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巷陌的模糊
刀 弋
①刚拟下这个题目,自己的心里也觉得有点怪。事关澳门的巷陌无论属长属短,称“围”也好,称“里”也罢,无一不是两旁挤压着濡湿低矮古屋旧宅的幽径,与北方的“胡同”无异。既然如此,当然就会有砖石建筑,有人车往来,这些全都是可触可摸的具象,而并非靠想靠猜的意象。纵使偶然间会被烟笼雾罩,周围影影绰绰,也不至于沦为缥缈浑浊的海市蜃楼。模糊从何而来?
②然而,托腮再想,澳门的巷陌确实又越来越模糊,方方面面若隐若现,似是而非,处处令人难以捉摸,同旧时所说的巷陌存在很大的距离。
③按照传统的观念去注释,巷陌应该是古朴的,浸渍着沧桑,经典版本是小桥、流水、人家。即使不可能完全达到苏南古镇的标准,起码也应具有青砖黛瓦,柴扉犬吠的环境氛围。澳门旧城区的围巷顽踞着众多的老房旧屋,不少还是秦砖汉瓦、木门板阁、墙头长草的那一种,基本保持着传统巷陌的颜色基调。只不过这些宅第经岁月的无情剥蚀,铅华早已洗尽,要么摇摇欲倒,要么人去楼空,呈现出满目的凋残。
④本来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屋旧可以翻新,屋漏可以修补,巷陌的居民几代人都是如此地走过来,该开枝的开枝,该散叶的散叶,早习惯了。直到有一天,他们才突兀地发现周围的一切已经改变:隔篱的旧宅不知何时被建筑商铲平,巷头耸立了两三幢高层的新厦,巷尾的一个地盘正在日夜打桩,私家车,电单车,垃圾桶也一字儿地排列着。街坊们才惘然地互问:究竟这是原来的旧巷,还是新的开发区?
⑤巷陌里长大的年轻人原本对父辈的回忆就半信半疑,不时地反问:南湾夕照、西堤帆影、双桥烟雨、镜海长虹等景致真的有吗?目睹现实的一切,他们就拥有万条的道理去指责昔日的田园诗全是预早策划的楼宇买卖的虚假广告。“小园烟草接邻家”、“满架蔷薇一院香”,除非发梦啦!杜牧、杜甫、苏轼、陆游等等,统统都是收了房地产发展商黑钱的吹牛代言人。
⑥巷陌内的场景在模糊,生活中的旧气息自然也随之而淡化。以前每条巷陌都有自己的独特色彩,如草堆街、果栏街、打缆地、咸鱼巷、染布巷、芽菜巷、工匠巷、牧羊巷、茨林围等,只需闻其街名便知巷内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经过岁月的反复淘洗之后,如今仅剩下一个空名,过去的生活一切不留点滴痕迹。
⑦巷陌内的老人家览尽春星秋月,明知无法逆转大江东去,唯有固执地死守精神防线。他们清明插柳、端午裹粽、盂兰烧衣、中秋拜月、新年买橘,将每个传统节日的仪节彰显得淋漓尽致。老人家将心灵皈依给巷内,年轻人却把眼光望向巷外。青年人不甘把青春禁锢在鱼鳞瓦的小屋下,读书越多越不愿从父母的手中继承捕鱼、制饼、蒸糕、打面等手艺。于是售卖杏仁饼、凤凰卷、九层糕、蛋夹饼的摊档在巷陌里越来越少见,而西装革履提公事包的青年人则越见越多。
⑧世道在变,巷陌在变。变,始终是永恒的。古与今的交替、新与旧的碰撞、盛与衰的演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当它们在连接的边缘、在重叠的地方不期然地交织混染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游离于两者之间不分明不清楚的形态和色彩,这就是模糊。巷陌的模糊,意味着巷陌在变迁。
1.文题“巷陌的模糊”中“模糊”一词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解释含义,并指出巷陌的“模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第⑦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概述主旨】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写巷陌的变化,既表达了对巷陌文化的留恋和感慨,又表达了对巷陌变化的欣喜。从感情表达侧重点上看,它侧重表达作者感慨沧桑巨变,对巷陌的变化是持肯定态度的。
【参考答案】
1.“模糊”在文中的含义是事物在古与今的交替、新与旧的碰撞中产生的游离于两者之间的不分明、不清楚的状态,或意味着变迁。具体表现:①巷内的场景在变,旧宅被铲平,巷头巷尾耸立起高楼,私家车、电单车等也一字儿排开;②巷内生活的旧气息在淡化,富有独特色彩的巷陌生活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空名;③巷陌中的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死守巷陌传统文化,而年轻人却把眼光望向巷外,越来越不愿继承父辈的事业。
2.这句话以幽默的口吻说明了古人所描绘的巷陌美景现实中已不复存在,仅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年轻人对古人所描绘的巷陌美景表示怀疑。
3.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老少两代不同思想意识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巷陌旧气息的变化,反映了青年人勇于追求自己的事业的精神。
4.作者通过写巷陌的变化,既表达了对巷陌文化的一丝留恋和感慨,又表达了对巷陌变化的欣喜,揭示了“变,始终是永恒的”这样一个道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作者简介】
杨瑞玲,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责任编辑 任占华
巷陌的模糊
刀 弋
①刚拟下这个题目,自己的心里也觉得有点怪。事关澳门的巷陌无论属长属短,称“围”也好,称“里”也罢,无一不是两旁挤压着濡湿低矮古屋旧宅的幽径,与北方的“胡同”无异。既然如此,当然就会有砖石建筑,有人车往来,这些全都是可触可摸的具象,而并非靠想靠猜的意象。纵使偶然间会被烟笼雾罩,周围影影绰绰,也不至于沦为缥缈浑浊的海市蜃楼。模糊从何而来?
