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被誉为“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丰富多彩的节目,悠久的传统,构成了中国杂技独树一帜、绚丽多彩而古朴大方的艺术特色,卓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杂技既是技术艺术,同时又是表演艺术,本文主要探讨杂技的两大艺术特色。
关键词:杂技;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94-1
杂技,散发着浓郁馥香的民族艺术芬芳,杂技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跑码头、撂地摊的形象,如今呈现给观众的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杂技称作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
中国杂技艺术保留着历史悠久的传统节目,从杂技表演中可以看到中国人不断追求超越自身和客观束缚的艺术成就。杂技的表演成功与否,在于演员的表演能否触动观众,给观众美的享受。杂技作为一种无语言的艺术,艺术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杂技是一门技巧艺术
杂技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包括:孙泰的“口技”、金业勤兄妹的“车技”、夏菊花的“顶碗”、乔平海的“转碟”等。从琳琅满目的杂技表演中,我们看到杂技复杂多样的技巧性。2013年春晚杂技《冰与火》,展现力量之唯美。唯美与力量并存的男女对手顶杂技《冰与火》在央视蛇年春晚播出后,引来网友一片惊叹,杂技与舞蹈融为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杂技中加入舞蹈,增加难度的同时又增加了美感,每个动作衔接得那么自然,通过舞蹈的烘托带给观众全新的感觉及美好的艺术感受。
杂技总是以新、难、美征服观众,以力量、精确、灵巧、奇特为特征。技巧艺术主要体现在“难”上,难是杂技艺术的灵魂和品格,同时是杂技艺术审美的观点,杂技表演人员总是超越常人想象的能力范围挑战着极限,完成一个个技巧动作,在完成这些技巧动作时保持优美和洒脱,给惊险的动作披上美的衣裳,让观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杂技艺术表演“难”主要表现为三点:一为超正常人体的动作感,这种动作常常带有“惊”与“险”, 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刺激,给人突如其来的紧张感,“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就是这种心境;二为超乎寻常的力感,常见的杂技表演包括手磕砖头、头顶石凳、脚蹬大缸等,这种力度掌握的灵活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不同于举重运动员的真实力度,这是异向的力,矛盾的力,笔者至今无法解释这样一种神奇力量的运用,如何将力度、速度、节奏掌握的淋漓尽致;三为新奇优雅的技术,杂技不单纯是舞蹈,又不单纯是杂耍,它是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动感的、有力度的舞蹈。
这种难体现在技巧的运用中,它需要演员有极其深厚的基本功,演员以技巧为核心,在驾驭杂技道具的同时,通过形体美和力量的完美结合打动观众。“力量”是杂技艺人的基本素质,无论是力技、耍弄还是高空技艺都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体力,包括腰、腿、跟头、顶四大要素,杂技艺术还追求精确,力量用得均匀,身体保持平衡都强调精确而容不得丝毫闪失,尤其是耍弄技巧,更要求精确和熟练,技进于道,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把握艺术规律。杂技的技术特色是高难度技巧动作的组合,是体现力量、灵巧、技术的艺术美。
二、雜技是一门表演艺术
杂技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技术艺术,同时也是表演艺术。作为表演艺术,杂技包含着作者、表演者情感的表达,杂技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和高难度的动作拼接而成,还加入了表演艺术的成分。
首先,杂技的表演艺术表现在表演气质上。一个演员站出来,不能浑身臃肿,丑也需要丑的有特色,杂技表演如电视电影表演一样,对于演员的形象气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此处强调的表演形象。杂技不再凭借单纯的高难度的动作吸引观众的眼球,相反,杂技演员更注重塑造表演形象。杂技演员表现他的情感气质比其他表演难得多,所谓一心不能二用,杂技在技巧艺术的基础上展示给观众的是勇敢和优美的艺术魅力。
其次,杂技的表演艺术表现在表演技巧上。杂技是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需要各部位的灵巧配合,舞台上的演出需要让观众从每个角度看都是美的,不仅仅是动作的到位,更重要的是动作展现给观众的美。杂技不是像做高难度保健操一样将动作从头做到尾,杂技的表演艺术需要演员从出场到最后的演出完成都要艺术美的处理,杂技的表演艺术表现为一个节目有起有伏、刚柔并济、有开有合、高矮和谐、搭配自如。
最后,杂技的表演艺术还需要眼神的传神。眼神是能传神的,如果一个杂技演员目光呆滞的把表演做完,那就不能展现表演者的灵魂,演员需要与观众之间眼神的交流,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到情到,我们常见的韩剧经常有眼神的特写和眼睛对视的镜头,因为只有动作和眼神的配合,才能使动作更有灵动性,更为饱满,作为杂技表演,也有同样的要求,在杂技表演中适当进行眼神的交流会给整个表演加分。
中国杂技艺术保留着历史悠久传统节目,堪称东方人体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以无与伦比的精湛艺术、绚丽多姿的古老节目,屹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而且以刚中见柔,平中出奇,险中求稳,轻捷矫健,通灵入化的民族风格,构成中国文化大系的精彩一页。
参考文献:
[1]朱月琴.亚非欧杂技艺术的大聚会[J].友声,2000,(06).
[2]陈娜.杂技艺术各有千秋[J].艺海,2003,(03).
