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瑞昌市正处在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三线工业城市的历史,瑞昌市至今仍遗存有大量的废旧厂房且周边环境条件较差,影响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本规划着眼于瑞昌市人文历史,并依据瑞昌市的城市特点对城市进行全域旅游总体策划,旨在为瑞昌市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全域旅游;整体规划;瑞昌;工业遗址改造
1 规划目的
本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整体提升瑞昌市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对瑞昌市旅游资源和规划目的客源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计划要求,合理、客观地制定瑞昌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思路定位、旅游功能分区和總体空间布局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旅游线路组织和旅游产品开发以及重要景区景点的开发主体思路。
2 规划背景
2.1“旅游+”的全域旅游概念发展模式,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三产产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业与文化艺术、公众教育、科普研究等行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开发出具备自身特色及属性的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多维度跨界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2“工业再生”热门话题打造新型文旅产业IP
面对国内眼下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以产业“退二进三”升级换代为主的城市更新及适应性再开发共生的新阶段,大量的产业类建筑遗留与功能的置换是机遇,也是瓶颈。西方对于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再生作出了很多成功的案列,也几经数年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与最受推崇的研究典范。国内需要优秀的工业再生改造,赋予二次生命,开启特色化的新型文旅产业IP新思路。
2.3瑞昌具备深厚的工业文化沉淀
瑞昌是“中国青铜冶炼文化”发祥地,铜岭遗址是最早的世界采铜冶铜遗址,距今约3300年;瑞昌剪纸和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江西江州联合造船公司占地1905 亩,含约1980 亩水域,整合周边山体资源,总体可利用规模约5000亩。历经40 多年的船舶军工企业发展,遗留及现有富有特色的船坞码头、车间、生活区、仓库等,是我国船舶军工发展的历史印证,也是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工业遗址地块。
3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江西江州造船厂旧址为重点,辐射周边山体、水域、城镇为设计场地,探索“旅游+”的全新模式,联合工业遗产(含铜岭遗址、原459厂、491厂、洪下人民厂、新民机械厂等厂旧址)、生态基础设施、文创旅游、艺术活化、公众教育等范畴,通过全新的思考方式与合理的规划设计,创建新型文旅产业IP,综合提升整体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瑞昌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
4核心思路
4.1点线面全域布局
点线面全域空间格局构建
点(定位突破)
线(串联重组)
面(统筹覆盖)
a)三种模式
以江州造船厂工业遗址旅游为核心,江家岭古村及剪纸艺术文化工厂(459厂)三种发展方向作为三种模式
b)三条旅游廊道
工业改造旅游产业廊道(沿线以江州造船厂、九江船用机械厂、铜岭商周古铜矿遗址、江家岭古村、人民机械厂、青山森林公园、新民机械厂等为主要景观)
文化艺术旅游联动廊道(沿线以江州造船厂、龙泉古寺、武山、459厂、市体育公园、涌泉洞等为主要景观)
城市休闲旅游体验廊道(沿线以大德山、江家岭古村、459厂、龙泉寺、人民公园、柳湖公园等为主要景观)
4.2集群:多项目、多节点、多业态支撑
以赣北六十年代主题综合活动区为龙头,以459艺术文化工厂、江家岭农家体验旅游度假村和青山森林公园为重点,联动周边区域形成多项目、多节点、多业态支撑的旅游产业集群。
4.3“四个大”战略统领全域发展
南拓:打造旅游业发展走廊
北进:大做旅游产业文章
4.4“三步走”实施大景区战略
江州造船厂工业遗址特色旅游区:聚人气→造龙头→促联动
聚人气:打造江西最大的工业遗址特色旅游区
工业风貌(自持)时下最流行的工业风貌IP
六十年代主题风格(引入)时下最贴近生活的年代风格IP
旅游资源组合(依托)山、水、古迹、文化、休闲资源综合基底
促联动:联合周边实行大景区产业一体化(联合周边景区实行大景区旅游+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一体化)
造龙头:建设六十年代生活体验影视基地(地标建筑、体验街区、特色活动)
5 景区实施策略
策略一 提取特色元素控制整体风貌
策略二 植入新的业态与功能
策略三 联合不同产业实现联动和增值
策略四 拓展消费空间,促进产品优化升级
6 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净化水质、缓解环境问题
经济效益:多种方式活动的举办、农副产品的售卖等
社会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活化瑞昌文化资源
7 总结
