播种,粗缩病的发病率为30.2%,5月31日至6月5日播种,粗缩病的发病率为41.6%;6月6—10日播种,粗缩病的发病率为26.8%,6月11—15日播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发病率由26.8%下降到2%以下;6月15日以后播种的,发病率几乎为零。当地灰飞虱由麦田向玉米田转移的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由此可见,调整玉米播期是错开灰飞虱传毒的有效措施。
  3.3 化学防治次数
  据农技中心调查,5月25—30日播种,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1次的发病率在28.1%,防治2次的发病率在25.6%;5月31日至6月5日播种,化学防治1次的发病率在37.9%,防治2次的发病率在35.5%;6月6—10日播种的,化学防治1次,发病率在32.8%,防治2次的发病率在30.7%;6月6—10日播种,化学防治1次的发病率在22.1%,防治2次的发病率在20.2%。由此说明,化学防治灰飞虱对玉米粗缩病发生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
  4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策略
  从以上实践结果看,在玉米没有免疫品种、化学防治效果又不理想的情况下,采取农业防治措施、调整玉米播期、错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较为理想的措施,在实践中也是切实可行的,当地的积温条件也能够满足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当地在6月15后播种的蒜茬玉米或麦茬玉米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产量在6 000 kg/hm2以上,较6月10日以前播种的田块平均产量提高了2 250 kg/hm2以上。
  5 参考文献
  [1] 史德永,张建成,杨兴字.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91,108.
  [2] 闫伟强,唐丽娜,唐特,等.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84.
  [3] 苗洪芹,杨彦杰,李双月,等.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1,16(2):104-107.
  [4] 高秀美,曹长余.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0,16(3):54-5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 FTY720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为临床白血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 FTY720处理组,FTY720处理组
当前,体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内容之一。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体育消费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狂欢化文学的创作手法。从小说中的世界构架来说,书中的魔法世界就是狂欢化文学中第二世界,小说的形象多具狂欢化文学形象的双重性和动物化特
目的:本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对戴氏虫草、江西虫草和古尼虫草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中核苷类化合物进行检测。通过实验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 结果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的
土地增值税作为税负问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关土地增值税清算环节的财税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重点.为此分别针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税务、财务处理要点进行
当今社会处在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体现出动态的、复杂化的发展特征,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就像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样,让全中国猝不及防
由于工程地质勘察对水文地质勘察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为此提出工程地质勘察中对于水文地质方面的影响研究。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等于孔隙水压力加上有效应力,且土体的变形和强度主要取决于有效应力。当地下水水压平衡状态遭到破坏,降低岩土层稳定性,含水层中水资源会冲破岩土层,造成基坑突水、管涌、流沙等事故发生,会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安全性带来影响;当地下水水量过高或者过低,也会降低工程地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
针对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常用的稀土元素,在介绍其预处理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不同领域稀土元素检测预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目前的预处理方法以微波消解法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药房药品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的药房药品管理工作,设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另以我 院 2018 年 2 月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