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官办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经验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作为依附于政府的研究机构,西方国家官办智库在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官办智库有官方与半官方两种类型。官方智库通常是法律明文规定创立的政府组成机构,其领导者和成员皆由政府任命,该类组织带有明确的官方色彩,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必须承担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工作。半官方智库是指西方国家政府为获得更多的智力支持,从而建立独立于政府体系,但又通过各种途径密切联系政府、服务政府的政策研究机构。

多种途径影响决策过程


  提供信息,生产新思想。智库有着长期的学术积累和对诸多问题的专业化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当面对问题时,智库所能够提供的新信息、新思想、新的政策模式,成为决策者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持,从而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此外,创新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研究组织的影响力和成果水平。
  参与政策咨询。西方学界按照社会结构理论,将智库的影响力分为决策影响力、精英影响力、大众影响力。其中,对掌握决策权的领导层产生影响是智库发挥决策影响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同时智库也将影响政府决策作为体现自身影响力存在的首要目标。
  影响社会舆论。在西方社会中,官办智库的定位不仅是公共政策制定的辅助者,同时还是社会舆论的宣传机构。它们通过参与决策咨询的方式发挥决策影响力,而精英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的发挥则完全依靠社会舆论宣传。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是政策的最终受众。
  反馈决策效果。官办智库通常在政策执行一段时期后,就会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估的内容包括该政策是否执行正常、执行的结果与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否相符、社会是否有抵触的情绪与思想等问题。官办智库从中找到根本症结所在,同时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建议,促使政府加以修正、改进,从而达到间接影响政策过程的效果。

借鉴西方国家有益经验


  贯彻市场化理念。西方国家政府将市场化的理念引入整个智库体系当中,所有智库都处于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保证了整个体系的良性发展。其中市场化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政策主张的竞争,所有智库的首要目标都是希望通过提出的政策主张影响政府决策,那么政策建议水平的高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有多少、能否得到决策者和社会大众的注意及肯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在资金和项目上的竞争,这关系研究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美国国会研究部的职员由各专业研究人员共同组成,当面对来自国会的咨询时,各学科研究人员组合在一起,展开合作。不同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结合,可以在面对跨学科、跨部门的问题时,更全面、精准地解决问题,同时这样的人员配置也符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优化工作模式。首先,在研究计划的制定上,根据时下社会需求,通过广泛调查、发现问题和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计划,确保整个计划的现实性。其次,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创新上,西方国家官办智库在努力尝试使用全新研究手段,不断优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在深入探索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再次,重视信息情报系统的建设,机构内部均设有信息服务部门,收集国家、社会各领域的新信息,并加以处理、分析,建立数据库和数字虚拟模型。
  推进组织管理科学化。首先,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按照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组织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其次,在人员管理上有着严格的制度,西方国家官办智库通常会从名牌大学招收刚毕业的博士、前任政府官员以及各领域的专家来充实自己的研究队伍,招聘岗位的职责要求会被标注极为详细的说明,研究组织据此考察挑选最为合适的人才。
  重视宣传与推广方式的多样化。通常情况下,西方国家官办智库在面对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时,采用提供分析报告、内部参考、政策评述或出席国会听证会等形式传输思想,提出自己主张的政策意见。而在面对广大民众时,官办智库充分利用著作、期刊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除此之外,举办电视讲座或教育项目也同样是官办智库宣传推广自身成果的常用方法,其目的在于与大众形成直接的互动,利于改变民众思想。
  (摘自《中國社会科学报》)
其他文献
《三国演义》里讲过一段抢夺玉玺的故事,主人公是孙坚和袁术。  那方玉玺,大名叫“传国玉玺”,相当于朝廷的公章,代表最高权力。它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捡到的,但是卞和捡到时,这方“传国玉玺”还只是块璞玉,没有被雕琢,看起来跟普通石头差不多,也没人相信它是块宝玉。卞和就把玉上交给朝廷想搞认证。第一次他交给了楚厉王,可楚厉王不识货,一怒之下砍了卞和的左脚。  后来楚武王即位
期刊
在20世纪80年代,高志凯曾为邓小平、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高志凯正式给邓小平做翻译是1984年,那年他22岁,被称为“建国以来为中央领导工作的最年轻的翻译”。喜欢用大白话  “邓小平比我大58岁。当时他的身体状况还很好,但右耳在慢慢失聪,基本上都用左耳。此外,他有浓重的四川口音,事先如果不训练一下,会听不明白。再有就是发音习惯,20世纪80年代他在公众场合发言不多,但一言九鼎,所以他每次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