瑞昌市总体来说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但景点分散且吸引力不足,并未经过完整的规划与开发,因此必须打造极具区域特征的城市休闲空间,以瑞昌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为龙头,整体提升瑞昌市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全域旅游;整体规划;瑞昌;工业遗址改造
1 规划目的
本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整体提升瑞昌市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对瑞昌市旅游资源和规划目的客源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计划要求,合理、客观地制定瑞昌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思路定位、旅游功能分区和總体空间布局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旅游线路组织和旅游产品开发以及重要景区景点的开发主体思路。
2 规划背景
2.1“旅游+”的全域旅游概念发展模式,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三产产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业与文化艺术、公众教育、科普研究等行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开发出具备自身特色及属性的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多维度跨界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2“工业再生”热门话题打造新型文旅产业IP
面对国内眼下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以产业“退二进三”升级换代为主的城市更新及适应性再开发共生的新阶段,大量的产业类建筑遗留与功能的置换是机遇,也是瓶颈。西方对于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再生作出了很多成功的案列,也几经数年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与最受推崇的研究典范。国内需要优秀的工业再生改造,赋予二次生命,开启特色化的新型文旅产业IP新思路。
2.3瑞昌具备深厚的工业文化沉淀
瑞昌是“中国青铜冶炼文化”发祥地,铜岭遗址是最早的世界采铜冶铜遗址,距今约3300年;瑞昌剪纸和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江西江州联合造船公司占地1905 亩,含约1980 亩水域,整合周边山体资源,总体可利用规模约5000亩。历经40 多年的船舶军工企业发展,遗留及现有富有特色的船坞码头、车间、生活区、仓库等,是我国船舶军工发展的历史印证,也是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工业遗址地块。
3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江西江州造船厂旧址为重点,辐射周边山体、水域、城镇为设计场地,探索“旅游+”的全新模式,联合工业遗产(含铜岭遗址、原459厂、491厂、洪下人民厂、新民机械厂等厂旧址)、生态基础设施、文创旅游、艺术活化、公众教育等范畴,通过全新的思考方式与合理的规划设计,创建新型文旅产业IP,综合提升整体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瑞昌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
4核心思路
4.1点线面全域布局
点线面全域空间格局构建
点(定位突破)
线(串联重组)
面(统筹覆盖)
a)三种模式
以江州造船厂工业遗址旅游为核心,江家岭古村及剪纸艺术文化工厂(459厂)三种发展方向作为三种模式
b)三条旅游廊道
工业改造旅游产业廊道(沿线以江州造船厂、九江船用机械厂、铜岭商周古铜矿遗址、江家岭古村、人民机械厂、青山森林公园、新民机械厂等为主要景观)
文化艺术旅游联动廊道(沿线以江州造船厂、龙泉古寺、武山、459厂、市体育公园、涌泉洞等为主要景观)
城市休闲旅游体验廊道(沿线以大德山、江家岭古村、459厂、龙泉寺、人民公园、柳湖公园等为主要景观)
4.2集群:多项目、多节点、多业态支撑
以赣北六十年代主题综合活动区为龙头,以459艺术文化工厂、江家岭农家体验旅游度假村和青山森林公园为重点,联动周边区域形成多项目、多节点、多业态支撑的旅游产业集群。
4.3“四个大”战略统领全域发展
南拓:打造旅游业发展走廊
北进:大做旅游产业文章
4.4“三步走”实施大景区战略
江州造船厂工业遗址特色旅游区:聚人气→造龙头→促联动
聚人气:打造江西最大的工业遗址特色旅游区
工业风貌(自持)时下最流行的工业风貌IP
六十年代主题风格(引入)时下最贴近生活的年代风格IP
旅游资源组合(依托)山、水、古迹、文化、休闲资源综合基底
促联动:联合周边实行大景区产业一体化(联合周边景区实行大景区旅游+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一体化)
造龙头:建设六十年代生活体验影视基地(地标建筑、体验街区、特色活动)
5 景区实施策略
策略一 提取特色元素控制整体风貌
策略二 植入新的业态与功能
策略三 联合不同产业实现联动和增值
策略四 拓展消费空间,促进产品优化升级
6 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净化水质、缓解环境问题
经济效益:多种方式活动的举办、农副产品的售卖等
社会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活化瑞昌文化资源
7 总结
瑞昌市总体来说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但景点分散且吸引力不足,并未经过完整的规划与开发,因此必须打造极具区域特征的城市休闲空间,以瑞昌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为龙头,整体提升瑞昌市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