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編者話: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先生作為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采訪團顧問參加活動,活動之後,本刊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
記者:我們采訪團剛剛離開從江及貴陽,就傳來了從江縣等實現脫貧摘帽的消息,您此刻有何感受?
吳志良:11月23日,通過媒體和貴州省傳來的消息,從江縣已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作為從江縣脫貧幫扶的參與者,我和廣大的澳門人民聽到這樣的消息,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記者:請問您是第幾次去從江,這次到從江後有什麼感觸?
吳志良:這是我第三次來到從江。感恩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在扶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看到了成果,亦看到了兩地更密切合作的未來。從江這兩年的變化太大了,如今的從江充滿了發展的生機。
第一次來的時候,是簽約,當時很多地方道路不通,路況不好,建築破舊,設施殘缺;這次感覺到路通人通財通,放眼都是新景象、新發展。
以大歹小學為例,原來的大歹小學建在高山上,校舍很小,只有兩層樓高,加起來幾個房間,只能容納兩個年級的學生。現在易地於較平坦的地方,更方便附近村落的學生來讀書。新建的大歹小學不僅是全新的校舍,貴陽常明小學的團隊駐校幫扶,教學質量也提升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增加了他們永久走出貧困的信心。各方的幫助,讓教育扶貧做得更實在、更長遠、更有效。從江已按時高質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在過往良好的基礎上,相信可繼續順利譜寫從江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我們澳門方面2018年受邀參與國內扶貧工作,當時我們有無心理準備?如何認識這件事情?
吳志良:澳門一向積極參與內地的建設,澳門基金會也從未停止對內地公益事業的支持。參與扶貧,就是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不僅是澳門的應有之義,我們倍感榮幸。
201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推薦從江縣作為澳門特區的幫扶對象,再次感受到澳門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事實上,澳門居民素有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和家國情懷。澳門基金會長期以來關注內地慈善事業的發展,並力所能及地支援內地災後重建和救援、扶貧助學等公益活動,向祖國同胞傳遞澳門居民“血濃於水”的同胞情。例如:支持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持偏遠欠發遠地區興建婦幼保健院,培訓教師,幫助貧困戶和殘疾人士進行白內障治療手術和配置輔具,捐贈救護車和校車等等。
記者:請您能概要的介紹一下我們參與幫扶從江的情況嗎?
吳志良:2018年澳門特區按照中央指示啟動了幫扶貴州省從江縣脫貧攻堅工作,先後簽署27份關於教育、經濟、文化、醫療等不同方面的協定,多方位開展幫扶工作。三年以來,在貴州省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在從江縣人民的努力奮進下,在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等各方幫扶下,從江縣2019年減少貧困人口3.7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4.77%下降到3.6%,到2020年10月底,全縣貧困發生率已降為了0,成績非常喜人。
在行政長官的指示下,澳門基金會在2018年至2020年共投入逾3,800萬元人民幣,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共支持7個項目。在教育方面,援建的從江縣丙妹鎮大歹小學已交付使用,現有13個班共427名學生;6名從江縣學生入讀澳門大學;為從江縣培訓教師400多人;在醫療衛生領域,幫助約675名白內障患者、聽障人士得到醫療援助;在貴州省捐贈了8輛救護車。澳門基金會能夠為從江縣打贏脫貧戰略盡綿力,實質性協助提升內地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貴州與澳門雖然相距千裏,但共飲一江水,情誼存心中。兩地項目協定,不單是“從江所需,澳門所長”的資源準確投放,更加深了兩地在人才、旅遊、文化、經貿等方面進一步合作,鞏固了兩地的友誼。一批又一批澳門青年學生來到從江,參與扶貧工作,更增進了澳門青少年的家國情懷。現在,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貴州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在澳門銷售、貴州文化交流團在澳門表演、貴州代表團在澳門參與經貿展等等,這些都是兩地密切交流合作的印記。
記者:在參與貴州從江的實際扶貧工作後,給你們留下了哪些方面深刻的印象和體會?
吳志良:國家的精準扶貧項目,在規劃、資源投放、成果驗收各方面都具規範,我們確確實實看到項目按進度完成,人民切切實實受惠,雖然當中受到天氣、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但大家扶貧攻堅的意志堅定,眾志成城,迎難而上,完成了指標。同心,事則成,是我在參與這次扶貧工作的深刻的印象和體會。
記者:貴州從江要實現真正的脫貧目標,最關鍵、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在參與貴州從江扶貧過程中,你們遇到過什麼困難和問題沒有?
