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对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理论的梳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分析,以求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保障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资本论中,首先提到了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他们指出:“在不变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质方面来看,总是处于各种使他遭到损失的意外和危险中,因此,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必须充当社会保障基金……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之后,也必须继续存在的唯一部分。”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把社会总产品全部平均地不折不扣地分配掉,而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总产品的一部分留下来用于社会保障事业。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这里指出社会保障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谈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劳动是每一个劳动者获得享受的前提,他们的劳动量和需要的满足量成正比。”但是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它的保障对象主要是:“第一类、有劳动能力的人;第二类、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的子女;第三类、衰败的,流落解套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那么它就不能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进行配置,而是要将那些确需保障的人过去或将来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的大小联系起来,加以区别,否则将会磋商劳动者的积极性。
列宁在社会保障的承办上,主张国家化,他谈到:“对工人的保险事业应实行完全国家化。”“保险事业国家化就是把一切保险公司合并为一,集中他们的活动,由国家来监督,统一起来,可以减低保险费”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毛泽东立足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思想。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毛泽东对包括有点军属、救济失业、赈灾救荒等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迅速地壮大了革命队伍。建立了工农联盟发展了红军部队,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政务院与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首次人中国人也尝到了生老病死有保障的幸福。他较早、完整地提出关于农民养老的法规性文件。
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第一,独立自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二,水平适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毛泽东认为。他指出:“福利不可不谋,不可多谋,不谋不行。”第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对社会公平的深切追求是毛泽东社会保障思想最为鲜明的特点。他强调,社会保障水平必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这就反映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邓小平用新的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就业问题”。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勇气,毅然抛弃和纠正我们党长期以来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更迭置于发展生产力之上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误,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而形成的一个实事求是社会保障观:就是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的再分配,他还概括出包含深层次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观,就是要使那些丧失劳动力和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遭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伤、孤、寡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社会的保障。即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保障所有一切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过着温饱、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邓小平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角度,提出一个逐步实现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保障构想,他指出:“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邓小平这种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观,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始终必须坚持的宗旨。邓小平又从社会控制的理论出发,指出,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并告诫全党全国人民,“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是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构思其社会保障观的,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和我国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提到:“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而,江泽民同志的社会保障思想是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保理论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保障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资本论中,首先提到了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他们指出:“在不变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质方面来看,总是处于各种使他遭到损失的意外和危险中,因此,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必须充当社会保障基金……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之后,也必须继续存在的唯一部分。”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把社会总产品全部平均地不折不扣地分配掉,而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总产品的一部分留下来用于社会保障事业。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这里指出社会保障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谈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劳动是每一个劳动者获得享受的前提,他们的劳动量和需要的满足量成正比。”但是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它的保障对象主要是:“第一类、有劳动能力的人;第二类、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的子女;第三类、衰败的,流落解套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那么它就不能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进行配置,而是要将那些确需保障的人过去或将来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的大小联系起来,加以区别,否则将会磋商劳动者的积极性。
列宁在社会保障的承办上,主张国家化,他谈到:“对工人的保险事业应实行完全国家化。”“保险事业国家化就是把一切保险公司合并为一,集中他们的活动,由国家来监督,统一起来,可以减低保险费”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毛泽东立足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思想。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毛泽东对包括有点军属、救济失业、赈灾救荒等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迅速地壮大了革命队伍。建立了工农联盟发展了红军部队,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政务院与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首次人中国人也尝到了生老病死有保障的幸福。他较早、完整地提出关于农民养老的法规性文件。
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第一,独立自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二,水平适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毛泽东认为。他指出:“福利不可不谋,不可多谋,不谋不行。”第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对社会公平的深切追求是毛泽东社会保障思想最为鲜明的特点。他强调,社会保障水平必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这就反映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邓小平用新的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就业问题”。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勇气,毅然抛弃和纠正我们党长期以来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更迭置于发展生产力之上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误,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而形成的一个实事求是社会保障观:就是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的再分配,他还概括出包含深层次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观,就是要使那些丧失劳动力和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遭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伤、孤、寡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社会的保障。即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保障所有一切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过着温饱、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邓小平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角度,提出一个逐步实现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保障构想,他指出:“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邓小平这种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观,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始终必须坚持的宗旨。邓小平又从社会控制的理论出发,指出,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并告诫全党全国人民,“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是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构思其社会保障观的,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和我国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提到:“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而,江泽民同志的社会保障思想是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保理论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