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市场经济确立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周期,市场经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断加杠杆和去杠杆的历史,那些失败的去杠杆过程最终导致漫长的经济危机,而那些成功的去杠杆则能熨平经济的波动,使经济重拾升势。而对去杠杆研究最权威的专家非桥水基金的达里奥莫属。达里奥认为,不同的去杠杆过程之所以会取得不同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四大政策措施执行的幅度及进展:(1)债务减免(违约和重组);(2)支出紧缩;(3)财富转移;(4)债务货币化。达里奥指出,去杠杆的成败在于能否成功平衡这四大政策,漂亮去杠杆能够平衡以上政策,而丑陋的去杠杆则无法平衡以上政策。根据杠杆率(债务/GDP)能否显著降低,历史上成功的去杠杆案例美国1933~1937年再通胀时期、英国1947~1969年时期和美国2009年之后的后危机时期,这三大案例共同之处在于将国家杠杆率显著降低。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去杠杆
经济学家对美国大萧条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从去杠杆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达里奥就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去杠杆分两个阶段,即1930~1932年的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化和1933~1937年的再通胀去杠杆化,由于两个阶段政府采取的政策不同,导致了国家总杠杆水平的不同的变化。
1930~1932年美国的通缩去杠杆
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从9月初到年底股指下跌50%,资产价格的缩水导致债务违约率大幅上升,大量债务人违约和债务重组导致被动的债务减免,开始了去杠杆的第一步。违约率的上升使债务人更难获得融资,加上本身债务沉重,因而债务人必须削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减少就意味着收入减少,最终导致普遍性的支出削减,即去杠桿的第二个措施紧缩支出。
由于在1933年之前美国政策对待金融危机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没有采取税收措施实现财富的转移,即对富人加税,对穷人进行扶持,也没有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实现债务的货币化,因此,仅靠债务减免和紧缩支出,可以有限的减少债务,但由于金融危机和消费的减少导致经济陷入萧条,GDP大幅紧缩,使得杠杆率(债务/GDP)的分母下降比分子更快,最终导致杠杆率的上升。资料显示,1930~1932年间,美国年均失业率增加6.3%,期末失业率超过20%,GDP年均名义增长率为-17%,政府债券收益率为3.4%,直接导致经济名义增长率比名义利率还低20%,物价年均降幅为8%,股市下跌超过80%,债务增还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速,最终导致三年间美国整体杠杆率水平从155%上升至252%,其中私人部门杠杆率从137%上升至218%,政府部门杠杆率从18%上升至34%,杠杆率进一步恶化,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无法自拔。在此期间美国MO/GDP的增速年均仅为0.4%,央行向市场购买长期资产的增长率仅为为0.4%,美元远期汇率年升值4.6%,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紧缩状态。
1933~1937年美国再通胀下的去杠杆
1933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大幅增加货币的供给,使M0/GDP增速从0.4%上升至1.7%,同时废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政策,使美元对黄金一年内贬值40%,国债收益率由3.4%降至2.9%,美元远期汇率年贬值2.5%,即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受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及其他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美国经济由萧条转向增长,1933~1937年五年间经济年均增长9.2%,物价由通缩8%转为温和通胀2%,名义GDP增长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差由-20.4%飙升至6.3%,经济增速超过债务增速6.3个百分点,推动债务/GDP的比率下降,五年间美国整体杠杆率由252%降到168%,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而在杠杆率下降的构成中,私人部门杠杆率每年下降18%,从218%降至128%,政府部门杠杆率每年上升1%,从34%升至39%。
1947~1969年英国的去杠杆化
英国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产生大量债务,二战结束后经济陷入萧条,这导致债务进一步加重。
资料显示,受二战影响,从1943年底到1947年底,英国债务/GDP比率从250%上升至400%,使杠杆率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经济出现衰退。为了使经济走出衰退,英国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并使英镑汇率大幅贬值,同时将短期利率基本维持在零水平。
