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的发现、探究与学习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是我们研究、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许多教师用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甚至直接跃过实验,学生没有思考与实践的时间,只要记住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就可以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我们要以实验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养,推进物理新课程改革。我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妙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物理 实验 妙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是愉悦而有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物理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与重要手段,这应该成为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描述、板书与阅读教材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单调沉闷,无法激起内心丰富、好动爱玩的初中生学习的激情,无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如同机器人一样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指令,一节课下来,思考的机会很少,真正掌握知识的又有多少呢?而实验有着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同时符合初中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采用实验更易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验,以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物理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震惊与好奇,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能动性。此外,我们还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而积极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大气压”时,我们可以点燃放置在烧瓶内的浸湿酒精的棉花,燃烧一段时间后,将剥了壳的熟鸡蛋置于瓶口。原本鸡蛋稍大于瓶口不会掉下去,但是鸡蛋却被挤进了烧瓶。这样的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又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可做这样的实验:让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将鸡蛋弄碎。学生普遍认为男生力气大,肯定能赢女生。让男生将鸡蛋握在手中,用力握鸡蛋,鸡蛋完好,没有破碎;让女生拿着鸡蛋在桌边轻轻一敲即破。如此有趣的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呈现问题,这样能大大增强了问题的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采用实验来呈现问题,教师要注重问题本身的启发性与探索性,将学生带入有效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真理,享受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直接用语言来提出问题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而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动力,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呈现问题,先让学生来猜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在教师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测不符时,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求知的强烈欲望。如在学习“水不善于导热”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这样两个实验:在装满水的烧杯里放入一条小鱼,用网状物将鱼隔离在试管的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进行加热直到沸腾,此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而在试管底部加热时,水还没有沸腾小鱼就死掉了。
通过这样两个小实验来让学生分析水的导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地主动探究。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总结出水不善于导热,水的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实验不能只是教师的专利,我们也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来主动地完成实验,用实验搭建起通往物理世界的桥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手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现行物理教材在演示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的安排比例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做好教材上的探索性实验外,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如在学习“密度”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来判断水和酒精、铜块和铅块、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我们不能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实验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动脑来自行地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认识到对于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用上面的方法无法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修订实验方案。这样,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总结出: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来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物理 实验 妙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是愉悦而有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物理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与重要手段,这应该成为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描述、板书与阅读教材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单调沉闷,无法激起内心丰富、好动爱玩的初中生学习的激情,无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如同机器人一样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指令,一节课下来,思考的机会很少,真正掌握知识的又有多少呢?而实验有着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同时符合初中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采用实验更易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验,以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物理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震惊与好奇,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能动性。此外,我们还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而积极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大气压”时,我们可以点燃放置在烧瓶内的浸湿酒精的棉花,燃烧一段时间后,将剥了壳的熟鸡蛋置于瓶口。原本鸡蛋稍大于瓶口不会掉下去,但是鸡蛋却被挤进了烧瓶。这样的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又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可做这样的实验:让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将鸡蛋弄碎。学生普遍认为男生力气大,肯定能赢女生。让男生将鸡蛋握在手中,用力握鸡蛋,鸡蛋完好,没有破碎;让女生拿着鸡蛋在桌边轻轻一敲即破。如此有趣的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呈现问题,这样能大大增强了问题的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采用实验来呈现问题,教师要注重问题本身的启发性与探索性,将学生带入有效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真理,享受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直接用语言来提出问题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而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动力,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呈现问题,先让学生来猜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在教师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测不符时,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求知的强烈欲望。如在学习“水不善于导热”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这样两个实验:在装满水的烧杯里放入一条小鱼,用网状物将鱼隔离在试管的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进行加热直到沸腾,此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而在试管底部加热时,水还没有沸腾小鱼就死掉了。
通过这样两个小实验来让学生分析水的导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地主动探究。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总结出水不善于导热,水的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实验不能只是教师的专利,我们也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来主动地完成实验,用实验搭建起通往物理世界的桥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手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现行物理教材在演示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的安排比例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做好教材上的探索性实验外,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如在学习“密度”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来判断水和酒精、铜块和铅块、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我们不能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实验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动脑来自行地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认识到对于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用上面的方法无法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修订实验方案。这样,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总结出: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来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