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正在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局面,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势,这也就必然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学习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采取合理的措施, 关注个体差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愉悦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主体参与;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参与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根本追求。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一个又一个动作学习参与的过程,对一项又一项运动的体验过程,便是学生主体素质一次又一次重构与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参与过程,抓住其实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条件
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学生内因作用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主要经历对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产生两个阶段。
(1)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决不会有参与新知识学习的意识。学生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一是学生情感心理的作用;二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最重要的是新课导言的设计和学习氛围的创设。首先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认真研究兴趣教学规律,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教学因素。其次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注意语言的把握,讲究情感感染。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活泼,要努力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对新知识的兴趣,便可以产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但强度较小,不能持久;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即对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是产生参与意识的主要心理动力。求知欲的产生,一是出于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二是知道这种新知识对自己有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而且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第一步
(1)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教学“行进间运球”,让学生尝试体验后,让学生发表看法:“你觉得怎样才能运好球?”“你认为在运球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在哪?”等。让每个学生来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在体育课中要适时地、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要给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和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允许学生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切忌用集体的目标和方法取代学生个体对目标和方法的选择,应倡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依据集体的目标来确定其个体目标和选择方法。
(3)要开发和组织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学性的“教学课题”。在体育学习中,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学性的课题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开发、去组织的“教学点”,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没有这些,让学生空洞地去参与,就很难有成效。
三、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本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对未知通过学习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片面的知到较全面的知,由浅层次的知到深层次的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伴随学生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而达成的。
(1)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构筑一种自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积极鼓动学生质疑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凡是学生自己能领悟的知识、原理,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只做引导、启发即可,一些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理解和掌握,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明确探索目标。实现真正有效的探索,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没有目标的探索充其量只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这样才能提升探索的效率。如在教学“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时,在讲了基本方法,尝试练习之后,我让各学习小群体根据刚才各自的练习情形,确定本组本课的探索目标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并规定一定的时间,提高探索的有效性。
(3)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与毅力。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一点小小的发现,教师也要及时加以鼓励,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扶一扶、点一点、拔一拔,培养学生探索的韧性和毅力。
(4)利用学生间的思维冲突,组织学生讨论和争辩,鼓励合作探索。思维在碰撞中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个体自身思维的碰撞,同时也存有个体之间思维的冲突。当学生之间思维发生冲突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合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主导,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保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高效参与的保证。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观念转变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观的真正确立,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角色转换的根本,是变“主宰”者为“主导”者,变“讲师”为“导师”角色,要切实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变“管理约束性”的教学为“启发、容忍、帮助”性的教学,要从示范、讲解、传授向辅助、指导、参与转变。
总之,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作为体育工作者都应抓住优势,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进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勇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J].体育师友.2001年02期
[2] 俞连池.学生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主体参与;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参与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根本追求。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一个又一个动作学习参与的过程,对一项又一项运动的体验过程,便是学生主体素质一次又一次重构与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参与过程,抓住其实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条件
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学生内因作用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主要经历对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产生两个阶段。
(1)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决不会有参与新知识学习的意识。学生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一是学生情感心理的作用;二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最重要的是新课导言的设计和学习氛围的创设。首先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认真研究兴趣教学规律,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教学因素。其次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注意语言的把握,讲究情感感染。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活泼,要努力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对新知识的兴趣,便可以产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但强度较小,不能持久;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即对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是产生参与意识的主要心理动力。求知欲的产生,一是出于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二是知道这种新知识对自己有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而且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第一步
(1)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教学“行进间运球”,让学生尝试体验后,让学生发表看法:“你觉得怎样才能运好球?”“你认为在运球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在哪?”等。让每个学生来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在体育课中要适时地、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要给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和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允许学生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切忌用集体的目标和方法取代学生个体对目标和方法的选择,应倡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依据集体的目标来确定其个体目标和选择方法。
(3)要开发和组织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学性的“教学课题”。在体育学习中,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学性的课题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开发、去组织的“教学点”,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没有这些,让学生空洞地去参与,就很难有成效。
三、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本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对未知通过学习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片面的知到较全面的知,由浅层次的知到深层次的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伴随学生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而达成的。
(1)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构筑一种自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积极鼓动学生质疑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凡是学生自己能领悟的知识、原理,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只做引导、启发即可,一些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理解和掌握,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明确探索目标。实现真正有效的探索,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没有目标的探索充其量只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这样才能提升探索的效率。如在教学“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时,在讲了基本方法,尝试练习之后,我让各学习小群体根据刚才各自的练习情形,确定本组本课的探索目标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并规定一定的时间,提高探索的有效性。
(3)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与毅力。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一点小小的发现,教师也要及时加以鼓励,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扶一扶、点一点、拔一拔,培养学生探索的韧性和毅力。
(4)利用学生间的思维冲突,组织学生讨论和争辩,鼓励合作探索。思维在碰撞中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个体自身思维的碰撞,同时也存有个体之间思维的冲突。当学生之间思维发生冲突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合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主导,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保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高效参与的保证。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观念转变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观的真正确立,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角色转换的根本,是变“主宰”者为“主导”者,变“讲师”为“导师”角色,要切实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变“管理约束性”的教学为“启发、容忍、帮助”性的教学,要从示范、讲解、传授向辅助、指导、参与转变。
总之,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作为体育工作者都应抓住优势,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进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勇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J].体育师友.2001年02期
[2] 俞连池.学生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