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线束大部分线束是高压线,而线槽只有电源、网络、旅客、传感器四个格,没有供高压线走线的路径,根据每个车不同结构,制定不同的走线路径,解决空调线高压线无走线路径的难题,并且不影響其他线束的信号,进一步提高空调高压线走线标准,提高“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线走线路径标准和施工效率。
关键词:“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线;走线路径;施工效率
1概括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车型由于改用线槽配线,线槽总共有四个格,分别是电源、网络、旅客、传感器。没有高压线走线路径。而车内空调线束有部分线束是高压线束,走线路径需要防止干扰其它线束信号。所以需要员工现车制定比较合理的走线路径,用于走空调高压线束,提高“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线走线路径标准和施工效率。
2现状调查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车型以短编8编组TP03、MH04、M07、TC08(其他车相对类似)为例:其中TP03车和M07车空调高压线走线方式基本一致,MH04、TC08空调线走线方式完全不同。MH04车空调高压线是从车下走到车内的,是四个车型中最为复杂的。在三位角门旁有一个上线口,从车下走上MH04车空调的高压线。TC08车空调柜距空调机组最近,但是现车没有走线路径,距空调机组约1m的距离。TP03车和M07车空调柜在偏客室圆头下方,而空调机组接线位置在靠外端门中心线附近,两者距离过远。现车四个车型具有三种不同的空调走线方式。需要根据每个车型不同的结构,制定三种不同的措施。
3原因分析
针对空调高压线无走线路径等问题,对现车施工情况仔细分析,车内空调柜和空调机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认真查找问题原因,同时结合从现场广泛收集的操作人员意见,绘制成鱼骨图(图1),共得出了6个因素分别是:1.新车型施工人员经验不足;2.没有合适的工具;3.交叉作业严重;4.线槽只有4个格,没有高压线走线路径;5.现车施工工艺标记点不清;6.高低压分流。主要因素确认如下:
3.1新车型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施工人员理论考试均合格,从事配线工作三年以上的熟练员工,对车型有良好的工作技能,满足公司上岗要求。结论:第1条非主要因素。
3.2没有合适的工具:空调线束走线过程中不需要特殊工具,所以不存在工具问题。结论:第2条非主要因素。
3.3交叉作业严重:空调线束一般在端部配线,虽然有配管,顶板支座安装等作业工序,对空调高压线束配线作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空调作业依然可以完成,所以交叉作业只能作为次要因素。结论:第3条非主要因素。
3.4线槽只有4个格,没有高压线走线路径:车上配线主要依靠线槽走线,现车没有高压线走线格,造成空调高压线束没有走线路径,无法从空调柜走到空调机组,是需要攻关的主要原因。结论:第4条是主要因素。
3.5现车施工标记点不清:现车施工时,主要根据标记点进行配线,空调线束由于空调柜方向,尺寸可以现车较准确的预留,所以标记点基本不影响空调线束配线。结论:第5条非主要因素。
3.6高低压分流:由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反馈,因为信号干扰,造成诸多质量问题。所以在车上配线工序严格要求高低压、交直流分流。所以运用了现车使用线槽分格配线的工艺,将电源、旅客、网络、传感器等等分开配线。正因为如此,所以造成空调高压线束走线困难的原因。
结论:第6条是主要因素。
最终认定:要因4和要因6是造成空调高压线束无走线路径和施工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4制定对策
为了防止空调高压线束对其它线束产生信号干扰,给高压线束套护套管,该护套管外表银白色铝网保护性能和屏蔽性能远高于其它网管。MH04车在侧墙增加线架(图2、图3),直达顶部线槽,尼龙扎带沿电源格外部,捆扎到空调机组位置。对于TP03车,同样套护套管,沿线槽电源格外部直接捆扎到空调机组接线位置。对于TC08车,发现用于固定顶板的骨架,正好可以将线束走到空调机组接线位置,于是套好护套管后,直接捆扎到骨架上即可。
5对策实施
通过上述现车详细的分析,逐条解决,不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关解释,使员工可以从内心认同这种方式工作效率更高,按照制定的对策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分别实施(图4、图5)。
6效果验证
提高员工对高低压、交直流相互干扰的重视意识,加强员工对后工序使用的了解,进一步了解车内结构,有效解决空调高压线无走线路径的难题,确保高压线不干扰其它线束,提升了现车配线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7结束语
通过优化措施成功解决“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高压线束无走线路径的课题,优化施工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全员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在协作能力上大幅度提升,为后续总组装项目开展及保障车辆质量、运行安全、维保等工作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闵建军,杨德勇.机车电缆屏蔽层接地分析与仿真[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5,{4}(01):39-42.
[2]齐红元,秦芳芳,张蕾,申林,郝文晓,周永杰,尹方.动车组运行状态制动毂建模及应力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55(05):97-103.
[3]徐广伟,刘建城,陈东,钟源.动车组蓄电池供电的应急牵引和应急空调制冷系统[J].机车电传动,2019,{4}(05):116-120.