[3]范玉成.创新——杂技艺术的活力[J].青年文学家,2006,(05).
作者简介:
华紫云,南京市杂技团演员。
关键词:杂技;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94-1
杂技,散发着浓郁馥香的民族艺术芬芳,杂技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跑码头、撂地摊的形象,如今呈现给观众的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杂技称作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
中国杂技艺术保留着历史悠久的传统节目,从杂技表演中可以看到中国人不断追求超越自身和客观束缚的艺术成就。杂技的表演成功与否,在于演员的表演能否触动观众,给观众美的享受。杂技作为一种无语言的艺术,艺术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杂技是一门技巧艺术
杂技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包括:孙泰的“口技”、金业勤兄妹的“车技”、夏菊花的“顶碗”、乔平海的“转碟”等。从琳琅满目的杂技表演中,我们看到杂技复杂多样的技巧性。2013年春晚杂技《冰与火》,展现力量之唯美。唯美与力量并存的男女对手顶杂技《冰与火》在央视蛇年春晚播出后,引来网友一片惊叹,杂技与舞蹈融为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杂技中加入舞蹈,增加难度的同时又增加了美感,每个动作衔接得那么自然,通过舞蹈的烘托带给观众全新的感觉及美好的艺术感受。
杂技总是以新、难、美征服观众,以力量、精确、灵巧、奇特为特征。技巧艺术主要体现在“难”上,难是杂技艺术的灵魂和品格,同时是杂技艺术审美的观点,杂技表演人员总是超越常人想象的能力范围挑战着极限,完成一个个技巧动作,在完成这些技巧动作时保持优美和洒脱,给惊险的动作披上美的衣裳,让观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杂技艺术表演“难”主要表现为三点:一为超正常人体的动作感,这种动作常常带有“惊”与“险”, 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刺激,给人突如其来的紧张感,“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就是这种心境;二为超乎寻常的力感,常见的杂技表演包括手磕砖头、头顶石凳、脚蹬大缸等,这种力度掌握的灵活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不同于举重运动员的真实力度,这是异向的力,矛盾的力,笔者至今无法解释这样一种神奇力量的运用,如何将力度、速度、节奏掌握的淋漓尽致;三为新奇优雅的技术,杂技不单纯是舞蹈,又不单纯是杂耍,它是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动感的、有力度的舞蹈。
这种难体现在技巧的运用中,它需要演员有极其深厚的基本功,演员以技巧为核心,在驾驭杂技道具的同时,通过形体美和力量的完美结合打动观众。“力量”是杂技艺人的基本素质,无论是力技、耍弄还是高空技艺都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体力,包括腰、腿、跟头、顶四大要素,杂技艺术还追求精确,力量用得均匀,身体保持平衡都强调精确而容不得丝毫闪失,尤其是耍弄技巧,更要求精确和熟练,技进于道,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把握艺术规律。杂技的技术特色是高难度技巧动作的组合,是体现力量、灵巧、技术的艺术美。
二、雜技是一门表演艺术
杂技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技术艺术,同时也是表演艺术。作为表演艺术,杂技包含着作者、表演者情感的表达,杂技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和高难度的动作拼接而成,还加入了表演艺术的成分。
首先,杂技的表演艺术表现在表演气质上。一个演员站出来,不能浑身臃肿,丑也需要丑的有特色,杂技表演如电视电影表演一样,对于演员的形象气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此处强调的表演形象。杂技不再凭借单纯的高难度的动作吸引观众的眼球,相反,杂技演员更注重塑造表演形象。杂技演员表现他的情感气质比其他表演难得多,所谓一心不能二用,杂技在技巧艺术的基础上展示给观众的是勇敢和优美的艺术魅力。
其次,杂技的表演艺术表现在表演技巧上。杂技是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需要各部位的灵巧配合,舞台上的演出需要让观众从每个角度看都是美的,不仅仅是动作的到位,更重要的是动作展现给观众的美。杂技不是像做高难度保健操一样将动作从头做到尾,杂技的表演艺术需要演员从出场到最后的演出完成都要艺术美的处理,杂技的表演艺术表现为一个节目有起有伏、刚柔并济、有开有合、高矮和谐、搭配自如。
最后,杂技的表演艺术还需要眼神的传神。眼神是能传神的,如果一个杂技演员目光呆滞的把表演做完,那就不能展现表演者的灵魂,演员需要与观众之间眼神的交流,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到情到,我们常见的韩剧经常有眼神的特写和眼睛对视的镜头,因为只有动作和眼神的配合,才能使动作更有灵动性,更为饱满,作为杂技表演,也有同样的要求,在杂技表演中适当进行眼神的交流会给整个表演加分。
中国杂技艺术保留着历史悠久传统节目,堪称东方人体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以无与伦比的精湛艺术、绚丽多姿的古老节目,屹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而且以刚中见柔,平中出奇,险中求稳,轻捷矫健,通灵入化的民族风格,构成中国文化大系的精彩一页。
参考文献:
[1]朱月琴.亚非欧杂技艺术的大聚会[J].友声,2000,(06).
[2]陈娜.杂技艺术各有千秋[J].艺海,2003,(03).
[3]范玉成.创新——杂技艺术的活力[J].青年文学家,2006,(05).
作者简介:
华紫云,南京市杂技团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