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美术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线条艺术将引导美术界内的审美潮流。本文试着研究探讨“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来分析美术作品中“线”的重要性。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审美特征
一、前言
“线”在我国传统美术作品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画家张彦远提到:“一幅画如果没有线,就不能算在美术的范畴里。”美术创造者在创作时,就需要靠线来完成寻找心灵契合点和表达创作意图的目的,画作中简洁勾勒、清晰明了的线条能为画作增色不少。
线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线条广泛运用在体、面、色彩方面,之后也逐渐扩展延伸到光影、透视等领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欧洲审美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当然,社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美术产生影响,就素描来说,西方作家并不将其作为主要创作产品,而是将其运用在对质感、形体或光影的表现。
中西方美术在美术作品中对线条运用中表现方式各有迥异,这和中西方之间的社会形态、审美文化存在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并不影响线条在美术作品中发挥独特的的艺术魅力,相反更能凸显线条的审美特征。西方国家对于线条绘画运用最早的区域是工艺品种,后期则逐渐延伸到人人据悉的欧洲雕塑,而我国美术创作中对线条的运用是人物画,线条的合理运用凸显画作人、物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线”之美
(一)刚柔并济的力度美
线条通过力度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清晰简洁的表现方式凸显其自身蕴含的力度美。中西方在线条表现力度时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画作和雕塑所用工具不同。西方所用道具雕刻出的雕塑在立体环境下很难展现出线条的力度美,雕塑的块面和光影等因素会减弱甚至掩盖许多线条的力度。而我国画作创造则非常注重力度美在作品中的表现,在刻画用笔时达到“点如高峰坠石”的恢弘气势。线的韧性表现在着力和勾勒方面,在画作创作中只要线条的方向和力度正确,就能表现出线条坚实均匀的力度美。另外,“折钗股”的绘画技巧要求画者拥有扎实的画作功底,在用笔过程中避免线条突兀转折,使其圆润、饱和。这正是线条刚柔并济的力度美。
纵观我国优秀画家在创作中的线条运用都各有特色,东晋画家顾恺之作画时的用笔如丝,如柳柔顺;唐代画家吴道子画作中线条皴裂,极具特色;南宋画家陆探微善于运用锥刀式线条,尽显刚劲。中国书法的发展促进了美术的蓬勃发展,使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更具有力度美,多种线条表现方式充分诠释了其刚柔并济的力度美,使中国线艺术更上一个台阶。线条的艺术美在平面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更加强烈,着归功于“线”的平和性,线条表现出刚柔并济的生命力,既不会过度阳刚,也不会过度阴柔,创作者在表现画作生命力的同时展现了线条的力度美。
另外,线条的力度美受创作者下笔的力度、速度和笔墨含量的影响,使得线条各具特色,同时也成就了我国摇曳多姿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创作者的“笔力”,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人力”。
(二)丰富多样的意向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文化中对于线的定义不再局限在绘画元素上,而是逐渐延伸至创作者情感载体、艺术作品等空间,线条表现区域的扩大为线条展现意象美提供了充分条件。东晋卫铄在作品《笔阵图》中提到:“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意思是下笔前先构思成熟,才能在下笔后将意境充分表达出来,要“意前”而“笔后”,如果构思方向不对那么用笔将难以成功。
创作者在美术创作前会在现实中选取合适的物象,在创作过程中将现实物象进行提炼和升华来进行物象的再创造,使其完成蜕变,将画作内容中丰富的意象美呈现出来。许多美术作品都呈现出充满感性的意象美,这是作品创作者的心灵承载度和艺术包容度所决定的。美术作品的意象美受创作者情感和意境的共同决定,创作者内心细腻程度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一幅美术作品的风格也体现出创作者对作品意向的把握能力。
古往今来,美术界中人才济济,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清代画家郑板桥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所绘之线清俗雅脱,具有刚健有力、清爽俊秀等特点;明代画家徐渭作品中的线条给人疾风而过的感觉,极具奔放感;北宋画家李公麟在线条处理上独具风格,其作品中线条飘逸洒脱,生动形象。线条在我国传统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意象美,唐朝时期以粗犷稳重为主,宋代则表现出线条理性的意象美,到明清时代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转变为飘逸洒脱。时代的变迁造就了线条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意象美。
四、结语
线条在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运用广泛,美术创作者在作品中对意象的用笔、情感的寄托和对象的提炼方面来呈现线条美,增加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特性。虽然中西方美术作品中对线条的表现方法和呈现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线条独特的审美特性和重要作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美术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美术作品中线条的绘制方式和表现方法有更多的改变和选择。在我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画家对线条的运用十分熟练,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线条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他们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艺术不仅体现出各自绘画的风格和思想,还承载着重要的审美特性,将刚柔并济的线条美呈现出来,创造出拥有无限张力和意趣空间的线条美。
参考文献
[1] 陈孟昕.线的表现与审美[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0(02)
