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倾向于职业能力,以项目考核为载体,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和应用,正是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考试改革新举措。
【关键词】高职电气类专业;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体系应用
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特别是湖南省教育厅职业院校实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来,更加要求各高职院校狠抓教学质量。在这一根本任务的引领下,我院高职电气类专业围绕“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精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以企业生产项目为载体课程改革,与之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必然发生变化,过去的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迫切需要建立以项目考核为载体,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
一、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提出
“高职电气类专业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指高职电气类专业在课程考核过程中运用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一种考核体系;“形成性”一方面指考核具有过程性,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另一方面考核成绩具有形成性,最终考核成绩等于项目(作品)考核成绩乘以权重加学习过程表现成绩乘以权重加综合知识测试成绩乘以权重的和。
经过分析与论证,并结合湖南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确定该专业的基础课为《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实训》、《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专业核心课程为《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维护维修》、《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CAD》、《PLC及其应用》、《交直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以及专业拓展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大中型PLC应用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都已全部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迫切需要建立以项目考核为载体,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
二、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原则
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增强课程考核的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探索以项目考核为载体将行业企业标准、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章守纪列为必须的评价内容,以过程性、诊断性评价为主体,终端评价为标尺的“学习过程+职业态度+项目考核+综合测试”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不断提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构建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过程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
三、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的应用
按照以上原则,紧紧围绕“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精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课程考核,并且不断进行完善。以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为例:
(一)课程内容与形成性课程考核形式
根据电气类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结合湖南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PLC模块),设置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项目的形成性考核由学习态度与综合素养(20%)、项目过程考核(60%)、阶段项目测试(20%)部分组成。(详见表1)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
(1)项目考核指标
项目考核即要体现对学生的元器件特性掌握、电路连接、电路调试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如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报告书写等方面也适当加以量化,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详见表2)
(2)素质养成考核指标
素质养成考核标准主要对学生考勤(20%)、参与度(20%)、主动性(20%)、团队精神(10%)、安全意识(10%)、责任心(10%)、职业行为习惯(10%)进行评价,比重为对应项目成绩的20%,以期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践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形成性考核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认识,学生不仅初步具有PLC基础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调研开发能力、小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工作文档撰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高职电气类专业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系统的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道路。下一步的设想,为学生建立专业课程档案袋,凡是已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所有项目考核的形成性考核记录都可录入,使得后续课程的授课老师上课初始就能对学生全面了解,并能因人制宜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家林.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探讨 - 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2]程忠国.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21).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
[4]蒋鸣雷.注重课程考核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5]赵桂龙.实施课程考核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6]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探索-成人教育 2011(1).
作者简介:
杨海:(1978—),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 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基金项目: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KY12B22)
【关键词】高职电气类专业;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体系应用
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特别是湖南省教育厅职业院校实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来,更加要求各高职院校狠抓教学质量。在这一根本任务的引领下,我院高职电气类专业围绕“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精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以企业生产项目为载体课程改革,与之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必然发生变化,过去的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迫切需要建立以项目考核为载体,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
一、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提出
“高职电气类专业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指高职电气类专业在课程考核过程中运用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一种考核体系;“形成性”一方面指考核具有过程性,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另一方面考核成绩具有形成性,最终考核成绩等于项目(作品)考核成绩乘以权重加学习过程表现成绩乘以权重加综合知识测试成绩乘以权重的和。
经过分析与论证,并结合湖南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确定该专业的基础课为《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实训》、《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专业核心课程为《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维护维修》、《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CAD》、《PLC及其应用》、《交直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以及专业拓展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大中型PLC应用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都已全部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迫切需要建立以项目考核为载体,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
二、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原则
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增强课程考核的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探索以项目考核为载体将行业企业标准、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章守纪列为必须的评价内容,以过程性、诊断性评价为主体,终端评价为标尺的“学习过程+职业态度+项目考核+综合测试”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不断提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构建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过程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
三、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的应用
按照以上原则,紧紧围绕“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精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课程考核,并且不断进行完善。以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为例:
(一)课程内容与形成性课程考核形式
根据电气类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结合湖南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PLC模块),设置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项目的形成性考核由学习态度与综合素养(20%)、项目过程考核(60%)、阶段项目测试(20%)部分组成。(详见表1)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
(1)项目考核指标
项目考核即要体现对学生的元器件特性掌握、电路连接、电路调试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如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报告书写等方面也适当加以量化,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详见表2)
(2)素质养成考核指标
素质养成考核标准主要对学生考勤(20%)、参与度(20%)、主动性(20%)、团队精神(10%)、安全意识(10%)、责任心(10%)、职业行为习惯(10%)进行评价,比重为对应项目成绩的20%,以期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践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形成性考核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认识,学生不仅初步具有PLC基础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调研开发能力、小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工作文档撰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高职电气类专业形成性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系统的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道路。下一步的设想,为学生建立专业课程档案袋,凡是已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所有项目考核的形成性考核记录都可录入,使得后续课程的授课老师上课初始就能对学生全面了解,并能因人制宜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家林.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探讨 - 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2]程忠国.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21).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
[4]蒋鸣雷.注重课程考核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5]赵桂龙.实施课程考核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6]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探索-成人教育 2011(1).
作者简介:
杨海:(1978—),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 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基金项目: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KY12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