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前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创新教学的观念也正显著地渗透至课本教材中来,怎样提升学生的读图、动脑能力,使之可以获得综合性全面发展,进而脱离传统教学中略显陈腐与落后的填鸭式教学的思维固化,是当前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学生
0.引言
地图的意义之于地理教学,无异于手术室中医生的手术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因此,地图的地位在地理教学中素有“第二语言”之称。甚至可以说,如果失去了地图的直观作用,地理学这一门学科就必然不会得到发展,也不能够展开关于的地理教学。如果失去了地图,学生便无法全面、直观、深入地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了解。因此,倘若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将地图的功能应用得当,一方面不仅可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建立形象及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学生从地理教材的课本图像中获得信息的能力。而怎样才能够在无尽的地图里,直观、意识性地准确掌握解题的重要信息,就必然需要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各种样式的读图锻炼,以此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图文转换的日常习惯。地理教学中最令学生苦恼的莫过于“日照图”这个问题,即便如此,不管教材课本中的地理图形抽象如何,一旦将其转换成为学生所熟知俯视及侧视图像,那么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绘制转换图期间,务必需要确认图像点、线、面的空间逻辑。另外,更应当准确掌握时间点的控制。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地形》一章的内容教学,包括三级阶梯、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1]。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地名名称以及位置特征,之后再将这些文字知识执行至地形图上,学生往往便可以掌握本章内容。
1.1读图的常规流程
首先,让学生先读图像的名称,以此来自行理解考查内容;其次,观察图例、比例尺以及图像的方向位置;最后,再让学生重点观察图像中的细节,精确择取在此过程中流露出的有效信息,即内容、范围等。最后,要让学生紧密围绕现实问题,能够理解变图判断和图文转换。将图像中所观察出来的信息利用之前所累积的有关知识再对地理题目所提出的考查的进行相互对照,以此来得出最为可靠的答案[2]。学生在读图时,更应当要掌握其中的方法与规律,逐渐明白图中的逻辑,进而更好的处理与应用图中的信息,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的思维能力。
1.2读图方法
客观来说,地理教材课本中的图、表等存在相对的规律。提醒学生在读类似柱状曲线时,可以一开始注重对纵向与横向坐标的内容以及数值情况的观察,之后再观察柱状曲线中的变化起伏情况。以初中地理(人教版)《纬线和纬度》为例,读区域图,首先应当根据其精读纬度、一定区域的轮廓、地理景观等诸多形式展开定位,明确区域所处位置。然后在从一定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展开分析。
2.提高学生题图能力的办法
准确地对地理课本中的空白地图进行填写属于提升学生识图水平,用图技法的一项重要形式,填图训练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故而,当前新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显示,要求学生可以正确地对地图展开填写注明。由于在填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注重文字的大小、填写内容的规范、间距位置的绝对精准,因此可以说,填图训练的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要学生理解图上的错误填写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3]。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在填图时,不可以对照着相关图抄写,而需要进行默填,让填图训练成为学生更好理解地理知识的良好辅助途径。
在某些方面上来看,填图属于对读图一种全新创作,也是提升学生分析图像水平的有效形式。在填图阶段,学生需要进入一种十分积极自主的情绪状态中,也因此会对地理事物有着相对直观的认知。例如,气候的考察问题通常都是应试的重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难点。为了能够让该问题深入浅出,教师也可以再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填涂我国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记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读图、题图水平的培养,不但是地理教学的主重点内容,同样也是当前地理教学一种重要任务。学生如果在这两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就可以通过地图的辅助,利用自己思维去研究教材课本中诸多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自主地收获新的地理知识。大量教学经验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地图、用活地图,不但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对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故而,教师更应当在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研究,最终整合出更为优质、操作性强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邹桂红.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1,(28):92.
[2]马红英.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2,(07):63-64.
[3]訾振凤.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J].青春岁月,2012,(29):280-281.
作者简介:杨曼莉(1986.10-),女,汉族,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七一民族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学生
0.引言
地图的意义之于地理教学,无异于手术室中医生的手术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因此,地图的地位在地理教学中素有“第二语言”之称。甚至可以说,如果失去了地图的直观作用,地理学这一门学科就必然不会得到发展,也不能够展开关于的地理教学。如果失去了地图,学生便无法全面、直观、深入地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了解。因此,倘若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将地图的功能应用得当,一方面不仅可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建立形象及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学生从地理教材的课本图像中获得信息的能力。而怎样才能够在无尽的地图里,直观、意识性地准确掌握解题的重要信息,就必然需要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各种样式的读图锻炼,以此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图文转换的日常习惯。地理教学中最令学生苦恼的莫过于“日照图”这个问题,即便如此,不管教材课本中的地理图形抽象如何,一旦将其转换成为学生所熟知俯视及侧视图像,那么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绘制转换图期间,务必需要确认图像点、线、面的空间逻辑。另外,更应当准确掌握时间点的控制。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地形》一章的内容教学,包括三级阶梯、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1]。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地名名称以及位置特征,之后再将这些文字知识执行至地形图上,学生往往便可以掌握本章内容。
1.1读图的常规流程
首先,让学生先读图像的名称,以此来自行理解考查内容;其次,观察图例、比例尺以及图像的方向位置;最后,再让学生重点观察图像中的细节,精确择取在此过程中流露出的有效信息,即内容、范围等。最后,要让学生紧密围绕现实问题,能够理解变图判断和图文转换。将图像中所观察出来的信息利用之前所累积的有关知识再对地理题目所提出的考查的进行相互对照,以此来得出最为可靠的答案[2]。学生在读图时,更应当要掌握其中的方法与规律,逐渐明白图中的逻辑,进而更好的处理与应用图中的信息,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的思维能力。
1.2读图方法
客观来说,地理教材课本中的图、表等存在相对的规律。提醒学生在读类似柱状曲线时,可以一开始注重对纵向与横向坐标的内容以及数值情况的观察,之后再观察柱状曲线中的变化起伏情况。以初中地理(人教版)《纬线和纬度》为例,读区域图,首先应当根据其精读纬度、一定区域的轮廓、地理景观等诸多形式展开定位,明确区域所处位置。然后在从一定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展开分析。
2.提高学生题图能力的办法
准确地对地理课本中的空白地图进行填写属于提升学生识图水平,用图技法的一项重要形式,填图训练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故而,当前新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显示,要求学生可以正确地对地图展开填写注明。由于在填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注重文字的大小、填写内容的规范、间距位置的绝对精准,因此可以说,填图训练的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要学生理解图上的错误填写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3]。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在填图时,不可以对照着相关图抄写,而需要进行默填,让填图训练成为学生更好理解地理知识的良好辅助途径。
在某些方面上来看,填图属于对读图一种全新创作,也是提升学生分析图像水平的有效形式。在填图阶段,学生需要进入一种十分积极自主的情绪状态中,也因此会对地理事物有着相对直观的认知。例如,气候的考察问题通常都是应试的重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难点。为了能够让该问题深入浅出,教师也可以再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填涂我国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记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读图、题图水平的培养,不但是地理教学的主重点内容,同样也是当前地理教学一种重要任务。学生如果在这两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就可以通过地图的辅助,利用自己思维去研究教材课本中诸多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自主地收获新的地理知识。大量教学经验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地图、用活地图,不但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对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故而,教师更应当在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研究,最终整合出更为优质、操作性强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邹桂红.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1,(28):92.
[2]马红英.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2,(07):63-64.
[3]訾振凤.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J].青春岁月,2012,(29):280-281.
作者简介:杨曼莉(1986.10-),女,汉族,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七一民族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