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不平等是经济新常态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过大的收入差距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对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密切关注,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均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关系,从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方向与结论、作用机制与途径、政策建议三个角度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经济新常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从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方向与结论、作用机制与途径、政策建议三个角度评述相关文献。
1.1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方向和程度
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方向总体可分为三种理论假说:一是认为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二是金融发展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三是金融发展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1.1.1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
国外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中,有些学者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出发,认为两者服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Greenwood 和 Jovanovic(1990)最早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型讨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联系,以及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认为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是“倒U”型。在国内,程静亚(2013)利用2001~2011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宏观数据构建penal data模型,分地区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库兹涅茨“倒U”理论在中国东部地区成立。杨楠、马绰欣(2014)依照八大經济区域的划分,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探寻中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门槛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得出,中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并且不同产业类型的地区存在方向与阶段上的差异。商贸型地区出现完整的倒U型特征,工业型地区出现先扩大后放缓的形似倒U型左半部分的特征,其他地区则呈现线性正相关的特征。
除了以上观点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不存在。唐礼智、刘喜好与贾璇 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两个层面,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全国和东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服从Kuznets倒U型曲线条件,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均不成立,不同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取决于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喻平(2012)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指标,证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不存在倒U关系。
1.1.2金融发展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关于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
有些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及金融结构的优化,使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更有效率,进而缩小收入差距。Clarke、Xu和Zou(2003)采集了91国家的1960-1995年间的数据组中金融中介发展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得出:当经济体发展其金融中介时,不平等就会减少。胡德宝、苏基溶(2015)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从区域上来看,金融发展均缩小了收入差距,但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金融发展水平最高,对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也最大,中西部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王琛、唐弋夫(2017)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建立系统 GMM 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及其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影响程度按东、西、中部地区的顺序依次递增。
1.1.3金融发展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张立军和湛泳(2006)从农村自身经济发展层面出发,选取1978 ~ 2004年数据,用VAR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马宏、汪洪波(2013)采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转型时期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如何受到社会资本水平的制约,得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张万兴、郭小卉、杜静花(2016)探讨了 1980~2013 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大于在中部和全国的影响;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全国的影响显著大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
1.2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与渠道
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渠道多样,并未形成统一的见解。
一些学者从金融集聚角度,考察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途径。王丹与叶蜀君(2015)从金融集聚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认为金融集聚水平不同导致发达与不发达区域金融资源不均衡,通过信贷配给传导机制和知识溢出效应最终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也有一些学者从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三条途径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Banerjee 和 Newman(1993)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初始财富分配影响人们职业选择,人们的职业决策又会影响未来财富分配,即职业选择与财富分配之间的相互作用。Galor 和 Zeira(1993)在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增加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从而能有效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Aghion and Bolton(1997)认为,受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贷款人的信贷约束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和持续存在的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张立军、湛泳(2006)证明中国中东西部地区存在金融发展非均衡效应,进而影响收入差距。苏基溶、廖进中(2009)金融发展更有利于贫困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 一部分文献从金融部门效率角度分析金融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翟立宏、徐志高(2009)认为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均衡上,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之间以及城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金融的可获得性差异和金融产出的效率差异,这种差异影响收入差距。喻晓平(2010)认为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和金融效率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胡宗义、刘亦文(2010)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资源分配上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农村金融发展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村储蓄流向城市是造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刘纯彬、桑铁柱(2010)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虽然农村金融规模在扩大,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信贷配给严重,导致农村金融在将储蓄转换投资时低效率。
还有一些文献从政策性金融的角度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传统银行业在中国金融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国家通过银行垄断金融资源并对利率和信贷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由于政策資金限制或政策性偏好,很容易导致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不是按效率原则,而是更多体现政府意愿,导致金融资源使用低效率。余玲铮、魏下海(2012)认为在政府利率管制下,信贷需求大于供给,由于融资渠道有限,企业的外部融资必然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主要向垄断性行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下属机构发放贷款,“三农”、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
2.文献评述
从实证方面看,在分析方法、研究对象、衡量指标的选取,样本数据收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国内文献,由于中国金融发展落后,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不能直接依据国外理论而定,使得中国现有文献对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多样,收入差距指标也各有不同,这会导致研究结论差异。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视角分析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国内主要基于宏观角度,从国家层面、地域、城乡金融发展二元分化的视角分析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且比较地区差异的文章也大部分是按照东、中、西部划分的思路进行分析,划分不够细致。由于中国的金融发展区域非均衡性,从整体上,难以准确得到中国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而难以提出缩小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 唐德祥,王琛,唐弋夫.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异质性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07):48-57.
[2] 伍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和分区域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7):109-113.
[3] 王红云,吕志鹏,赵彦云.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作用的地区异质性和相关性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05):90-102.
[4] 许佩娟,冉光和,卫来.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关系的区域差异[J]. 技术经济,2012,31(1):95-100.