资料显示,英国央行在1949年9月使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值30%,并在1950年增加占GDP约1%的金融资产的购买,从而使物价由通缩转向通胀,开启债务货币化进程。数据显示,1947~1959年间,英国通胀率达4%,名义GDP增长率为7%,由于GDP增速显著高于债务的增速,使杠杆率年均下降16%,其中名义GDP增长使杠杆率年均下降21%,名义债务增长使杠杆率年均增长5%,结果到1959年底英国整体杠杆率由395%降至200%,其中政府杠杆率205%降至100%,私人部门杠杆率从190%降至100%。之后英国政府继续推行债务货币化政策,在1960~1969年间,使通胀率保持在3.6%,英镑对美元和黄金年贬值1.5%,实现了6.8%的经济增速,使经济增速明显超过债务增速,最终使国家债务杠杆率从200%降至146%,其中政府杠杆率降至56%,个人杠杆降至90%,使杠杆率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去杠杆
2008年以来美国的去杠杆经历了两个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和2009年3月-2011年12月。
在第一个阶段美联储尽管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但市场在悲观情绪驱动下,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不会流入中长期投资之中,因而未能阻止债务违约和支出收缩,这导致经济的衰退,期间经济下滑5.4%,国债收益率为3.4%,即名义GDP增速与国债收益率之差为-8.7%,由于杠杆率=债务/GDP,债务的增长与GDP的收缩导致期间杠杆率从342%上升到368%,杠杆率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美国股票等资产价格下跌、违约率上升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和市场流动性的收紧,这导致美元对一揽子货币升值14.8%,出口需求比国内需求更快崩溃。 2009年3月之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AIG、花旗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救助,对一些大型企业债务进行担保,同时美联储推出以QE为主要内容的量化宽松政策,受此政策影响,美国投资和消费开始恢复增长,2009~2011年经济平均增速达3.5%,经济增速超过债务增速,使杠杆率从368%下降至3 3 4 % , 其中私人部门杠杆率从290%降至250%,而政府部门杠杆率从78%升至94%。美国2009年以来的去杠杆被达里奥称为最成功的去杠杆。
英美去杠杆实践成功的秘籍
达里奥的去杠杆理论认为,成功的去杠杆在于将债务减免、支出紧缩、财富转移和债务货币化四项措施恰当地平衡,如果过度实施债务减免和支出紧缩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而如果过度实施财富转移(比如由富人转向穷人)则可能引发革命,过度推行债务货币化,比如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的过度发行货币,则可能导致超级通胀,也可能摧毁经济,所以去杠杆是一门艺术,需要将四项措施有效平衡,使保持经济增长、物价可控的情况下通过GDP增速超过债务增速实现杠杆率的下降。归纳上文的去杠杆案例,成功去杠杆实践都具有以下特征:
避免长期支出收缩陷入衰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去杠杆的前提。由于我们讨论的是宏观杠杆率=债务/GDP,因而降低杠杆率方法之一就是在债务相对稳定或有所减免的情况下,做大GDP,至少使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债务的增速,只有这样,一国的杠杆率才能够降低。数据显示,美国1933~1937年再通胀时期,名义经济增长率高达9.2%,五年间GDP增长使杠杆率每年降幅达18%,最终使杠杆率下降84%;英国1947~1969年的去杠杆过程中,名义经济年增长率近7%,经济高增长使英国杠杆率每年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最终使英国成功将杠杆率从395%降至146%。可见,没有经济的调整增长,至少是名义增长率超过债务的利率,要想实现降杠杆是根本不现实的。
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降低债务利息对杠杆率的推升作用。下调利率在债务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利息的支付额,尤其是可以减少住房按揭贷款的月供金额,从而降低债务人的财务成本增加其可支配收入,进而可以提前偿还未到期债务,缩小债务余额,从而降低债务与GDP之比,降低杠杆率。数据显示,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于2009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的历史低位,使净新借贷对名义债务提高年均仅5%,而此前危机期间这一数据高达28%,即低利率和宽信贷使净借贷对名义债务推升幅度高达23个百分点。大量事实表明,高利率不仅会推高杠杆率,甚至会引发债务危机。
成功去杠杆通常都伴随着适度的本币汇率贬值,从而增加国际市场的需求。由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胀是货币对内的贬值,而汇率贬值是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根据汇率理论,通胀通常会导致汇率的贬值。资料显示,美国1933~1937年再通胀去杠杆时期,仅1933年罗斯福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就使金价从一盎司21美元飙升至35美元,美元对黄金一年内贬值40%,这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在英国1947~1959年去杠杆时期,英镑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36%。本币的贬值有助于对外出口,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另外汇率贬值是债务货币化的必然结果。
