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手术麻醉期间是否发生通气困难将80例前纵隔肿瘤患儿分为通气困难组(n=30)和非通气困难组(n=50),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患儿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麻醉期间通气困难的预测价值.结果 通气困难组患儿的肿瘤直径明显大于非通气困难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困难组患儿喘鸣、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通气困难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困难组中术前存在适应性体位、肺部及胸腔内感染、心血管受压、主气管受压的患儿比例均高于非通气困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呼吸困难、术前存在适应性体位、心血管受压、主气管受压均是前纵隔肿瘤患儿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适应性体位、主气管受压预测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灵敏度最高(100%),存在主气管受压预测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特异度最高(97.87%).结论 前纵隔肿瘤患儿以淋巴瘤为主,并且多伴随咳嗽等症状,术前存在适应性体位、主气管受压均是前纵隔肿瘤患儿麻醉期间发生通气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有效预测通气困难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平均有效剂量(ED50)及95%有效剂量(ED95)测定对预防学龄前期儿童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8―12月安庆市立医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学龄前期病儿6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第一例病儿完成气管插管后,采用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直到手术结束停止输注.根据Dixon序贯法,若病儿发生苏醒期躁动则为无效剂量,则下一例病儿采用高一级剂量,若病儿未发生苏醒期躁动则为有效剂
目的 将欧洲药学监护网络基金会(PCNE)分类系统用于临床病例中,探讨PCNE V8.02分类系统在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型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病人176例,采用PCNE对其用药相关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两个具体案例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类型、原因、干预、干预接受程度及DRPs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参与者男性114例(64.8%).年龄为(72.8±9.41)岁.用药种数(7.77±2.55)种.最常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是二甲双胍(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炎症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介导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通路相互联系.外源性通路主要由参与慢性炎症过程的多种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核因子κB等向炎症部位募集后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不同的调控机制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进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内源性通路则由与肿瘤相关的遗传变异所驱动,通过启动促炎程序,使肿瘤细胞产生与之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RNA中常见修饰方式之一,其作用包括对RNA进行剪接、转运、定位、翻译和调控RNA的稳定性.m6A甲基化调节因子异常与众多疾病相关,包括多种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发现的RNA中m6A修饰的异常调节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至关重要,m6A调节因子和m6A相关RNA可能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预后相关因子以及治疗靶点.本文将m6A修饰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阐明,从表观遗传修饰的角度为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AM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主要成分,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肿瘤基质中TAM的浸润水平、极化状态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了解TAM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对于未来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TAM的来源、作用、极化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黏蛋白1(MUC1)是一类大分子跨膜糖蛋白,能够润滑和保护黏膜上皮,参与上皮细胞的更新和分化,调节细胞黏附、免疫应答和信号转导等.MUC1在正常和恶性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MUC1对多种肿瘤的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MUC1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对卵巢癌的标准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卡铂和紫杉醇的联合化疗.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异常信号通路的激活必不可少.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自噬、凋亡、血管生成及耐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该通路是卵巢癌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二联调脂方案治疗伴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伴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在对症干预同时对照组单用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依折麦布两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预后相关评分、血压、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Vaspin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RS评分、BART
目的 探讨艾立布林治疗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7例一线以上化疗失败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均给予艾立布林注射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评价临床疗效,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例一线以上化疗失败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总共完成26个周期的治疗,每例患者治疗2~8个周期,中位治疗2个周期.给予艾立布林治疗期间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1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14.29%(1/7),临床获益率为42.86%(3/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2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常规组(n=51,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和调强组(n=51,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调强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