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建設離不開土地資源,以新城A區規劃來講,有否出現土地資源過度傾斜的問題,會否壓縮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對澳門城市可持續發展及提升居民生活質素有何影響?
澳門地產業總商會葉建華理事長:澳門土地資源有限,更加要得到善用,政府將在A區建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及四千個私人房屋單位,單以數量看這個比例頗大。一是,同一區密集興建這麼龐大的公屋群,社會較關注十多萬人口居住所需配套設施如何;二是僅規劃四千個私人房屋單位是否合理,是否令社會擔憂土地資源過度傾斜的問題。本人建議政府可在這個規劃的基礎上減少些公屋用地,適當加大私人房屋的用地,增加醫院、政府綜合大樓、公園及休憩設施、運動場地、商業配套等等公共設施的用地,為日後澳門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創造條件。
澳門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何永康:事實上過去A區房屋規劃中,人口估計約六萬,但在2014年調整了房屋數量,因此大幅增加至十萬人左右,由於澳門地少人多,在現時澳門沒有足夠土地,又要解決住屋的情況下,新城A區只能按目前這樣規劃。但相對地A區的配套負擔將會變得十分嚴峻,如果做得不好將會大大影響居民的生活素質,而至於會否壓縮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或是影響澳門城巿可持續發展則要“視情況去判斷”。
澳門新城區共有五個區,每個區都有不同的功能,而A區本身定位是住宅及公共設施,而B區則是政法旅遊區,C區則是低碳社區,D區是海濱綠廊,E區主要交通為主。因此A區人口增加,可能會引伸進駐行業或商業比例有所變化,但對於B區至E區來說,不論是發展空間還是城巿可持續發展方面,個人覺得綜觀情況下,影響並不會太大。另外,純粹以“人口密度”跟“生活質素”兩者比較的理論思考,逆思維去思考時可能會出現另一個現象:大量人口移到A區的時候,意味著澳門其他地區的人口密度將會下降,因此其他人地的居民生活質素或會因此而有所提高。但最後會否真的這樣,還須留待未來觀察。
新青協房屋政策關注組召集人陳昭怡:我們要整體看澳門各行業在各個區的發展空間,規劃應該是讓不同區份有不同的行業錯位發展,如澳門的工業經由規劃,已逐步設置於較偏遠的區域,遠離高密度居住區。而新城五個區,亦各有發展定位,其中,新城B 區為公園及政法區,CDE區為綠色低碳商住區,而A區的定位是建設公屋為主的商住區域。我們看到,A區除了規劃居住區,還有商業、公用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及綠化地等,將來隨著十多萬人口入住,不斷會有相應的生活配套設施的完善空間,故不存在因為A區居住區佔地大,而壓縮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或影響到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然而,需要考量新城A區毗鄰港珠澳大橋,A區需要做好容納有關的車流和人流的軟硬件準備。
澳門工程師陳桂舜:新城A區會否出現土地資源過度傾斜的問題,下結論尚早,但我認為這起碼不是一個十分健康的模式,因為我們不能停留在只看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而是要看到更遠,甚至關注有否預留下一代離開公屋資源的條件,由政府模式主導之下的公屋資源有別於市場主導下的商業運作模式,我們可預見到將來為居民提供當地就業的空間非常之有限,這也將影響該區的可持續發展及影響到居民生活質素。而且,我們看到,新城A區有四個主要交通出口,其中兩個連接到東北區,加上原海一居地段將建置換樓,我對日後東北區能否支撐到A區有所質疑。我認為,政府要發展A區,要以私人房屋建設行先,我們見到,世界各地所有新區發展,都是私人發展商率先主導優化社區配套,如外賣店、地產舖、五金舖、餐廳、超市等生活設施,以滿足市場需求。
澳門地產業總商會葉建華理事長:澳門土地資源有限,更加要得到善用,政府將在A區建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及四千個私人房屋單位,單以數量看這個比例頗大。一是,同一區密集興建這麼龐大的公屋群,社會較關注十多萬人口居住所需配套設施如何;二是僅規劃四千個私人房屋單位是否合理,是否令社會擔憂土地資源過度傾斜的問題。本人建議政府可在這個規劃的基礎上減少些公屋用地,適當加大私人房屋的用地,增加醫院、政府綜合大樓、公園及休憩設施、運動場地、商業配套等等公共設施的用地,為日後澳門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創造條件。
澳門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何永康:事實上過去A區房屋規劃中,人口估計約六萬,但在2014年調整了房屋數量,因此大幅增加至十萬人左右,由於澳門地少人多,在現時澳門沒有足夠土地,又要解決住屋的情況下,新城A區只能按目前這樣規劃。但相對地A區的配套負擔將會變得十分嚴峻,如果做得不好將會大大影響居民的生活素質,而至於會否壓縮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或是影響澳門城巿可持續發展則要“視情況去判斷”。
澳門新城區共有五個區,每個區都有不同的功能,而A區本身定位是住宅及公共設施,而B區則是政法旅遊區,C區則是低碳社區,D區是海濱綠廊,E區主要交通為主。因此A區人口增加,可能會引伸進駐行業或商業比例有所變化,但對於B區至E區來說,不論是發展空間還是城巿可持續發展方面,個人覺得綜觀情況下,影響並不會太大。另外,純粹以“人口密度”跟“生活質素”兩者比較的理論思考,逆思維去思考時可能會出現另一個現象:大量人口移到A區的時候,意味著澳門其他地區的人口密度將會下降,因此其他人地的居民生活質素或會因此而有所提高。但最後會否真的這樣,還須留待未來觀察。
新青協房屋政策關注組召集人陳昭怡:我們要整體看澳門各行業在各個區的發展空間,規劃應該是讓不同區份有不同的行業錯位發展,如澳門的工業經由規劃,已逐步設置於較偏遠的區域,遠離高密度居住區。而新城五個區,亦各有發展定位,其中,新城B 區為公園及政法區,CDE區為綠色低碳商住區,而A區的定位是建設公屋為主的商住區域。我們看到,A區除了規劃居住區,還有商業、公用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及綠化地等,將來隨著十多萬人口入住,不斷會有相應的生活配套設施的完善空間,故不存在因為A區居住區佔地大,而壓縮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或影響到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然而,需要考量新城A區毗鄰港珠澳大橋,A區需要做好容納有關的車流和人流的軟硬件準備。
澳門工程師陳桂舜:新城A區會否出現土地資源過度傾斜的問題,下結論尚早,但我認為這起碼不是一個十分健康的模式,因為我們不能停留在只看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而是要看到更遠,甚至關注有否預留下一代離開公屋資源的條件,由政府模式主導之下的公屋資源有別於市場主導下的商業運作模式,我們可預見到將來為居民提供當地就業的空間非常之有限,這也將影響該區的可持續發展及影響到居民生活質素。而且,我們看到,新城A區有四個主要交通出口,其中兩個連接到東北區,加上原海一居地段將建置換樓,我對日後東北區能否支撐到A區有所質疑。我認為,政府要發展A區,要以私人房屋建設行先,我們見到,世界各地所有新區發展,都是私人發展商率先主導優化社區配套,如外賣店、地產舖、五金舖、餐廳、超市等生活設施,以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