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运作、控制等多种角色。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真正的调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98-0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要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运用课题教学策略,尤其是用好课堂教学激励这根“魔棒”。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运作、控制等多种角色。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真正的调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激励策略的成功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目标”激励学生
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长期的、短期的目标之中完成的。完成一个目标,便是一次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往往可以产生自我满足的愉悦心情。人的需要总是与人的活动目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目标引导人的活动,诱发动因,并规定活动的性质和方向。所以,教师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就可以产生激励效应。如,我在讲授《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时,我问:结果怎么样了呢?
生: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师:是的。(我刚想进入下一个拓展延伸环节,没想到班里的很多孩子还意犹未尽。唉,就让他们发挥一下吧。)
生:掉在缸里的小朋友跟水一起冲出来了。
生:不对,我看到图上缸被砸破的地方很尖,小朋友跟水一起冲出来会划伤的。
生:司马光是小孩,他砸不了那么大的洞的。
生:老师,我以前看过一本故事书里面的图,小朋友没有从洞里流出来。
(孩子们说得不无道理,我点点头。)
我问:“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最后怎样出来最安全呢?”
生:不跟着水出来。我在暑假里学游泳时,爸爸把我扔进水里,很呛人,被水冲出来肯定很难受。
生:我觉得呆在缸里会更好,等水流完了,缸里没有水就不会淹死了。那些小朋友把大人叫来后可以直接把孩子抱出来了。
……
一个小小的提问引出这么丰富的联想,孩子们运用课文的插图来理解课文,并在仔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对孩子们认真观察与积极思考的态度我给予了表扬,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环境”激励学生
“环境”一般指个人、社会、文化系统活动和发展的背景或条件,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总是在永恒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环境的作用,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习,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有时可借用社会“大环境”进行激励。
三、以“情趣”激励学生
“情趣”指人们对外界刺激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以“情趣”激励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发挥立体性的调节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先从网络上下载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又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重点词展开分析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起来,纷纷抢着发言。
生:诸葛亮准确地“算”出三天后江上有大雾,说明他天文知识丰富。
生:诸葛亮准确地“算”出曹操一定不敢出兵,“算”出鲁肃肯帮忙,说明他不但知己而且知彼。
生:诸葛亮准确地“算”出曹操后来会追赶,便在受箭时就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便于顺风顺水撤退,说明他善于利用天气条件。
师:你们说的很对,如此巧妙地“三算”,使我们初步领略到: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确是“神机妙算”。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诸葛亮这次借箭不成功,原因可能有哪些?(叩其另一端)
生:这天没有雾,草船不能接近曹营,诸葛亮不懂气象。
生:鲁肃不肯帮忙,而且去告密,诸葛亮不了解人的个性。
生:曹操大胆派兵出击,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不射箭。诸葛亮错误地估计了曹操的胆量。
生:兵船受箭后不是顺风,也不是顺水,箭被曹操收回,诸葛亮气象知识不精。
我问:而草船借箭的事实又是怎样呢?
生: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考虑周密,如此借箭才能成功。
师:从反面分析中,我们进一步知道:诸葛亮确实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从上例中我首先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开始,学生列举了算天、算地、算人,说明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接着又从反面提出:如果诸葛亮这次借箭不成功,原因可能有哪些?用这种“叩其两端”的“兼问”的生动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以“需要”激励学生
需要作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是人对某种事物、某种对象的期求、渴望。它因人内在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表现为 人的思想、行为的动机,是产生人的思想、行为的原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
五、以“成功”激励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实行异步指导,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说明“成功”也是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局部的成功,实质上也就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在这里,“满足”是“激励”的手段。这是因为“激励”总是对激励对象的特定需要的发展而设计的。当学生获得“成功”,满足了需要之后,这种“成功”往往又刺激产生更多更高的需要。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激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它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起诸如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等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因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十分重视激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激励这根“魔棒”。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
2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3 教学激励最优策略论.科学普及出版社
4 小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98-0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要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运用课题教学策略,尤其是用好课堂教学激励这根“魔棒”。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运作、控制等多种角色。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真正的调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激励策略的成功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目标”激励学生
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长期的、短期的目标之中完成的。完成一个目标,便是一次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往往可以产生自我满足的愉悦心情。人的需要总是与人的活动目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目标引导人的活动,诱发动因,并规定活动的性质和方向。所以,教师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就可以产生激励效应。如,我在讲授《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时,我问:结果怎么样了呢?
