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ubmed数据库的近10年葡萄膜炎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52810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国际近年在葡萄膜炎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国内相关研究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对2005年至2014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相关高频主题词的亲疏关系和类别进行共词系统聚类分析并描绘系统聚类关系图。

结果

共检出葡萄膜炎相关文献9 610篇,各年度文献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的发文量比2005年增加了20.7% (1 055篇vs.874篇)。发文量居于前5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和意大利。英语为首要的发文语言,共发表8 439篇(占87.8%)。共获得高频主题词30个,高频主题词共被聚类为8簇,依次为葡萄膜炎的免疫学研究、葡萄膜炎的诊断与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流行病学分析、葡萄膜炎并发症(黄斑水肿)的药物临床治疗及免疫学治疗应用研究、白塞综合征的遗传学/免疫学及多态性和单核苷酸研究、白塞综合征(并发症)的血清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前葡萄膜炎的病因/诊断及术后并发症研究、葡萄膜炎综合征的诊断、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的诊断。

结论

国际近年对葡萄膜炎领域的关注及发文量逐年递增,欧美国家及英文的科研发文量占主体地位。国际上葡萄膜炎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病因与并发症的群体特征,实验室及临床诊断技术,药物和免疫学治疗,术后并发症等8个领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及眼前段结构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奉贤区中医院眼科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为青光眼组,行超声乳化术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选取同期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为白内障组。应用Lenstar 900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比较两组术前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术
期刊
目的观察PTK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接受PTK手术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9例19只眼,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发作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经药物治疗效果差。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灰白水肿,上皮糜烂及大泡形成。术前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及角膜厚度测量。术中参数设定:能量密度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不同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非干眼患者146例(160只眼)。按随机表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72例(80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74例(80只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的干眼相关指标,包括主观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
目的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抗瘢痕药物丝裂霉素C(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先后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所有患者56例(112只眼)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的右眼(共56只眼)纳入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的左眼(共56只眼)纳入对照组,仅行经典小梁切除术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临床确诊的CRVO-ME患者40例40只眼,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
目的探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门诊就诊的9~14岁复合性近视散光(近视度-1.50~5.00 D,散光度-1.50~3.5 D)患者36例(68只眼)给予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分别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
期刊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不同点位知觉及厚度变化及两者间相互关系。并观察这些变化与轻、中度近视和不同设计镜片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回顾研究。对2015年1~4月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76例(142只眼)8~18 (11.96±2.68)岁,轻、中度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随访观察并记录配戴角膜塑形镜1晚次日晨起摘镜后及摘镜后1 h和戴镜1周、3个月角膜5个点位(瞳孔中心、距离瞳孔中心
目的观察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形态改变,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 155例5~73岁高度近视患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将其中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187例患者中低龄的(<20岁)7例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主觉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联合Goldmann三面镜、光相干生物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