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应该具有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与学生共同营造充满“自然美”“简洁美”“真实美”“丰富美”“艺术美”的课堂.让我们关注教学细节、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与学生一起享受美丽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数学课堂;充盈美;享受美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很欣赏语文课堂富有语言之美,诵读之美;美术课堂富有色彩之美,图案之美;音乐课堂富有旋律之美,节奏之美……所以,笔者常常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以什么来吸引学生,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数学教学究竟该做什么?是让学生熟记公式、概念、性质、法则?还是教会学生做习题,应付考试?不!数学教学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数学是科学、是艺术、是语言,它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0.618黄金分割是人类自然美的法则,这就是数学绽放出来的美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构建充满数学美的课堂,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魅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充盈自然美
进入新课改以后,数学课堂上以“情境创设”为风潮的导入迅速成为教师们的最佳选择.教师们都在为怎样有新意地进行情境创设挖空心思.殊不知,情境创设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真实背景,它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效果不大.创设教学情境也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写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写什么.因为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知识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就如平常生活,自然才是真.有时不用多媒体,直奔主题,同样能创设有效的情境.
【案例回放】“克的认识”研究课.教学片段:
师:这个哈密瓜约有几千克?生:约有3千克.
师:这个柚子约有几千克?生:约有2千克.
师:(老师停顿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枣子)这个枣子约有几千克?(學生大笑)
师: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一个枣子太小了.
生2:我觉得一个枣子很轻,说它有几千克不太合适.
师:那一个枣子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克.……
情境引入,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复杂化.上面的教学片段,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真切的感悟到了使用“克”这个计量单位的必要.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愿望.在这样自然、简单,但有效的情境中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从而展开学生的各种思维,在自然、简单中也可以造就学生的精彩.
二、追寻过程,让课堂充盈简洁美
课堂教学本身是简洁化的一线贯穿.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但是冷静地审视如今课堂,环节复杂、结构繁杂、程序嘈杂的境况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课堂,使原本简单而快乐的数学学习,却因“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使学生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教学内容、方法、策略上进行提炼,一定要追寻清晰、简洁的过程.
【案例回放】组内同课异构课“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
师:(出示算式4×9)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图来表示就更清楚了.横着看,它可以表示9个4,竖着看,也可以表示4个9.(点子图略)
师出示:4×9 6×9.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它用图该怎么表示?(点子图略)
接着出示:10×9.
师:10×9如果用图又该怎么表示呢?想象一下,谁来说?
生1:大屏幕上画的就是10×9.
师:哦,跟大屏幕上画的一样,可大屏幕上表示的可是4×9 6×9哦!怎么也可以表示10×9,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2:9个一排,画10排,10个一排,画9排.
师:谁听明白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了,再来说一次?
师小结:你们真会思考!红色部分4×9表示4个9,蓝色部分6×9表示6个9,4个9加6个9等于10个9,所以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
听过许多名师精彩演绎“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得很激动,想想很感动,但反馈作业还是一动不动.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是什么左右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觉得应该是教师没有把清晰、简洁的思考方法传播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像上面这样的教学过程展示,让“乘法分配律”建立在“乘法意义”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在达到一种数学的清晰与简洁美的同时,学生更是把这种美丽真正理解体验了.
三、倾听对话,让课堂充盈真实美
课堂上,学生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或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形成一些对立或力量悬殊的场面,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抓住这些对话或场景,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案例回放】组内磨课“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教学片段:
出示问题:1.5○1.7,这两个小数,你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1:“我们可以把小数点先去掉再比较.1.5看成15,1.7看成17,15比17小,所以1.5<1.7”.
生2:“如果是1.52与1.7比较大小呢?你能把它看成152与17比较大小吗?”生1语塞.
生3:“我觉得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还是可以用的.1.52与1.7的小数位数不同,要是在1.7的末尾添上一个0变成1.70.152比170小,所以1.52<1.7.”很多同学“哦”了一声,以示赞同.
……
【关键词】数学;数学课堂;充盈美;享受美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很欣赏语文课堂富有语言之美,诵读之美;美术课堂富有色彩之美,图案之美;音乐课堂富有旋律之美,节奏之美……所以,笔者常常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以什么来吸引学生,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数学教学究竟该做什么?是让学生熟记公式、概念、性质、法则?还是教会学生做习题,应付考试?不!数学教学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数学是科学、是艺术、是语言,它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0.618黄金分割是人类自然美的法则,这就是数学绽放出来的美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构建充满数学美的课堂,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魅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充盈自然美
进入新课改以后,数学课堂上以“情境创设”为风潮的导入迅速成为教师们的最佳选择.教师们都在为怎样有新意地进行情境创设挖空心思.殊不知,情境创设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真实背景,它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效果不大.创设教学情境也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写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写什么.因为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知识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就如平常生活,自然才是真.有时不用多媒体,直奔主题,同样能创设有效的情境.
【案例回放】“克的认识”研究课.教学片段:
师:这个哈密瓜约有几千克?生:约有3千克.
师:这个柚子约有几千克?生:约有2千克.
师:(老师停顿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枣子)这个枣子约有几千克?(學生大笑)
师: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一个枣子太小了.
生2:我觉得一个枣子很轻,说它有几千克不太合适.
师:那一个枣子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克.……
情境引入,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复杂化.上面的教学片段,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真切的感悟到了使用“克”这个计量单位的必要.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愿望.在这样自然、简单,但有效的情境中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从而展开学生的各种思维,在自然、简单中也可以造就学生的精彩.
二、追寻过程,让课堂充盈简洁美
课堂教学本身是简洁化的一线贯穿.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但是冷静地审视如今课堂,环节复杂、结构繁杂、程序嘈杂的境况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课堂,使原本简单而快乐的数学学习,却因“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使学生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教学内容、方法、策略上进行提炼,一定要追寻清晰、简洁的过程.
【案例回放】组内同课异构课“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
师:(出示算式4×9)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图来表示就更清楚了.横着看,它可以表示9个4,竖着看,也可以表示4个9.(点子图略)
师出示:4×9 6×9.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它用图该怎么表示?(点子图略)
接着出示:10×9.
师:10×9如果用图又该怎么表示呢?想象一下,谁来说?
生1:大屏幕上画的就是10×9.
师:哦,跟大屏幕上画的一样,可大屏幕上表示的可是4×9 6×9哦!怎么也可以表示10×9,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2:9个一排,画10排,10个一排,画9排.
师:谁听明白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了,再来说一次?
师小结:你们真会思考!红色部分4×9表示4个9,蓝色部分6×9表示6个9,4个9加6个9等于10个9,所以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
听过许多名师精彩演绎“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得很激动,想想很感动,但反馈作业还是一动不动.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是什么左右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觉得应该是教师没有把清晰、简洁的思考方法传播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像上面这样的教学过程展示,让“乘法分配律”建立在“乘法意义”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在达到一种数学的清晰与简洁美的同时,学生更是把这种美丽真正理解体验了.
三、倾听对话,让课堂充盈真实美
课堂上,学生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或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形成一些对立或力量悬殊的场面,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抓住这些对话或场景,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案例回放】组内磨课“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教学片段:
出示问题:1.5○1.7,这两个小数,你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1:“我们可以把小数点先去掉再比较.1.5看成15,1.7看成17,15比17小,所以1.5<1.7”.
生2:“如果是1.52与1.7比较大小呢?你能把它看成152与17比较大小吗?”生1语塞.
生3:“我觉得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还是可以用的.1.52与1.7的小数位数不同,要是在1.7的末尾添上一个0变成1.70.152比170小,所以1.52<1.7.”很多同学“哦”了一声,以示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