吳志良:當下的扶貧工作是扶志與扶智相結合,不是授魚,而是授以漁。真正的脫貧,一方面需要改變思維,提升教育水準,學習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當地群眾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脫貧信心,為從江長遠發展產業、永久擺脫貧困而努力。
在參與從江扶貧的早期階段,我們從選項到立項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多,當時從江的需求十分廣泛,但如何發揮澳門所長,達致更長遠的效益,需要我們認真的考慮和評估。不過,總體而言,在特區政府和中聯辦的統籌指導下,整個扶貧過程是順利和有序開展的。
記者:通過參與國內的扶貧工作,未來澳門將與貴州,尤其是從江形成怎樣的一種關係?對澳門未來融入國家發展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和啟發?
吳志良:從江所需、澳門所長,這不是簡單的口號,也不是幾個項目的援建或撥款,更是精準建立資源互補、共謀發展的合作關係。這次具體的、實在的幫扶工作,也進一步加深澳門同胞特別是青少年對國家的瞭解,增強對祖國的感情。
在幫扶的過程中,澳門、從江都在發掘自身的優勢,思考如何互補。從江的農產品、人文文化、自然風光;澳門的葡語國家交流平臺、中西文化交融、旅遊休閒城市配套等。兩地在人才、旅遊、文化、經貿等有了進一步合作,同時,一批又一批澳門青年學生到從江參與扶貧工作,增進了澳門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貴州的一些條件雖然沒有沿海地區好,但這些年憑著對自身的深刻認知、資源挖掘、錯位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愈來愈好。這次的脫貧攻堅戰,顯示了貴州省面對困難的不懈努力和到位的執行力。對澳門而言,這種時刻反思的態度、持續進步的追求、專注與多元發展的結合,是很好的借鑒,也有助於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之中繼續找到更好的路徑。
記者:通過參與國內扶貧,您認為澳門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收穫到了什麼?可以暢談一些自己的感受、認識和體會。
吳志良:扶貧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澳門社團計劃組織會員,尤其是青年朋友到從江實地考察,參與並實際支持從江扶貧,這表明澳門社會各界非常關心從江的發展,並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為泛珠區域的兄弟省區,澳門特區與貴州省長期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未來兩地持續深化及擴展合作,各展所長。不同區域之間優勢互補,共謀發展,是必然的、長久的、可靠的發展道路。貴州從江扶貧是一個開始,一個契機,未來澳門將繼續運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保持平臺和中心的特色,在國家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並與其他兄弟省區一起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
記者:我們采訪團剛剛離開從江及貴陽,就傳來了從江縣等實現脫貧摘帽的消息,您此刻有何感受?
吳志良:11月23日,通過媒體和貴州省傳來的消息,從江縣已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作為從江縣脫貧幫扶的參與者,我和廣大的澳門人民聽到這樣的消息,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記者:請問您是第幾次去從江,這次到從江後有什麼感觸?
吳志良:這是我第三次來到從江。感恩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在扶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看到了成果,亦看到了兩地更密切合作的未來。從江這兩年的變化太大了,如今的從江充滿了發展的生機。
第一次來的時候,是簽約,當時很多地方道路不通,路況不好,建築破舊,設施殘缺;這次感覺到路通人通財通,放眼都是新景象、新發展。
以大歹小學為例,原來的大歹小學建在高山上,校舍很小,只有兩層樓高,加起來幾個房間,只能容納兩個年級的學生。現在易地於較平坦的地方,更方便附近村落的學生來讀書。新建的大歹小學不僅是全新的校舍,貴陽常明小學的團隊駐校幫扶,教學質量也提升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增加了他們永久走出貧困的信心。各方的幫助,讓教育扶貧做得更實在、更長遠、更有效。從江已按時高質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在過往良好的基礎上,相信可繼續順利譜寫從江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我們澳門方面2018年受邀參與國內扶貧工作,當時我們有無心理準備?如何認識這件事情?
吳志良:澳門一向積極參與內地的建設,澳門基金會也從未停止對內地公益事業的支持。參與扶貧,就是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不僅是澳門的應有之義,我們倍感榮幸。
201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推薦從江縣作為澳門特區的幫扶對象,再次感受到澳門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事實上,澳門居民素有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和家國情懷。澳門基金會長期以來關注內地慈善事業的發展,並力所能及地支援內地災後重建和救援、扶貧助學等公益活動,向祖國同胞傳遞澳門居民“血濃於水”的同胞情。例如:支持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持偏遠欠發遠地區興建婦幼保健院,培訓教師,幫助貧困戶和殘疾人士進行白內障治療手術和配置輔具,捐贈救護車和校車等等。
記者:請您能概要的介紹一下我們參與幫扶從江的情況嗎?