推行适度通胀政策,推行债务货币化是去杠杆的关键。债务货币化政策的核心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适度通胀来稀释债务。比如英国1947~1969年间年通胀率为4%,由此每年降低杠杆率超过16个百分点,仅此降低杠杆率超过320个百分点;相反,美国1930~1932年大萧条时期,出现每年8%的通縮,由此导致杠杆率每年抬升15%,期间加高杠杆45个百分点。尽管通胀税饱受争议,但通胀对降杠杆率的作用仍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通胀的危害还是小于经济危机。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员)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去杠杆
经济学家对美国大萧条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从去杠杆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达里奥就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去杠杆分两个阶段,即1930~1932年的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化和1933~1937年的再通胀去杠杆化,由于两个阶段政府采取的政策不同,导致了国家总杠杆水平的不同的变化。
1930~1932年美国的通缩去杠杆
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从9月初到年底股指下跌50%,资产价格的缩水导致债务违约率大幅上升,大量债务人违约和债务重组导致被动的债务减免,开始了去杠杆的第一步。违约率的上升使债务人更难获得融资,加上本身债务沉重,因而债务人必须削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减少就意味着收入减少,最终导致普遍性的支出削减,即去杠桿的第二个措施紧缩支出。
由于在1933年之前美国政策对待金融危机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没有采取税收措施实现财富的转移,即对富人加税,对穷人进行扶持,也没有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实现债务的货币化,因此,仅靠债务减免和紧缩支出,可以有限的减少债务,但由于金融危机和消费的减少导致经济陷入萧条,GDP大幅紧缩,使得杠杆率(债务/GDP)的分母下降比分子更快,最终导致杠杆率的上升。资料显示,1930~1932年间,美国年均失业率增加6.3%,期末失业率超过20%,GDP年均名义增长率为-17%,政府债券收益率为3.4%,直接导致经济名义增长率比名义利率还低20%,物价年均降幅为8%,股市下跌超过80%,债务增还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速,最终导致三年间美国整体杠杆率水平从155%上升至252%,其中私人部门杠杆率从137%上升至218%,政府部门杠杆率从18%上升至34%,杠杆率进一步恶化,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无法自拔。在此期间美国MO/GDP的增速年均仅为0.4%,央行向市场购买长期资产的增长率仅为为0.4%,美元远期汇率年升值4.6%,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紧缩状态。
1933~1937年美国再通胀下的去杠杆
1933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大幅增加货币的供给,使M0/GDP增速从0.4%上升至1.7%,同时废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政策,使美元对黄金一年内贬值40%,国债收益率由3.4%降至2.9%,美元远期汇率年贬值2.5%,即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受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及其他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美国经济由萧条转向增长,1933~1937年五年间经济年均增长9.2%,物价由通缩8%转为温和通胀2%,名义GDP增长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差由-20.4%飙升至6.3%,经济增速超过债务增速6.3个百分点,推动债务/GDP的比率下降,五年间美国整体杠杆率由252%降到168%,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而在杠杆率下降的构成中,私人部门杠杆率每年下降18%,从218%降至128%,政府部门杠杆率每年上升1%,从34%升至39%。
1947~1969年英国的去杠杆化
英国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产生大量债务,二战结束后经济陷入萧条,这导致债务进一步加重。
资料显示,受二战影响,从1943年底到1947年底,英国债务/GDP比率从250%上升至400%,使杠杆率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经济出现衰退。为了使经济走出衰退,英国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并使英镑汇率大幅贬值,同时将短期利率基本维持在零水平。
资料显示,英国央行在1949年9月使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值30%,并在1950年增加占GDP约1%的金融资产的购买,从而使物价由通缩转向通胀,开启债务货币化进程。数据显示,1947~1959年间,英国通胀率达4%,名义GDP增长率为7%,由于GDP增速显著高于债务的增速,使杠杆率年均下降16%,其中名义GDP增长使杠杆率年均下降21%,名义债务增长使杠杆率年均增长5%,结果到1959年底英国整体杠杆率由395%降至200%,其中政府杠杆率205%降至100%,私人部门杠杆率从190%降至100%。之后英国政府继续推行债务货币化政策,在1960~1969年间,使通胀率保持在3.6%,英镑对美元和黄金年贬值1.5%,实现了6.8%的经济增速,使经济增速明显超过债务增速,最终使国家债务杠杆率从200%降至146%,其中政府杠杆率降至56%,个人杠杆降至90%,使杠杆率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去杠杆
