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也就不同。有专家认为,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在诸多的教育关注中,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描述:一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情感,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学生的知识形态。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的积极感受和自信。能积极地且自信地学习数学,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1.激发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想问个“为什么”,这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可根据这一特性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启思维之门。
2.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功体验。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建立自信、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增强独立能力。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应增强学生独立进取的信心。教育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努力一定能学好,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等。其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遇到障碍时,教师不“端现成饭给学生”,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再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可以大胆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承担,学生的思维处于全开放状态,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使小组人员共同提高。
3.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学良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暗示。
三、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态
1.经历过程,获得结论。
数学知识不仅仅包括结论的知识,更包括过程的知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学生对“所占空间大小”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小组进行操作,每小组发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可以浸没于水中),两只杯子内装有同样高度的水,让学生先把其中小一些自q物体沉入第一只杯中,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为什么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接着让学生把另一个大些的物体放入第二只杯中,细心观察。继续讨论:第二杯的水面为什么会超过第一杯的水面?通过以上动手操作和讨论,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结论,体积的概念便水到渠成了。这样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2.学习策略,掌握方法。
获得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比掌握技能技巧更重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学生通过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面积同它完全相等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更在于这种割补、转化的方法是推导许多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策略。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学会应用,体会价值。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课标的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其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教师应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验成功,发展思维,徜徉在充满奥妙的数学王国。
责任编辑 杨博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的积极感受和自信。能积极地且自信地学习数学,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1.激发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想问个“为什么”,这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可根据这一特性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启思维之门。
2.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功体验。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建立自信、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增强独立能力。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应增强学生独立进取的信心。教育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努力一定能学好,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等。其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遇到障碍时,教师不“端现成饭给学生”,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再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可以大胆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承担,学生的思维处于全开放状态,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使小组人员共同提高。
3.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学良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暗示。
三、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态
1.经历过程,获得结论。
数学知识不仅仅包括结论的知识,更包括过程的知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学生对“所占空间大小”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小组进行操作,每小组发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可以浸没于水中),两只杯子内装有同样高度的水,让学生先把其中小一些自q物体沉入第一只杯中,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为什么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接着让学生把另一个大些的物体放入第二只杯中,细心观察。继续讨论:第二杯的水面为什么会超过第一杯的水面?通过以上动手操作和讨论,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结论,体积的概念便水到渠成了。这样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2.学习策略,掌握方法。
获得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比掌握技能技巧更重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学生通过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面积同它完全相等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更在于这种割补、转化的方法是推导许多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策略。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学会应用,体会价值。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课标的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其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教师应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验成功,发展思维,徜徉在充满奥妙的数学王国。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