[2] 张宝茹.“线”在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J]. 新闻传播. 2009(06)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审美特征
一、前言
“线”在我国传统美术作品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画家张彦远提到:“一幅画如果没有线,就不能算在美术的范畴里。”美术创造者在创作时,就需要靠线来完成寻找心灵契合点和表达创作意图的目的,画作中简洁勾勒、清晰明了的线条能为画作增色不少。
线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线条广泛运用在体、面、色彩方面,之后也逐渐扩展延伸到光影、透视等领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欧洲审美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当然,社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美术产生影响,就素描来说,西方作家并不将其作为主要创作产品,而是将其运用在对质感、形体或光影的表现。
中西方美术在美术作品中对线条运用中表现方式各有迥异,这和中西方之间的社会形态、审美文化存在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并不影响线条在美术作品中发挥独特的的艺术魅力,相反更能凸显线条的审美特征。西方国家对于线条绘画运用最早的区域是工艺品种,后期则逐渐延伸到人人据悉的欧洲雕塑,而我国美术创作中对线条的运用是人物画,线条的合理运用凸显画作人、物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线”之美
(一)刚柔并济的力度美
线条通过力度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清晰简洁的表现方式凸显其自身蕴含的力度美。中西方在线条表现力度时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画作和雕塑所用工具不同。西方所用道具雕刻出的雕塑在立体环境下很难展现出线条的力度美,雕塑的块面和光影等因素会减弱甚至掩盖许多线条的力度。而我国画作创造则非常注重力度美在作品中的表现,在刻画用笔时达到“点如高峰坠石”的恢弘气势。线的韧性表现在着力和勾勒方面,在画作创作中只要线条的方向和力度正确,就能表现出线条坚实均匀的力度美。另外,“折钗股”的绘画技巧要求画者拥有扎实的画作功底,在用笔过程中避免线条突兀转折,使其圆润、饱和。这正是线条刚柔并济的力度美。
纵观我国优秀画家在创作中的线条运用都各有特色,东晋画家顾恺之作画时的用笔如丝,如柳柔顺;唐代画家吴道子画作中线条皴裂,极具特色;南宋画家陆探微善于运用锥刀式线条,尽显刚劲。中国书法的发展促进了美术的蓬勃发展,使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更具有力度美,多种线条表现方式充分诠释了其刚柔并济的力度美,使中国线艺术更上一个台阶。线条的艺术美在平面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更加强烈,着归功于“线”的平和性,线条表现出刚柔并济的生命力,既不会过度阳刚,也不会过度阴柔,创作者在表现画作生命力的同时展现了线条的力度美。
另外,线条的力度美受创作者下笔的力度、速度和笔墨含量的影响,使得线条各具特色,同时也成就了我国摇曳多姿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创作者的“笔力”,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人力”。
(二)丰富多样的意向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文化中对于线的定义不再局限在绘画元素上,而是逐渐延伸至创作者情感载体、艺术作品等空间,线条表现区域的扩大为线条展现意象美提供了充分条件。东晋卫铄在作品《笔阵图》中提到:“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意思是下笔前先构思成熟,才能在下笔后将意境充分表达出来,要“意前”而“笔后”,如果构思方向不对那么用笔将难以成功。
创作者在美术创作前会在现实中选取合适的物象,在创作过程中将现实物象进行提炼和升华来进行物象的再创造,使其完成蜕变,将画作内容中丰富的意象美呈现出来。许多美术作品都呈现出充满感性的意象美,这是作品创作者的心灵承载度和艺术包容度所决定的。美术作品的意象美受创作者情感和意境的共同决定,创作者内心细腻程度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一幅美术作品的风格也体现出创作者对作品意向的把握能力。
古往今来,美术界中人才济济,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清代画家郑板桥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所绘之线清俗雅脱,具有刚健有力、清爽俊秀等特点;明代画家徐渭作品中的线条给人疾风而过的感觉,极具奔放感;北宋画家李公麟在线条处理上独具风格,其作品中线条飘逸洒脱,生动形象。线条在我国传统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意象美,唐朝时期以粗犷稳重为主,宋代则表现出线条理性的意象美,到明清时代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转变为飘逸洒脱。时代的变迁造就了线条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意象美。
四、结语
线条在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运用广泛,美术创作者在作品中对意象的用笔、情感的寄托和对象的提炼方面来呈现线条美,增加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特性。虽然中西方美术作品中对线条的表现方法和呈现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线条独特的审美特性和重要作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美术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美术作品中线条的绘制方式和表现方法有更多的改变和选择。在我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画家对线条的运用十分熟练,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线条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他们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艺术不仅体现出各自绘画的风格和思想,还承载着重要的审美特性,将刚柔并济的线条美呈现出来,创造出拥有无限张力和意趣空间的线条美。
参考文献
[1] 陈孟昕.线的表现与审美[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0(02)
[2] 张宝茹.“线”在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J]. 新闻传播.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