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越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f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领域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具有原本性、本土性、参与性、综合性、即兴创造性等优势,能营造出活跃的音乐教学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围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对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的生平及艺术思想
  (一)奥尔夫的生平
  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德国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家庭。长大后,他与友人合作创办了军特学校,并在那里尝试变革音乐教育。随后,他又编写了五卷《学校音乐教材》,并在1950-1954年出版。他先后被聘为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和主任,担任萨尔斯堡市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奥尔夫研究所主任。
  (二)奥尔夫的艺术思想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原则可分为下列三点:一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塑造人,将人的创造精神挖掘出来。二是音乐、语言、舞蹈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三是具有元素性的音乐,每个人都可以参与,非常适合应用于学校音乐教育。
  二、传统中学音乐教学法
  我国音乐教育最早进入课堂是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这一教学形式可以称为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法。很多音乐家、教育家分别前往日本考察学习,将当时的西洋音乐知识技能与最新的音乐教唱方法在国内实施并推广。由于受当时的传统思想影响,中国的音乐教学便形成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这种传统音乐教学法讲究的是将最多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传授给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听众的灌输式教学。在音乐课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没有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一种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及其优势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节奏为重点,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音乐、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综合艺术教学的方式。它以全新的音乐教育和反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主要核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它是以对學生的听力、语言、节奏、律动、创造性等能力培养为基本内容;为了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将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自信心、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注重全面发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将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其在音乐教育中的手段是音乐,目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它注重的是音乐融合,从而达到健全的人格教育。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及其优势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一是原本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挖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开发、培养、发展这种天性。音乐本应该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需要人们的主动参与。
  二是本土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它的整个思想内容和方法体系都是积极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编排。
  三是参与性。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方法表明,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学生应参与学习过程并参与创意活动的发展。
  四是感受性。为了营造和谐活跃氛围的课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感觉器官协调、发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自然地唱、跳、抒发与宣泄,体验不同事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五是即兴创造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应激本能,是激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学生充满想象,当听到音乐时,他们能随着音乐做出不同幅度的舞动,边舞边跟着音乐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象,用手、脚等或用其他物品进行即兴表演。
  六是综合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形式运用到课堂中,使得课堂内容非常丰富。它融合了歌唱、表演、舞蹈、朗诵和表演。所有课堂内容都与音乐文化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有助于拓宽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感知能力。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有机会来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它所考虑的是整体中的每个成员而不是个别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摆脱座位与琴键的束缚,让学生进入主动表现音乐的状态,使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教师所传授的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即兴创作的空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从单纯的个体化练声、练琴中脱离出来,而带他们走入合作互助,让他们开始学习在音乐中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在“玩”和“游戏中”感知音乐,进而感受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
  四、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教学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教师给学生一个任务时,他怎么做并不重要,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本身,至于结果好坏则无关紧要,不做才是教学的失败。
  传统音乐教学法遵循的是传授教学法,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其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五、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音乐教学方法,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易于推广,能够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融合欣赏、表演和创意的综合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全面、丰富的美学体验。这种简单而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大量音乐知识,拓展思路,提高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强化交流、团结与合作,培养自信心,增强表现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理念和精神,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1.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旬阳中学)
  作者简介:刘亚萍(1992-),女,陕西旬阳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在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商品占据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商场,大到国内的连锁大型超市,小到街头的小商铺,小商品和副食品种类繁杂,包装各异。儿童食品在这些繁杂的副食品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调查发现,与国外优秀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相比,国内的许多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色彩设计存在诸多的不合理。  儿童食品的外包装、造型以及食品本身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这不仅激发了儿童对副食品的认知能
期刊
根据双面金属包覆介质波导的特殊性质 ,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导耦合方法 ,这种技术在不用棱镜、光栅和其它元件的情况下 ,可使光能从金属表面直接耦合进波导。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
佛教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传播途径单一,一开始只是口授传播,但口授传播的速度非常缓慢。直到印刷术出现后,慢慢才有了文字、有了纸制品的印刷传播,其大大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在当今社会生活文化里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佛教本身的教义以外,善于运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手段传播,同时让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这种图像化的传播手段是佛教得以迅速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人们可以把这种图像化的传播手
期刊
赣傩是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本质是一种面具文化。本文分析了目前赣傩面具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不足之处,探究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赣傩面具旅游品牌文化,推动江西当地旅游业发展、传承弘扬赣傩面具文化,促导赣傩面具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文化。  赣傩面具文化现存的资料和对其实物资源的保护方面都处在低水平,相关的图文资料和实物资源的缺少,影响了旅游者在赣傩面具文化旅游活动中的参与主动性,使得
期刊
创意设计是对传统产品的破旧立新,产品仿生设计就是通过对自然、生物、人物等系统的形态、结构等特征的模仿和借用,按照视觉习惯产生自然的联系,进行产品的创造性设计,拓展设计思维,激发设计灵感,为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仿生素材和依据,赋予产品自然生命的意义和美感特征,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内涵,为产品注入新鲜活力,实现产品的创意设计。本文以创意产品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创意产品的仿生设计方法,分析了产品
期刊
海州地区的远古岩画、西游记文化、山海景观和风物人情为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图纹符号与器物制作的设计源泉。具体到礼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等创意产品设计,海州风物的图纹符号可以具体物化在陶瓷、布艺、数字影视等设计产品中,这对探索地方风物结合传统工艺的创意表现,推进创意产品的创新,活跃地方文创产业市场有不可  或缺的意义。  海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孕育了五大宫调、淮海戏等一批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
期刊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民俗文化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是依附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感情所产生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差异。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民俗艺术的组成比较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将东北的民俗艺术应用于设计中。因此,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东北民俗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一、东北民俗文化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动画设计可以融入东北民俗艺术,如方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