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0日,记者在中车太原轨道装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轨公司)开发部的办公室见到了刘文盛,他风趣幽默的语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笑呵呵地说:“在成功的道路上并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功。”
1积累经验勇攀登
1993年,刘文盛从大连铁道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国中车太原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原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由于在工作岗位中表现优秀,两年后他被调入了质检处从事铁路货车质量检查的工作。“质量检查工作不仅要熟悉铁路货车所有车型结构和原理,还必须要准确地判断出车辆是否有故障。”刘文盛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车辆出厂的使用安全性和运用可靠性也要靠质量检查来把关。”
自从来到质检处,刘文盛就从画图纸、了解产品的制造要求、掌握产品的质量等琐碎的工作干起,虽然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但他却在岗位上坚守了7年。7年的时间刘文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也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变成了经验丰富的专家。2001年,他被调入车辆开发部从事产品研发工作。
刚调任新的工作岗位,刘文盛就夜以继日地编写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技术标准》,同时还与科研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出了我国多种铁路漏斗车、自动倾翻车、轨道平车、接触网维护平车等专用铁路货车。2001~2005年,他还设计出了载重60吨级K18DA、K18AT、K18AK型煤炭漏斗车和K18BK型矿石漏斗车,这些漏斗车的创新研发,让企业在我国漏斗车的领域中提升了自主研发的地位。
2008年,刘文盛根据国外铁路货车市场需求,陆续组织研发出了载重为50吨~95吨的系列石砟漏斗车、煤炭漏斗车、矿石漏斗车、六轴粮食漏斗集装箱车、集装箱平车等几十种出口铁路货车的产品,这些铁路货车因实用性强,都远销国外。
2攻克难题搞科研
在工作中认真、严谨是同事们对刘文盛的一致评价,2009年,由刘文盛自主研发的“F60AK型自翻车”荣获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微笑地对记者说:“研制铁路货车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一次性成功,如果研发失败铁路货车就要面临报废。刚开始研发‘F60AK型自翻车’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灵感,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研究,我才找到了方法。”刘文盛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首次在自翻车上加装了闸调器和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使“F60AK型自翻车”提高了制动性能,解决了原有自翻车上部的超限问题。
除了研发整车产品以外,刘文盛还主导攻克了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等技术,并根据国外货车不同的轨距和轴重要求研制出了配套的准轨轻型控制型转向架、1600毫米的轨距轻型控制型转向架、1676毫米轨距转向架及1067毫米轨距轻型控制型转向架等9种通用货车转向架。
2012年,是刘文盛记忆犹新的一年,这一年他自主研发的“新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不仅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当记者与他聊起这项新成果时,他兴致勃勃地说:“地铁施工和日常修理都离不开工程车作业车,工程车作业车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度。目前,由于我国的工程作业车还没有小于670毫米,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便针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转向架设计难度较大,但刘文盛依旧迎难而上,埋头苦干2个月后,终于设计出了“新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转向架主要采用了一种独特的H形焊接一体式刚性构架,在内、外枕簧处安装了不同高度的两级刚度弹簧,同时还应用了橡胶复合接触弹性旁承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转向架菱形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转向架的抗菱刚度和车辆直线运行的稳定性。
“使用两极刚度弹簧是为了避免车轴在重车状态下承载不了负荷,防止在高空作业空车状态下车轴发生失载的情况,这样便能够使火车转向架的空、重车进行良好有序的运行。”刘文盛说,“新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中的心盘磨耗盘还加装了油尼龙,不仅有效地隔离了上、下心盘钢对钢的接触磨耗,还解决了上、下心盘磨耗严重的惯性质量问题。
同年,他还自主研发了70吨级KM70型煤炭漏斗车、快装接头KM70型煤炭漏斗车、KF60A型自翻车等,这些技术的革新,使刘文盛获得了太原市技术难题攻关优秀成果一等獎、企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且他还被太原市评为科技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
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刘文盛并不满足,他对记者坦言:“多年来,我把自己所干的工作当成了兴趣,最大程度激发了我的潜力与动力。虽然我已经人到中年,但仍然干劲十足。”
3拓展业务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以来,刘文盛主要编写了《铁道货车车体组件漏斗车底门开闭系统》铁道行业标准,并组织完成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运用的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石砟漏斗车卸砟系统服役性能的研发、散粒货物侧卸漏斗集装箱等3项中国中车级科研项目。其中,出口欧洲的双层小汽车运输专用整车数量高达638台。
此外,刘文盛还研制出了多用途钢卷运输车、70吨级矿石漏斗车与地面设施匹配技术、煤炭漏斗车智能化分组卸车、70吨级活动顶篷粉煤灰漏斗车、80吨级自翻车倾翻机构、160km/h接触网维护用平车等,这些科研项目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企业在国内铁路货车产品研发的工作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国际市场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刘文盛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他告诉记者:“为国外制造铁路货车,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科技尖兵,刘文盛打赢了每一场“战争”,战胜了每一个困难。对刘文盛而言,搞科研工作就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优良的技术服务才能追求卓越的科研项目,只有用自己的行动实际才能践行一名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1积累经验勇攀登