[4]李薇,佟昊,侯常靓.国内外铁路交通动车组空调系统研究[J].江西建材,2019,{4}(08):9-10.
关键词:“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线;走线路径;施工效率
1概括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车型由于改用线槽配线,线槽总共有四个格,分别是电源、网络、旅客、传感器。没有高压线走线路径。而车内空调线束有部分线束是高压线束,走线路径需要防止干扰其它线束信号。所以需要员工现车制定比较合理的走线路径,用于走空调高压线束,提高“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线走线路径标准和施工效率。
2现状调查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车型以短编8编组TP03、MH04、M07、TC08(其他车相对类似)为例:其中TP03车和M07车空调高压线走线方式基本一致,MH04、TC08空调线走线方式完全不同。MH04车空调高压线是从车下走到车内的,是四个车型中最为复杂的。在三位角门旁有一个上线口,从车下走上MH04车空调的高压线。TC08车空调柜距空调机组最近,但是现车没有走线路径,距空调机组约1m的距离。TP03车和M07车空调柜在偏客室圆头下方,而空调机组接线位置在靠外端门中心线附近,两者距离过远。现车四个车型具有三种不同的空调走线方式。需要根据每个车型不同的结构,制定三种不同的措施。
3原因分析
针对空调高压线无走线路径等问题,对现车施工情况仔细分析,车内空调柜和空调机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认真查找问题原因,同时结合从现场广泛收集的操作人员意见,绘制成鱼骨图(图1),共得出了6个因素分别是:1.新车型施工人员经验不足;2.没有合适的工具;3.交叉作业严重;4.线槽只有4个格,没有高压线走线路径;5.现车施工工艺标记点不清;6.高低压分流。主要因素确认如下:
3.1新车型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施工人员理论考试均合格,从事配线工作三年以上的熟练员工,对车型有良好的工作技能,满足公司上岗要求。结论:第1条非主要因素。
3.2没有合适的工具:空调线束走线过程中不需要特殊工具,所以不存在工具问题。结论:第2条非主要因素。
3.3交叉作业严重:空调线束一般在端部配线,虽然有配管,顶板支座安装等作业工序,对空调高压线束配线作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空调作业依然可以完成,所以交叉作业只能作为次要因素。结论:第3条非主要因素。
3.4线槽只有4个格,没有高压线走线路径:车上配线主要依靠线槽走线,现车没有高压线走线格,造成空调高压线束没有走线路径,无法从空调柜走到空调机组,是需要攻关的主要原因。结论:第4条是主要因素。
3.5现车施工标记点不清:现车施工时,主要根据标记点进行配线,空调线束由于空调柜方向,尺寸可以现车较准确的预留,所以标记点基本不影响空调线束配线。结论:第5条非主要因素。
3.6高低压分流:由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反馈,因为信号干扰,造成诸多质量问题。所以在车上配线工序严格要求高低压、交直流分流。所以运用了现车使用线槽分格配线的工艺,将电源、旅客、网络、传感器等等分开配线。正因为如此,所以造成空调高压线束走线困难的原因。
结论:第6条是主要因素。
最终认定:要因4和要因6是造成空调高压线束无走线路径和施工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4制定对策
为了防止空调高压线束对其它线束产生信号干扰,给高压线束套护套管,该护套管外表银白色铝网保护性能和屏蔽性能远高于其它网管。MH04车在侧墙增加线架(图2、图3),直达顶部线槽,尼龙扎带沿电源格外部,捆扎到空调机组位置。对于TP03车,同样套护套管,沿线槽电源格外部直接捆扎到空调机组接线位置。对于TC08车,发现用于固定顶板的骨架,正好可以将线束走到空调机组接线位置,于是套好护套管后,直接捆扎到骨架上即可。
5对策实施
通过上述现车详细的分析,逐条解决,不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关解释,使员工可以从内心认同这种方式工作效率更高,按照制定的对策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分别实施(图4、图5)。
6效果验证
提高员工对高低压、交直流相互干扰的重视意识,加强员工对后工序使用的了解,进一步了解车内结构,有效解决空调高压线无走线路径的难题,确保高压线不干扰其它线束,提升了现车配线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7结束语
通过优化措施成功解决“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空调高压线束无走线路径的课题,优化施工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全员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在协作能力上大幅度提升,为后续总组装项目开展及保障车辆质量、运行安全、维保等工作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闵建军,杨德勇.机车电缆屏蔽层接地分析与仿真[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5,{4}(01):39-42.
[2]齐红元,秦芳芳,张蕾,申林,郝文晓,周永杰,尹方.动车组运行状态制动毂建模及应力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55(05):97-103.
[3]徐广伟,刘建城,陈东,钟源.动车组蓄电池供电的应急牵引和应急空调制冷系统[J].机车电传动,2019,{4}(05):116-120.
[4]李薇,佟昊,侯常靓.国内外铁路交通动车组空调系统研究[J].江西建材,2019,{4}(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