[5] 徐璋勇,刘斌.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 西部金融,2012(3):20-26.
[6] 喻平. 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经济新常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从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方向与结论、作用机制与途径、政策建议三个角度评述相关文献。
1.1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方向和程度
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方向总体可分为三种理论假说:一是认为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二是金融发展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三是金融发展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1.1.1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
国外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中,有些学者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出发,认为两者服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Greenwood 和 Jovanovic(1990)最早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型讨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联系,以及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认为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是“倒U”型。在国内,程静亚(2013)利用2001~2011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宏观数据构建penal data模型,分地区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库兹涅茨“倒U”理论在中国东部地区成立。杨楠、马绰欣(2014)依照八大經济区域的划分,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探寻中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门槛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得出,中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并且不同产业类型的地区存在方向与阶段上的差异。商贸型地区出现完整的倒U型特征,工业型地区出现先扩大后放缓的形似倒U型左半部分的特征,其他地区则呈现线性正相关的特征。
除了以上观点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不存在。唐礼智、刘喜好与贾璇 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两个层面,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全国和东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服从Kuznets倒U型曲线条件,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均不成立,不同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取决于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喻平(2012)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指标,证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不存在倒U关系。
1.1.2金融发展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关于金融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
有些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及金融结构的优化,使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更有效率,进而缩小收入差距。Clarke、Xu和Zou(2003)采集了91国家的1960-1995年间的数据组中金融中介发展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得出:当经济体发展其金融中介时,不平等就会减少。胡德宝、苏基溶(2015)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从区域上来看,金融发展均缩小了收入差距,但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金融发展水平最高,对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也最大,中西部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王琛、唐弋夫(2017)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建立系统 GMM 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及其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影响程度按东、西、中部地区的顺序依次递增。
1.1.3金融发展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张立军和湛泳(2006)从农村自身经济发展层面出发,选取1978 ~ 2004年数据,用VAR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马宏、汪洪波(2013)采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转型时期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如何受到社会资本水平的制约,得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张万兴、郭小卉、杜静花(2016)探讨了 1980~2013 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大于在中部和全国的影响;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全国的影响显著大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
1.2金融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与渠道
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渠道多样,并未形成统一的见解。
一些学者从金融集聚角度,考察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途径。王丹与叶蜀君(2015)从金融集聚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认为金融集聚水平不同导致发达与不发达区域金融资源不均衡,通过信贷配给传导机制和知识溢出效应最终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也有一些学者从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三条途径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Banerjee 和 Newman(1993)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初始财富分配影响人们职业选择,人们的职业决策又会影响未来财富分配,即职业选择与财富分配之间的相互作用。Galor 和 Zeira(1993)在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增加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从而能有效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Aghion and Bolton(1997)认为,受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贷款人的信贷约束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和持续存在的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张立军、湛泳(2006)证明中国中东西部地区存在金融发展非均衡效应,进而影响收入差距。苏基溶、廖进中(2009)金融发展更有利于贫困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 一部分文献从金融部门效率角度分析金融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翟立宏、徐志高(2009)认为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均衡上,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之间以及城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金融的可获得性差异和金融产出的效率差异,这种差异影响收入差距。喻晓平(2010)认为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和金融效率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胡宗义、刘亦文(2010)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资源分配上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农村金融发展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村储蓄流向城市是造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刘纯彬、桑铁柱(2010)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虽然农村金融规模在扩大,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信贷配给严重,导致农村金融在将储蓄转换投资时低效率。
还有一些文献从政策性金融的角度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传统银行业在中国金融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国家通过银行垄断金融资源并对利率和信贷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由于政策資金限制或政策性偏好,很容易导致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不是按效率原则,而是更多体现政府意愿,导致金融资源使用低效率。余玲铮、魏下海(2012)认为在政府利率管制下,信贷需求大于供给,由于融资渠道有限,企业的外部融资必然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主要向垄断性行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下属机构发放贷款,“三农”、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
2.文献评述
从实证方面看,在分析方法、研究对象、衡量指标的选取,样本数据收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国内文献,由于中国金融发展落后,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不能直接依据国外理论而定,使得中国现有文献对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多样,收入差距指标也各有不同,这会导致研究结论差异。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视角分析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国内主要基于宏观角度,从国家层面、地域、城乡金融发展二元分化的视角分析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且比较地区差异的文章也大部分是按照东、中、西部划分的思路进行分析,划分不够细致。由于中国的金融发展区域非均衡性,从整体上,难以准确得到中国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而难以提出缩小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 唐德祥,王琛,唐弋夫.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异质性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07):48-57.
[2] 伍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和分区域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7):109-113.
[3] 王红云,吕志鹏,赵彦云.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作用的地区异质性和相关性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05):90-102.
[4] 许佩娟,冉光和,卫来.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关系的区域差异[J]. 技术经济,2012,31(1):95-100.
[5] 徐璋勇,刘斌.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 西部金融,2012(3):20-26.
[6] 喻平. 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