2008年以来美国的去杠杆经历了两个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和2009年3月-2011年12月。
在第一个阶段美联储尽管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但市场在悲观情绪驱动下,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不会流入中长期投资之中,因而未能阻止债务违约和支出收缩,这导致经济的衰退,期间经济下滑5.4%,国债收益率为3.4%,即名义GDP增速与国债收益率之差为-8.7%,由于杠杆率=债务/GDP,债务的增长与GDP的收缩导致期间杠杆率从342%上升到368%,杠杆率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美国股票等资产价格下跌、违约率上升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和市场流动性的收紧,这导致美元对一揽子货币升值14.8%,出口需求比国内需求更快崩溃。 2009年3月之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AIG、花旗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救助,对一些大型企业债务进行担保,同时美联储推出以QE为主要内容的量化宽松政策,受此政策影响,美国投资和消费开始恢复增长,2009~2011年经济平均增速达3.5%,经济增速超过债务增速,使杠杆率从368%下降至3 3 4 % , 其中私人部门杠杆率从290%降至250%,而政府部门杠杆率从78%升至94%。美国2009年以来的去杠杆被达里奥称为最成功的去杠杆。
英美去杠杆实践成功的秘籍
达里奥的去杠杆理论认为,成功的去杠杆在于将债务减免、支出紧缩、财富转移和债务货币化四项措施恰当地平衡,如果过度实施债务减免和支出紧缩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而如果过度实施财富转移(比如由富人转向穷人)则可能引发革命,过度推行债务货币化,比如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的过度发行货币,则可能导致超级通胀,也可能摧毁经济,所以去杠杆是一门艺术,需要将四项措施有效平衡,使保持经济增长、物价可控的情况下通过GDP增速超过债务增速实现杠杆率的下降。归纳上文的去杠杆案例,成功去杠杆实践都具有以下特征:
避免长期支出收缩陷入衰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去杠杆的前提。由于我们讨论的是宏观杠杆率=债务/GDP,因而降低杠杆率方法之一就是在债务相对稳定或有所减免的情况下,做大GDP,至少使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债务的增速,只有这样,一国的杠杆率才能够降低。数据显示,美国1933~1937年再通胀时期,名义经济增长率高达9.2%,五年间GDP增长使杠杆率每年降幅达18%,最终使杠杆率下降84%;英国1947~1969年的去杠杆过程中,名义经济年增长率近7%,经济高增长使英国杠杆率每年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最终使英国成功将杠杆率从395%降至146%。可见,没有经济的调整增长,至少是名义增长率超过债务的利率,要想实现降杠杆是根本不现实的。
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降低债务利息对杠杆率的推升作用。下调利率在债务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利息的支付额,尤其是可以减少住房按揭贷款的月供金额,从而降低债务人的财务成本增加其可支配收入,进而可以提前偿还未到期债务,缩小债务余额,从而降低债务与GDP之比,降低杠杆率。数据显示,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于2009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的历史低位,使净新借贷对名义债务提高年均仅5%,而此前危机期间这一数据高达28%,即低利率和宽信贷使净借贷对名义债务推升幅度高达23个百分点。大量事实表明,高利率不仅会推高杠杆率,甚至会引发债务危机。
成功去杠杆通常都伴随着适度的本币汇率贬值,从而增加国际市场的需求。由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胀是货币对内的贬值,而汇率贬值是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根据汇率理论,通胀通常会导致汇率的贬值。资料显示,美国1933~1937年再通胀去杠杆时期,仅1933年罗斯福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就使金价从一盎司21美元飙升至35美元,美元对黄金一年内贬值40%,这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在英国1947~1959年去杠杆时期,英镑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36%。本币的贬值有助于对外出口,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另外汇率贬值是债务货币化的必然结果。
推行适度通胀政策,推行债务货币化是去杠杆的关键。债务货币化政策的核心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适度通胀来稀释债务。比如英国1947~1969年间年通胀率为4%,由此每年降低杠杆率超过16个百分点,仅此降低杠杆率超过320个百分点;相反,美国1930~1932年大萧条时期,出现每年8%的通縮,由此导致杠杆率每年抬升15%,期间加高杠杆45个百分点。尽管通胀税饱受争议,但通胀对降杠杆率的作用仍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通胀的危害还是小于经济危机。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