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米诺环素缓解大鼠甲醛溶液炎性痛的脊髓机制。
方法行为学实验:3~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溶媒对照组及米诺环素组。模型组、溶媒对照组及米诺环素组大鼠于右后足背皮下注射10%中性甲醛溶液,对照组大鼠右后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中溶媒对照组和米诺环素组在甲醛溶液注射前1 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米诺环素,观察各组大鼠缩足和舔爪等炎性痛行为。电生理实验:选取同上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米诺环素对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s)的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缩足和舔爪时间显著增加;与溶媒对照组比较,米诺环素组缩足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对照组和米诺环素组sIPSCs的频率分别为(2.5±0.3)Hz和(5.2±0.6)Hz,米诺环素可显著增加SG神经元sIPSCs的频率(t=9.32, P<0.05),而对其幅度无明显影响(t=1.54, P>0.05)。去除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后,米诺环素用药前后sIPSCs的频率分别为(0.9± 0.1)Hz与(0.9± 0.1)Hz,振幅分别为(18.2±0.7)pA与(18.5± 0.6)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0.82,均P>0.05)。在细胞外液中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滞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和D-α-氨基磷酸基戊酸(APV)后,米诺环素仍可增加sIPSCs的频率,分别为(2.0±0.1)Hz与(4.3±0.4)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 P<0.05)。在细胞外液中加入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后,米诺环素仍可增加IPSCs的频率,分别为(2.2±0.2)Hz与(5.2±0.5)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 P<0.05)。
结论米诺环素可缓解甲醛溶液诱导的炎性痛,这一效应与其增加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传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