生: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师:是的。(我刚想进入下一个拓展延伸环节,没想到班里的很多孩子还意犹未尽。唉,就让他们发挥一下吧。)
生:掉在缸里的小朋友跟水一起冲出来了。
生:不对,我看到图上缸被砸破的地方很尖,小朋友跟水一起冲出来会划伤的。
生:司马光是小孩,他砸不了那么大的洞的。
生:老师,我以前看过一本故事书里面的图,小朋友没有从洞里流出来。
(孩子们说得不无道理,我点点头。)
我问:“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最后怎样出来最安全呢?”
生:不跟着水出来。我在暑假里学游泳时,爸爸把我扔进水里,很呛人,被水冲出来肯定很难受。
生:我觉得呆在缸里会更好,等水流完了,缸里没有水就不会淹死了。那些小朋友把大人叫来后可以直接把孩子抱出来了。
……
一个小小的提问引出这么丰富的联想,孩子们运用课文的插图来理解课文,并在仔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对孩子们认真观察与积极思考的态度我给予了表扬,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环境”激励学生
“环境”一般指个人、社会、文化系统活动和发展的背景或条件,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总是在永恒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环境的作用,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习,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有时可借用社会“大环境”进行激励。
三、以“情趣”激励学生
“情趣”指人们对外界刺激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以“情趣”激励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发挥立体性的调节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先从网络上下载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又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重点词展开分析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起来,纷纷抢着发言。
生:诸葛亮准确地“算”出三天后江上有大雾,说明他天文知识丰富。
生:诸葛亮准确地“算”出曹操一定不敢出兵,“算”出鲁肃肯帮忙,说明他不但知己而且知彼。
生:诸葛亮准确地“算”出曹操后来会追赶,便在受箭时就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便于顺风顺水撤退,说明他善于利用天气条件。
师:你们说的很对,如此巧妙地“三算”,使我们初步领略到: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确是“神机妙算”。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诸葛亮这次借箭不成功,原因可能有哪些?(叩其另一端)
生:这天没有雾,草船不能接近曹营,诸葛亮不懂气象。
生:鲁肃不肯帮忙,而且去告密,诸葛亮不了解人的个性。
生:曹操大胆派兵出击,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不射箭。诸葛亮错误地估计了曹操的胆量。
生:兵船受箭后不是顺风,也不是顺水,箭被曹操收回,诸葛亮气象知识不精。
我问:而草船借箭的事实又是怎样呢?
生: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考虑周密,如此借箭才能成功。
师:从反面分析中,我们进一步知道:诸葛亮确实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从上例中我首先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开始,学生列举了算天、算地、算人,说明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接着又从反面提出:如果诸葛亮这次借箭不成功,原因可能有哪些?用这种“叩其两端”的“兼问”的生动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以“需要”激励学生
需要作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是人对某种事物、某种对象的期求、渴望。它因人内在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表现为 人的思想、行为的动机,是产生人的思想、行为的原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
五、以“成功”激励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实行异步指导,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说明“成功”也是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局部的成功,实质上也就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在这里,“满足”是“激励”的手段。这是因为“激励”总是对激励对象的特定需要的发展而设计的。当学生获得“成功”,满足了需要之后,这种“成功”往往又刺激产生更多更高的需要。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激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它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起诸如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等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因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十分重视激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激励这根“魔棒”。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
2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3 教学激励最优策略论.科学普及出版社
4 小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