1993年,刘文盛从大连铁道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国中车太原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原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由于在工作岗位中表现优秀,两年后他被调入了质检处从事铁路货车质量检查的工作。“质量检查工作不仅要熟悉铁路货车所有车型结构和原理,还必须要准确地判断出车辆是否有故障。”刘文盛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车辆出厂的使用安全性和运用可靠性也要靠质量检查来把关。”
自从来到质检处,刘文盛就从画图纸、了解产品的制造要求、掌握产品的质量等琐碎的工作干起,虽然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但他却在岗位上坚守了7年。7年的时间刘文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也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变成了经验丰富的专家。2001年,他被调入车辆开发部从事产品研发工作。
刚调任新的工作岗位,刘文盛就夜以继日地编写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技术标准》,同时还与科研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出了我国多种铁路漏斗车、自动倾翻车、轨道平车、接触网维护平车等专用铁路货车。2001~2005年,他还设计出了载重60吨级K18DA、K18AT、K18AK型煤炭漏斗车和K18BK型矿石漏斗车,这些漏斗车的创新研发,让企业在我国漏斗车的领域中提升了自主研发的地位。
2008年,刘文盛根据国外铁路货车市场需求,陆续组织研发出了载重为50吨~95吨的系列石砟漏斗车、煤炭漏斗车、矿石漏斗车、六轴粮食漏斗集装箱车、集装箱平车等几十种出口铁路货车的产品,这些铁路货车因实用性强,都远销国外。
2攻克难题搞科研
在工作中认真、严谨是同事们对刘文盛的一致评价,2009年,由刘文盛自主研发的“F60AK型自翻车”荣获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微笑地对记者说:“研制铁路货车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一次性成功,如果研发失败铁路货车就要面临报废。刚开始研发‘F60AK型自翻车’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灵感,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研究,我才找到了方法。”刘文盛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首次在自翻车上加装了闸调器和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使“F60AK型自翻车”提高了制动性能,解决了原有自翻车上部的超限问题。
除了研发整车产品以外,刘文盛还主导攻克了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等技术,并根据国外货车不同的轨距和轴重要求研制出了配套的准轨轻型控制型转向架、1600毫米的轨距轻型控制型转向架、1676毫米轨距转向架及1067毫米轨距轻型控制型转向架等9种通用货车转向架。
2012年,是刘文盛记忆犹新的一年,这一年他自主研发的“新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不仅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当记者与他聊起这项新成果时,他兴致勃勃地说:“地铁施工和日常修理都离不开工程车作业车,工程车作业车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度。目前,由于我国的工程作业车还没有小于670毫米,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便针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转向架设计难度较大,但刘文盛依旧迎难而上,埋头苦干2个月后,终于设计出了“新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转向架主要采用了一种独特的H形焊接一体式刚性构架,在内、外枕簧处安装了不同高度的两级刚度弹簧,同时还应用了橡胶复合接触弹性旁承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转向架菱形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转向架的抗菱刚度和车辆直线运行的稳定性。
“使用两极刚度弹簧是为了避免车轴在重车状态下承载不了负荷,防止在高空作业空车状态下车轴发生失载的情况,这样便能够使火车转向架的空、重车进行良好有序的运行。”刘文盛说,“新型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中的心盘磨耗盘还加装了油尼龙,不仅有效地隔离了上、下心盘钢对钢的接触磨耗,还解决了上、下心盘磨耗严重的惯性质量问题。
同年,他还自主研发了70吨级KM70型煤炭漏斗车、快装接头KM70型煤炭漏斗车、KF60A型自翻车等,这些技术的革新,使刘文盛获得了太原市技术难题攻关优秀成果一等獎、企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且他还被太原市评为科技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
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刘文盛并不满足,他对记者坦言:“多年来,我把自己所干的工作当成了兴趣,最大程度激发了我的潜力与动力。虽然我已经人到中年,但仍然干劲十足。”
3拓展业务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以来,刘文盛主要编写了《铁道货车车体组件漏斗车底门开闭系统》铁道行业标准,并组织完成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运用的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石砟漏斗车卸砟系统服役性能的研发、散粒货物侧卸漏斗集装箱等3项中国中车级科研项目。其中,出口欧洲的双层小汽车运输专用整车数量高达638台。
此外,刘文盛还研制出了多用途钢卷运输车、70吨级矿石漏斗车与地面设施匹配技术、煤炭漏斗车智能化分组卸车、70吨级活动顶篷粉煤灰漏斗车、80吨级自翻车倾翻机构、160km/h接触网维护用平车等,这些科研项目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企业在国内铁路货车产品研发的工作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国际市场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刘文盛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他告诉记者:“为国外制造铁路货车,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科技尖兵,刘文盛打赢了每一场“战争”,战胜了每一个困难。对刘文盛而言,搞科研工作就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优良的技术服务才能追求卓越的科研项目,只有用自己的行动实际才能践行一名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才能成就一番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