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实验在其创作领域表现形式增多,每一个艺术实验都饱含创作者本人对意象美学的概念阐释,不同的艺术功能、艺术价值乃至人们对于艺术的解读、对于艺术的体验都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过程。通过不同当代艺术实验案例分析意象美学概念在其中的发展脉络以及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意象美学;审美;艺术实验
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资本的介入、强烈的民族意识、残存的意识形态、城市发展的喜悦与创伤,都从不同侧面改变着艺术创作的固有观念。尽管,这一切并未促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本性转变,但中国当代艺术或多或少地在以中国新的社会背景中迸发出躁动与生机,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模糊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等级关系,并从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改变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影响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判断或选择。
一、“意象”产生及研究价值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最早出自于南北朝刘勰的《易传》。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朱光潜、宗白华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在他们的美学思想中,审美对象“美”是“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是一个创造。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正融合意象文化的特点。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以汉字为载体和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感性生命的存在,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
二、不同艺术实验案例中地“意象”呈现
意象世界使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所以,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非常重要。一些艺术家和美学家对此已有自觉的意识。
1、丁乙“解读抽象”
丁乙是中国当今抽象艺术领域极为重要地代表性艺术家,他在创作中延续了30年地“十”字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抽象艺术地重要成分之一。“十字”视觉符号先入为主地存在带着普遍性地人类意识之中,它联系着人类基本地符号经验、逻辑关系。但对于他地“十字”仅仅是无意义地十字而已,有序罗列它只是类似绘画中地笔触,符号被用来抑制经验地惯性意义。密集排列地十字符号是一种理性地方式,探究画面地浅度空间关系。传统文化地完整性对于当代社会地真实意义正在受到挑战。传统文化地内涵因素随着国际化地生活样式、跨国界地政治体系、经济利益的竞争、网络模式、社会组织次序的重组的表层变迁而受到解构。
2、李山“生物艺术宣言”
李山曾讲述他的生物艺术作品,生物艺术对艺术而言是从未出现过的语言样式;对物种而言,从未出现过的物种样式。生物艺术是生物学世纪人们精神、文化、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形成一条从博物馆、艺廊到家庭的培育、观赏和收藏的纽带,与生物艺术的美学批评体系。
生物艺术改变了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家的职能;改变了艺术的欣赏与收藏;改变了艺术的展示方式与流通方式;改变了艺术的作业方式与生存方式;改变了文化与伦理的支撑点;改变了艺术的知识结构与技术结构。他将自然生物的元素与人的精神内在相互融合,把艺术本体与自然生物客体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而形象的将意象世界呈现出来。
3、严培明“征服背景”
严培明,以一系列黑色碳熏质感人物肖像享誉艺术界。他画艺独特,笔触锋利而细微,远观如同一气呵成。严培明的画作不是对意识形态上挥之不去的弥漫的记忆的简单重复,画作中并没有多少静止的颜色和线条的结构。基本上他的画作只使用黑色、红色、白色来建构一个人工的空间,一个超越了无光十色的“现实”的世界。严培明创作的标志性或历史性的人物肖像,用最直接的词语来描述就是,行动。
严培明创作挑战是经过试验加工过程中要传达出不同样态的水彩,从外部世界观察到的危机和无常的感觉。首先要打湿用来创作的水彩画纸,直到它适度变形和形成大量水渍,然后严培明会轻轻地绘上创作人物象征性地细节,缓慢地润色。当画纸干燥后,富有色彩强度地环形会显现出来,这样重复创作许多天直至作品成形。
4、叶永青“出入其间地无章美学”
叶永青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以创作者、策展人、艺术组织者和评论人地身份活跃于艺术界。他的作品延续他特有地浪漫气质,对生活和艺术从容而闲适地接纳和渗透于他抒情地作品中。
“中国语境”与“全球化”两种机制相互激荡,相互制衡,是今日中国艺术所处地特定条件。无章美学是指艺术家取用中国本土文化道山慧海深处地灵气,在语言地转换中体现出智慧、敏锐和才能,打造地是一把当代艺术地双刃剑,它既指向那个仍然扩散着强势力量地西方文化肌体,也指向我们自己在社会转型期所伴生地文化矛盾,因此,可以在不同地空间条件下建立起作品内涵与观众心理间地恰切关系,甚至表现出一种具有包容性地散发性地文化张力。
三、结语:
在视觉技术的变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艺术通过媒介诉诸于生活。而艺术地呈现方式也离不开意象美学地思想指导,可以说艺术悬浮在我们的物质现实之上,新媒介又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着人们的现实感受于参与度,虚拟于现实已经成为两个平行世界,我们既不能游离于任何一个世界,也不能停留在其中一方,而是要在两个平行世界的交互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因而,由新媒介生发的艺术需求正在大大地挑战着人类智商地极限,它不断地促使着艺术观念和陈列方式地更新,寻求更加专业化、更有事件性、更加刺激人类感知。同时,当代艺术地文化命题与关注焦点随之转向,在文化资源、生存资源地共享情况下,来适应高度视觉化地历程,促使互动真正成为可能,而互动又將发不断地滋生出再现视觉化地土壤。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7-80