②然而,托腮再想,澳门的巷陌确实又越来越模糊,方方面面若隐若现,似是而非,处处令人难以捉摸,同旧时所说的巷陌存在很大的距离。
③按照传统的观念去注释,巷陌应该是古朴的,浸渍着沧桑,经典版本是小桥、流水、人家。即使不可能完全达到苏南古镇的标准,起码也应具有青砖黛瓦,柴扉犬吠的环境氛围。澳门旧城区的围巷顽踞着众多的老房旧屋,不少还是秦砖汉瓦、木门板阁、墙头长草的那一种,基本保持着传统巷陌的颜色基调。只不过这些宅第经岁月的无情剥蚀,铅华早已洗尽,要么摇摇欲倒,要么人去楼空,呈现出满目的凋残。
④本来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屋旧可以翻新,屋漏可以修补,巷陌的居民几代人都是如此地走过来,该开枝的开枝,该散叶的散叶,早习惯了。直到有一天,他们才突兀地发现周围的一切已经改变:隔篱的旧宅不知何时被建筑商铲平,巷头耸立了两三幢高层的新厦,巷尾的一个地盘正在日夜打桩,私家车,电单车,垃圾桶也一字儿地排列着。街坊们才惘然地互问:究竟这是原来的旧巷,还是新的开发区?
⑤巷陌里长大的年轻人原本对父辈的回忆就半信半疑,不时地反问:南湾夕照、西堤帆影、双桥烟雨、镜海长虹等景致真的有吗?目睹现实的一切,他们就拥有万条的道理去指责昔日的田园诗全是预早策划的楼宇买卖的虚假广告。“小园烟草接邻家”、“满架蔷薇一院香”,除非发梦啦!杜牧、杜甫、苏轼、陆游等等,统统都是收了房地产发展商黑钱的吹牛代言人。
⑥巷陌内的场景在模糊,生活中的旧气息自然也随之而淡化。以前每条巷陌都有自己的独特色彩,如草堆街、果栏街、打缆地、咸鱼巷、染布巷、芽菜巷、工匠巷、牧羊巷、茨林围等,只需闻其街名便知巷内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经过岁月的反复淘洗之后,如今仅剩下一个空名,过去的生活一切不留点滴痕迹。
⑦巷陌内的老人家览尽春星秋月,明知无法逆转大江东去,唯有固执地死守精神防线。他们清明插柳、端午裹粽、盂兰烧衣、中秋拜月、新年买橘,将每个传统节日的仪节彰显得淋漓尽致。老人家将心灵皈依给巷内,年轻人却把眼光望向巷外。青年人不甘把青春禁锢在鱼鳞瓦的小屋下,读书越多越不愿从父母的手中继承捕鱼、制饼、蒸糕、打面等手艺。于是售卖杏仁饼、凤凰卷、九层糕、蛋夹饼的摊档在巷陌里越来越少见,而西装革履提公事包的青年人则越见越多。
⑧世道在变,巷陌在变。变,始终是永恒的。古与今的交替、新与旧的碰撞、盛与衰的演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当它们在连接的边缘、在重叠的地方不期然地交织混染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游离于两者之间不分明不清楚的形态和色彩,这就是模糊。巷陌的模糊,意味着巷陌在变迁。
1.文题“巷陌的模糊”中“模糊”一词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解释含义,并指出巷陌的“模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第⑦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概述主旨】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写巷陌的变化,既表达了对巷陌文化的留恋和感慨,又表达了对巷陌变化的欣喜。从感情表达侧重点上看,它侧重表达作者感慨沧桑巨变,对巷陌的变化是持肯定态度的。
【参考答案】
1.“模糊”在文中的含义是事物在古与今的交替、新与旧的碰撞中产生的游离于两者之间的不分明、不清楚的状态,或意味着变迁。具体表现:①巷内的场景在变,旧宅被铲平,巷头巷尾耸立起高楼,私家车、电单车等也一字儿排开;②巷内生活的旧气息在淡化,富有独特色彩的巷陌生活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空名;③巷陌中的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死守巷陌传统文化,而年轻人却把眼光望向巷外,越来越不愿继承父辈的事业。
2.这句话以幽默的口吻说明了古人所描绘的巷陌美景现实中已不复存在,仅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年轻人对古人所描绘的巷陌美景表示怀疑。
3.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老少两代不同思想意识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巷陌旧气息的变化,反映了青年人勇于追求自己的事业的精神。
4.作者通过写巷陌的变化,既表达了对巷陌文化的一丝留恋和感慨,又表达了对巷陌变化的欣喜,揭示了“变,始终是永恒的”这样一个道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作者简介】
杨瑞玲,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责任编辑 任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