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故宫不需要一个巨大的标识来表明它的存在——它的方位已经很明确。然而走进故宫以后,大多数的游客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迷茫。他们总是为辨不清方向而苦恼,为找不到自己想看的某一件文物而遗憾。今天的故宫要做的正是利用信息设计的手段,使每一位观众得到尽可能完美的参观体验。 2005年9月,瑞士苏黎世艺术设计学院、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开展了一次教学研究, 以“故宫的信息设计”为主题,三位教授分别从信息构筑、信息呈现、界面与交互三个角度,带领中国学生完成了这个虚拟课题。《紫禁城》以访谈及选登学生作品相配合的形式,分两次介绍此次教学研究。本期是David Skopec教授带领的小组所作的故宫信息设计课题,以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分析观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想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然后选择应用的媒体,为故宫的信息设计提供了一套可以参考借鉴的办法。关于无媒体设计初看标题想必会有不少读者认为第一个字写错了,毕竟“多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词汇。而“无媒体”这一概念是笔者在David Skopec教授所指导的教学中体会到的。“无媒体”并非是不需要媒介,而是在设计方案提出之前,不依赖于某一种媒体所作的研究方式。我们必须承认,每一种媒体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设计的开始就是要构筑一个合理的信息平台,我们应该首先分析观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想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然后再去选择应用什么媒体,是纸质的、语音的,还是电子屏幕等等。David Skopec教授带领的小组所作的故宫信息设计课题正是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具体的教学中,David教授引导学生运用一套科学的信息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他将学生分为东、西、南、北四组,划分的依据不是根据故宫的具体方位而是代表不同的研究方向。包括调查确定游人路线;分析研究故宫最合理的地图;分析导引系统的字体色彩和图标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在三周的课程中四个小组共做了4次调查。例如: 南组在一定区域内对人的“动线”(移动方向)的调查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的参观路线,并根据游客的密集程度选择恰当的转折点来设置导引标牌;他们还对故宫现有的导引系统进行拍照分类后,针对字体、图标、色彩、材质等提出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