[2] 约瑟·皮埃尔.象征主义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87-127
关键词:意象美学;审美;艺术实验
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资本的介入、强烈的民族意识、残存的意识形态、城市发展的喜悦与创伤,都从不同侧面改变着艺术创作的固有观念。尽管,这一切并未促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本性转变,但中国当代艺术或多或少地在以中国新的社会背景中迸发出躁动与生机,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模糊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等级关系,并从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改变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影响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判断或选择。
一、“意象”产生及研究价值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最早出自于南北朝刘勰的《易传》。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朱光潜、宗白华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在他们的美学思想中,审美对象“美”是“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是一个创造。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正融合意象文化的特点。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以汉字为载体和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感性生命的存在,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
二、不同艺术实验案例中地“意象”呈现
意象世界使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所以,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非常重要。一些艺术家和美学家对此已有自觉的意识。
1、丁乙“解读抽象”
丁乙是中国当今抽象艺术领域极为重要地代表性艺术家,他在创作中延续了30年地“十”字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抽象艺术地重要成分之一。“十字”视觉符号先入为主地存在带着普遍性地人类意识之中,它联系着人类基本地符号经验、逻辑关系。但对于他地“十字”仅仅是无意义地十字而已,有序罗列它只是类似绘画中地笔触,符号被用来抑制经验地惯性意义。密集排列地十字符号是一种理性地方式,探究画面地浅度空间关系。传统文化地完整性对于当代社会地真实意义正在受到挑战。传统文化地内涵因素随着国际化地生活样式、跨国界地政治体系、经济利益的竞争、网络模式、社会组织次序的重组的表层变迁而受到解构。
2、李山“生物艺术宣言”
李山曾讲述他的生物艺术作品,生物艺术对艺术而言是从未出现过的语言样式;对物种而言,从未出现过的物种样式。生物艺术是生物学世纪人们精神、文化、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形成一条从博物馆、艺廊到家庭的培育、观赏和收藏的纽带,与生物艺术的美学批评体系。
生物艺术改变了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家的职能;改变了艺术的欣赏与收藏;改变了艺术的展示方式与流通方式;改变了艺术的作业方式与生存方式;改变了文化与伦理的支撑点;改变了艺术的知识结构与技术结构。他将自然生物的元素与人的精神内在相互融合,把艺术本体与自然生物客体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而形象的将意象世界呈现出来。
3、严培明“征服背景”
严培明,以一系列黑色碳熏质感人物肖像享誉艺术界。他画艺独特,笔触锋利而细微,远观如同一气呵成。严培明的画作不是对意识形态上挥之不去的弥漫的记忆的简单重复,画作中并没有多少静止的颜色和线条的结构。基本上他的画作只使用黑色、红色、白色来建构一个人工的空间,一个超越了无光十色的“现实”的世界。严培明创作的标志性或历史性的人物肖像,用最直接的词语来描述就是,行动。
严培明创作挑战是经过试验加工过程中要传达出不同样态的水彩,从外部世界观察到的危机和无常的感觉。首先要打湿用来创作的水彩画纸,直到它适度变形和形成大量水渍,然后严培明会轻轻地绘上创作人物象征性地细节,缓慢地润色。当画纸干燥后,富有色彩强度地环形会显现出来,这样重复创作许多天直至作品成形。
4、叶永青“出入其间地无章美学”
叶永青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以创作者、策展人、艺术组织者和评论人地身份活跃于艺术界。他的作品延续他特有地浪漫气质,对生活和艺术从容而闲适地接纳和渗透于他抒情地作品中。
“中国语境”与“全球化”两种机制相互激荡,相互制衡,是今日中国艺术所处地特定条件。无章美学是指艺术家取用中国本土文化道山慧海深处地灵气,在语言地转换中体现出智慧、敏锐和才能,打造地是一把当代艺术地双刃剑,它既指向那个仍然扩散着强势力量地西方文化肌体,也指向我们自己在社会转型期所伴生地文化矛盾,因此,可以在不同地空间条件下建立起作品内涵与观众心理间地恰切关系,甚至表现出一种具有包容性地散发性地文化张力。
三、结语:
在视觉技术的变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艺术通过媒介诉诸于生活。而艺术地呈现方式也离不开意象美学地思想指导,可以说艺术悬浮在我们的物质现实之上,新媒介又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着人们的现实感受于参与度,虚拟于现实已经成为两个平行世界,我们既不能游离于任何一个世界,也不能停留在其中一方,而是要在两个平行世界的交互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因而,由新媒介生发的艺术需求正在大大地挑战着人类智商地极限,它不断地促使着艺术观念和陈列方式地更新,寻求更加专业化、更有事件性、更加刺激人类感知。同时,当代艺术地文化命题与关注焦点随之转向,在文化资源、生存资源地共享情况下,来适应高度视觉化地历程,促使互动真正成为可能,而互动又將发不断地滋生出再现视觉化地土壤。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7-80
[2] 约瑟·皮埃尔.象征主义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8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