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我在“百度新闻”看到一个案件,真令人触目惊心:家住加拿大的“乖乖女”詹尼佛与其男友合谋,雇凶杀害了自己的父母!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多年前移民到加拿大,通过艰苦努力,买房置业,财力日丰。他们生下詹尼佛姐弟,极其重视对他们的教育,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詹尼佛自小背负训练和学习的巨大压力,每晚10点后才能睡觉,假日无休。她无以排遣压力,竟学会了割伤手臂之类的自残方式来解压。父母把她禁锢在“爱和保护”的牢笼里和“理想”的轨道中,不许化妆,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不许去同学家,更不许恋爱,22岁之前没有去过夜店……她不会抗拒,而难以消散的怨气逐渐郁积,其内心越来越分裂。终于在2010年,她24岁的时候,惨案发生了。其后果很严重,代价极惨痛:其母当场毙命。其父幸免于难。破案后,詹尼佛和其男友都被以一级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释。其弟其父申请禁止与她交流。其弟患抑郁症隐居。其父寄居亲戚家,身心深度伤痛,不堪回首的往事令其生不如死。
值得注意的是,詹尼佛的境遇在亚裔,尤其是华人家庭中非常普遍。作家长的对孩子的努力往往缺乏肯定、赞美,理由是“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总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功课要好(等于“高分数”,越高越好,最好一直拔尖),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都不能落下,稍不如意便训斥道“看看别人家的谁谁,你看看你……”;除在校学习外,还必须上课外班(或曰“补课”)——一是孩子不擅长什么就补什么,二是家长喜欢什么就上什么,至于孩子喜不喜欢,则往往不予考虑;……在现代生活越来越快的节奏中,普通人家的孩子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而是在被大人们以种种“颠扑不破的真理”和各种手段去尽早催熟。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大人们出于“要好”的种种想法和行为,往往收到的却是“不好”的效果。上述詹尼佛的案件就是其中的一个极端性事例。
出身于书香门第,且已是著名成功人士的某女士,在电视节目中谈到自己童年的经历时泪流满面。她沉痛地说:“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的各种期待”;每天早上爸爸要她到操场跑1000米,不许照鏡子,要背诗背古文,而不许妈妈给她做新衣服;父母最喜欢看到她看书和做运动,而禁止她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之类的活动,她参加时就只能和父母撒谎“去同学家学习”;中学毕业时,由于她想报考艺校,遭到了父亲的暴打,她一度想以自杀来威胁父母……在节目中,她用颤抖的声音感谢父母的培养,而她喷涌而出的泪水,也许蕴含着更为复杂的内容,当然,这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近来,所谓“虎爸”“狼妈”以“锻炼体质、培养吃苦更有用”“吃得苦中苦,才做人上人”之类的信条,揠苗助长的事情时有所见。孰知以功利为目的的“爱”,堪比利剑。给孩子制订一个个难以完成的计划,是用任务压榨他们的生命;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是以冷漠浇灭他们的热情;动辄严厉的责骂乃至体罚,动辄“别人家的孩子”云云,则是在有意无意摧折孩子的自信甚至培植孩子的敌意。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中曾沉痛地批判旧教育的弊端,呼唤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当今如何在新的时代和历史的条件下,帮助、引导孩子们健康全面地成长,成功地走向社会,“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鲁迅),则是我们从事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崇高使命和漫长征途。
【责任编辑 冯荣光】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多年前移民到加拿大,通过艰苦努力,买房置业,财力日丰。他们生下詹尼佛姐弟,极其重视对他们的教育,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詹尼佛自小背负训练和学习的巨大压力,每晚10点后才能睡觉,假日无休。她无以排遣压力,竟学会了割伤手臂之类的自残方式来解压。父母把她禁锢在“爱和保护”的牢笼里和“理想”的轨道中,不许化妆,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不许去同学家,更不许恋爱,22岁之前没有去过夜店……她不会抗拒,而难以消散的怨气逐渐郁积,其内心越来越分裂。终于在2010年,她24岁的时候,惨案发生了。其后果很严重,代价极惨痛:其母当场毙命。其父幸免于难。破案后,詹尼佛和其男友都被以一级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释。其弟其父申请禁止与她交流。其弟患抑郁症隐居。其父寄居亲戚家,身心深度伤痛,不堪回首的往事令其生不如死。
值得注意的是,詹尼佛的境遇在亚裔,尤其是华人家庭中非常普遍。作家长的对孩子的努力往往缺乏肯定、赞美,理由是“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总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功课要好(等于“高分数”,越高越好,最好一直拔尖),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都不能落下,稍不如意便训斥道“看看别人家的谁谁,你看看你……”;除在校学习外,还必须上课外班(或曰“补课”)——一是孩子不擅长什么就补什么,二是家长喜欢什么就上什么,至于孩子喜不喜欢,则往往不予考虑;……在现代生活越来越快的节奏中,普通人家的孩子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而是在被大人们以种种“颠扑不破的真理”和各种手段去尽早催熟。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大人们出于“要好”的种种想法和行为,往往收到的却是“不好”的效果。上述詹尼佛的案件就是其中的一个极端性事例。
出身于书香门第,且已是著名成功人士的某女士,在电视节目中谈到自己童年的经历时泪流满面。她沉痛地说:“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的各种期待”;每天早上爸爸要她到操场跑1000米,不许照鏡子,要背诗背古文,而不许妈妈给她做新衣服;父母最喜欢看到她看书和做运动,而禁止她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之类的活动,她参加时就只能和父母撒谎“去同学家学习”;中学毕业时,由于她想报考艺校,遭到了父亲的暴打,她一度想以自杀来威胁父母……在节目中,她用颤抖的声音感谢父母的培养,而她喷涌而出的泪水,也许蕴含着更为复杂的内容,当然,这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近来,所谓“虎爸”“狼妈”以“锻炼体质、培养吃苦更有用”“吃得苦中苦,才做人上人”之类的信条,揠苗助长的事情时有所见。孰知以功利为目的的“爱”,堪比利剑。给孩子制订一个个难以完成的计划,是用任务压榨他们的生命;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是以冷漠浇灭他们的热情;动辄严厉的责骂乃至体罚,动辄“别人家的孩子”云云,则是在有意无意摧折孩子的自信甚至培植孩子的敌意。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中曾沉痛地批判旧教育的弊端,呼唤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当今如何在新的时代和历史的条件下,帮助、引导孩子们健康全面地成长,成功地走向社会,“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鲁迅),则是我们从事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崇高使命和漫长征途。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