吳志良:2018年澳門特區按照中央指示啟動了幫扶貴州省從江縣脫貧攻堅工作,先後簽署27份關於教育、經濟、文化、醫療等不同方面的協定,多方位開展幫扶工作。三年以來,在貴州省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在從江縣人民的努力奮進下,在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等各方幫扶下,從江縣2019年減少貧困人口3.7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4.77%下降到3.6%,到2020年10月底,全縣貧困發生率已降為了0,成績非常喜人。
在行政長官的指示下,澳門基金會在2018年至2020年共投入逾3,800萬元人民幣,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共支持7個項目。在教育方面,援建的從江縣丙妹鎮大歹小學已交付使用,現有13個班共427名學生;6名從江縣學生入讀澳門大學;為從江縣培訓教師400多人;在醫療衛生領域,幫助約675名白內障患者、聽障人士得到醫療援助;在貴州省捐贈了8輛救護車。澳門基金會能夠為從江縣打贏脫貧戰略盡綿力,實質性協助提升內地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貴州與澳門雖然相距千裏,但共飲一江水,情誼存心中。兩地項目協定,不單是“從江所需,澳門所長”的資源準確投放,更加深了兩地在人才、旅遊、文化、經貿等方面進一步合作,鞏固了兩地的友誼。一批又一批澳門青年學生來到從江,參與扶貧工作,更增進了澳門青少年的家國情懷。現在,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貴州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在澳門銷售、貴州文化交流團在澳門表演、貴州代表團在澳門參與經貿展等等,這些都是兩地密切交流合作的印記。
記者:在參與貴州從江的實際扶貧工作後,給你們留下了哪些方面深刻的印象和體會?
吳志良:國家的精準扶貧項目,在規劃、資源投放、成果驗收各方面都具規範,我們確確實實看到項目按進度完成,人民切切實實受惠,雖然當中受到天氣、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但大家扶貧攻堅的意志堅定,眾志成城,迎難而上,完成了指標。同心,事則成,是我在參與這次扶貧工作的深刻的印象和體會。
記者:貴州從江要實現真正的脫貧目標,最關鍵、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在參與貴州從江扶貧過程中,你們遇到過什麼困難和問題沒有?
吳志良:當下的扶貧工作是扶志與扶智相結合,不是授魚,而是授以漁。真正的脫貧,一方面需要改變思維,提升教育水準,學習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當地群眾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脫貧信心,為從江長遠發展產業、永久擺脫貧困而努力。
在參與從江扶貧的早期階段,我們從選項到立項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多,當時從江的需求十分廣泛,但如何發揮澳門所長,達致更長遠的效益,需要我們認真的考慮和評估。不過,總體而言,在特區政府和中聯辦的統籌指導下,整個扶貧過程是順利和有序開展的。
記者:通過參與國內的扶貧工作,未來澳門將與貴州,尤其是從江形成怎樣的一種關係?對澳門未來融入國家發展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和啟發?
吳志良:從江所需、澳門所長,這不是簡單的口號,也不是幾個項目的援建或撥款,更是精準建立資源互補、共謀發展的合作關係。這次具體的、實在的幫扶工作,也進一步加深澳門同胞特別是青少年對國家的瞭解,增強對祖國的感情。
在幫扶的過程中,澳門、從江都在發掘自身的優勢,思考如何互補。從江的農產品、人文文化、自然風光;澳門的葡語國家交流平臺、中西文化交融、旅遊休閒城市配套等。兩地在人才、旅遊、文化、經貿等有了進一步合作,同時,一批又一批澳門青年學生到從江參與扶貧工作,增進了澳門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貴州的一些條件雖然沒有沿海地區好,但這些年憑著對自身的深刻認知、資源挖掘、錯位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愈來愈好。這次的脫貧攻堅戰,顯示了貴州省面對困難的不懈努力和到位的執行力。對澳門而言,這種時刻反思的態度、持續進步的追求、專注與多元發展的結合,是很好的借鑒,也有助於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之中繼續找到更好的路徑。
記者:通過參與國內扶貧,您認為澳門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收穫到了什麼?可以暢談一些自己的感受、認識和體會。
吳志良:扶貧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澳門社團計劃組織會員,尤其是青年朋友到從江實地考察,參與並實際支持從江扶貧,這表明澳門社會各界非常關心從江的發展,並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為泛珠區域的兄弟省區,澳門特區與貴州省長期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未來兩地持續深化及擴展合作,各展所長。不同區域之間優勢互補,共謀發展,是必然的、長久的、可靠的發展道路。貴州從江扶貧是一個開始,一個契機,未來澳門將繼續運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保持平臺和中心的特色,在國家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並與其他兄弟省區一起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