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K瞬态高温气流温度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计量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超音飞行器液体冲压发动机地面试车时燃烧室出口气流温度的测量为例,研究了超音速条件下2 600K高温气流温度的瞬态测量技术.对钨铼热电偶及其保护套管表面进行适当地改性处理,使其能够成功应用于2 600K高温氧化性环境下的温度测量,同时兼顾高温高速气流温度测量时存在的辐射误差、导热误差、速度误差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对温度传感器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并对测温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说明该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氧化性环境下的2 600K瞬态高温气流的温度测量,连续工作时间至少可以达到8 s.
其他文献
金属-碳高温共晶点的应用将很大地改进1 100℃以上的温度量值的传递水平.Co-C(1 324℃)和Pd-C(1 492℃)共晶点可以减小铜固定点(1 084.64)到钯熔点(1 554.8)间热电偶校准的大
针对辐射温度计准确度测量条件不明确、表示不规范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可操作性的确定检定测量距离与辐射源光阑直径的方案.首先确定最大距离系数点,以此点测量距离为
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大口径中低温固定点黑体辐射源.固定点黑体分别为锡、锌和铝,黑体空腔开口直径为10 mm,空腔发射率0.999 9.灌注固定点黑体的金属均采用纯度为
应用参考函数加偏差函数的简单分度计算方法,对新制作的一批铑铁温度计做了分度计算.2008年昆明大方公司制作的这批8支铑铁电阻温度计,在波兰INTiBS做了低温分度,在2.47 K至2
介绍了表面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表面温度炉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位移机构和固定装置,结合表面温度传感器校准规范方法对校准装置进行了试验,在100 ~ 500℃温度范围内其表面
建筑热环境是评估建筑能耗的重要基础,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则对建筑能耗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本文建立了自然通风条件下围护结构与室内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的理论
叙述了采用新高温温标传递方式来校准工作基准钨带灯的实验装置、流程及规范,并重新评估了工作基准钨带灯的不确定度.实验分度了900~2200℃工作基准钨带灯组,扩展不确定度为0.
介绍了铂/钯热电偶的制作,并对其在Ag(961.78℃)、Cu(1 084.62℃)凝固点以及高温金属固定点Co-C(1 324℃)和Pd-C(1 492℃)上进行了复现性的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Pt/Pd热电
固定点黑体辐射源是考核精密光电高温计稳定性的标准辐射源.介绍了对CHINO-IR-R0 Cu固定点黑体辐射源的升级.将CHINO DB1000控制器的更新为SHIMADEN FP93程序控制器;温度控制
采用HTA-1自动交流电桥型精密控温仪、配合精密低温比对恒温器、铑铁电阻温度计,构建了新型的低温高稳定度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研究表明,该控温系统可以在很宽的低温区内实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