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当今的建筑中已经有起到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5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使用,已经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发展。科学有效的分析和探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筑技术开发的强有力的保障。
1模板工程
1.1基本要求
模板工程采用胶合板、钢模板、钢板等材料。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和预埋钢管等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偏差应符合规定。应对照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图纸进行留设,如结构图与其它专业图纸矛盾,应通知相关专业协调解决。拆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1.2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3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 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安装墙、柱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已绑扎好的钢筋很容易损伤模板面,这时需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部位进行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而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模板面,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1.4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终凝的时间,当剪力墙体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N/mm2(气20℃左右,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应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边角。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已拆除并清理干净的模板和支架应分类堆放在指定位置或及时清运。
2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工程技术
2.1钢筋的检验与储存
钢筋进场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经复检试验,提出试验报告,证明其技术数据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时方可验收。如产品无出厂合格证或抄件手续不符合要求,或料证不符、批量不清的不得验收,严禁使用。
钢筋原材料应堆放入仓库或料棚内;在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堆放,在仓库或场地四周,形成一定排水坡或挖掘排水沟,以利泄水。钢筋垛下要垫枕木,离地不宜小于20 cm;也可以用钢筋堆放架堆放钢筋,堆放架由多根立柱间隔制成,立柱高度约1.5 m,间距3 m左右;使用堆放架,便于区别钢筋的不同等级、牌号和规格,且存取方便。
2.2钢筋制作与安装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所有钢筋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来保证。定位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拆除(如:柱定位筋)后要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的严禁使用。
钢筋采用铁扎丝绑扎,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柱角等抗震较高,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型,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局部无法的朝向内部,只有朝向外部,但绑扣露头部分应与水平筋相贴,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露头部分水平、与水平筋成45o,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每根钢筋摆放位置线用至少两个粉笔点(直筋在两端、箍筋在对角)来标识,但插筋在插入部分的底和顶用红漆标点标识。根据垫层上平面控制轴线,标出底板钢筋摆放线;在垫层和上层钢筋网片上(用红漆标点标识)放出底板上柱、墙、门洞位置线(控制插筋);在垫层上标出独立柱插筋位置线。板筋、梁主筋摆放线分别在每层顶板模板四周和梁底模端部标出。柱、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墙体水平筋摆放线在竖向钢筋上标出。钢筋下部网片应设置与保护层厚度相当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板的上部网片应在短向钢筋两端,沿长向钢筋方向每隔600~900mm设一钢筋支墩。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的,应注意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完,并捣实完毕,使上下两层混凝土紧密结合。当浇筑柱子时,如果高度不大于3.0m而截面边长大于400mm,并且没有交叉钢筋时,可以从柱顶直接浇筑下,否则应在柱模中部开口,先浇下面一半,捣振完毕并封好模板再浇筑上面一半,也可以从顶部通过串筒直接下料,从模板侧面中间一口捣振。深而窄的构件或部位应在底部浇筑一层厚50~100mm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或者在底部浇筑一部分减石混凝土。
梁的浇筑:从梁的一端浇筑起,快到另一端时,反过来又先浇筑另一端,然后两段在初凝之前合拢。严防混凝土的分层离折,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糟、溜管等下料。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子的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边;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20~30mm处,当板下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的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结语
建筑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必须控制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因此,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问题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找出控制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王利霞建筑工程网2008
[2]《混凝土质量防治措施》戚立荣水利管理2009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5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使用,已经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发展。科学有效的分析和探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筑技术开发的强有力的保障。
1模板工程
1.1基本要求
模板工程采用胶合板、钢模板、钢板等材料。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和预埋钢管等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偏差应符合规定。应对照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图纸进行留设,如结构图与其它专业图纸矛盾,应通知相关专业协调解决。拆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1.2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3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 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安装墙、柱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已绑扎好的钢筋很容易损伤模板面,这时需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部位进行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而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模板面,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1.4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终凝的时间,当剪力墙体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N/mm2(气20℃左右,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应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边角。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已拆除并清理干净的模板和支架应分类堆放在指定位置或及时清运。
2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工程技术
2.1钢筋的检验与储存
钢筋进场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经复检试验,提出试验报告,证明其技术数据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时方可验收。如产品无出厂合格证或抄件手续不符合要求,或料证不符、批量不清的不得验收,严禁使用。
钢筋原材料应堆放入仓库或料棚内;在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堆放,在仓库或场地四周,形成一定排水坡或挖掘排水沟,以利泄水。钢筋垛下要垫枕木,离地不宜小于20 cm;也可以用钢筋堆放架堆放钢筋,堆放架由多根立柱间隔制成,立柱高度约1.5 m,间距3 m左右;使用堆放架,便于区别钢筋的不同等级、牌号和规格,且存取方便。
2.2钢筋制作与安装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所有钢筋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来保证。定位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拆除(如:柱定位筋)后要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的严禁使用。
钢筋采用铁扎丝绑扎,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柱角等抗震较高,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型,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局部无法的朝向内部,只有朝向外部,但绑扣露头部分应与水平筋相贴,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露头部分水平、与水平筋成45o,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每根钢筋摆放位置线用至少两个粉笔点(直筋在两端、箍筋在对角)来标识,但插筋在插入部分的底和顶用红漆标点标识。根据垫层上平面控制轴线,标出底板钢筋摆放线;在垫层和上层钢筋网片上(用红漆标点标识)放出底板上柱、墙、门洞位置线(控制插筋);在垫层上标出独立柱插筋位置线。板筋、梁主筋摆放线分别在每层顶板模板四周和梁底模端部标出。柱、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墙体水平筋摆放线在竖向钢筋上标出。钢筋下部网片应设置与保护层厚度相当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板的上部网片应在短向钢筋两端,沿长向钢筋方向每隔600~900mm设一钢筋支墩。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的,应注意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完,并捣实完毕,使上下两层混凝土紧密结合。当浇筑柱子时,如果高度不大于3.0m而截面边长大于400mm,并且没有交叉钢筋时,可以从柱顶直接浇筑下,否则应在柱模中部开口,先浇下面一半,捣振完毕并封好模板再浇筑上面一半,也可以从顶部通过串筒直接下料,从模板侧面中间一口捣振。深而窄的构件或部位应在底部浇筑一层厚50~100mm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或者在底部浇筑一部分减石混凝土。
梁的浇筑:从梁的一端浇筑起,快到另一端时,反过来又先浇筑另一端,然后两段在初凝之前合拢。严防混凝土的分层离折,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糟、溜管等下料。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子的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边;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20~30mm处,当板下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的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结语
建筑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必须控制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因此,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问题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找出控制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王利霞建筑工程网2008
[2]《混凝土质量防治措施》戚立荣水利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