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本为本”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与“以研为本”统筹推进精神文化塑造、一流课堂教学建设以及凝聚学科优势。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恰好能“以本为本”理念的主张。为此,本文提倡依托课程群知识体系再构、科研资源整合、多元化教学以及引入基于过程的评价机制等维度深化“以本为本”理念与研究性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以本为本 行政管理 研究性教学
自2015年来,教育部先后提倡以“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作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教育部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与《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都强烈表达出,高水平本科专业应以科研强化“一流”课堂教学建设。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明确强调:写好一流本科教育的“奋进之笔”,关键是坚持以本为本,着力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本科科研培养理念的批判和重构,注重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手段创新,更强调用科研唤醒教育初心。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行动策略来看,其契合“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又是“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的“奋进之笔”。因此,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研究性教学改革将是吹响“双一流”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的冲锋号。
在各项高等教育“政策工程”的刺激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面临着转型与创新。当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教学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场景脱节;二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足;三是专任教师徘徊于科研与教学的博弈。然而,研究性教学蕴含了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生中心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知行合一”“教学相长”以及“科教融合”有机结合的系统过程。理论上,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那么,如何将研究性教学有效地融入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课堂建设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以本为本,字面上说的是本科教育是根本。然而,刘振天(2018)注意到,人们对“以本为本”理念多停留在表面认知上,这很有可能影响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以本为本”教育理念的主张,至少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化塑造;第二,以学为本打造一流课堂教学;第三,以研为本,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陈宝生,2018;汪立夏,2018;杨克瑞和曹辉,2018)。
(一)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化塑造
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的考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核心价值。然而,在科技挂帅与成本效率的管理氛围下,师生关系随之引起巨大改变。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一个良师必须有广泛的科学知识,更必须富于对人性的关怀,并且具有终身学习、与时并进的能力及态度。这意味着,高校教师除了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外,更应该强调人际沟通、伦理观念、利他主义、勇于负责等理念,并落实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简而言之,塑造“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是达成“以本为本”育人主张的重要路径。
(二)以学为本,打造一流课堂教学
从“教”和“学”层面看,达成“以本为本”的育人主张,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但在教与学的互动历程中,师生一直处于信息处理及做决定的动态中,并且以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互动思考与决定最为急迫(郑宇梁,2006)。由此可看出,在教学进行中,影响教师做决定的主要线索是学生行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也提倡,教师应协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給他们一个答案,教师可以“问问题”、提供“小暗示”,使学生注意到不寻常或容易忽视的信息,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鹰架。在此种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促成的角色,激励学生发挥知识构建的主体地位。
(三)以研为本,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
在以外部资源投入为依托、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与困境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周磊和荀振芳(2018)以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判断高校学科竞争力发现,科研团队是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资源。究其原因为:教师能以“研究者”的角色加强学术交流,为凝练专业特色集聚内部资源;亦能以学生成长创新为核心培养机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一)“以本为本”理念融入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性教学将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结合,构建“以学为本”的科教融合理论体系,恰好能呈现“重视精神文化塑造”“以学生为中心”“以高水平科研凝练学科特色”这一特点。这主要体现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中:一是教学目标从知识掌握延伸至能力和人格养成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走向研究性教学体系;三是教学方法从传授式教学走向探究性教学转变;四是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向鼓励学生参与;五是教学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韦冬余,2018)。。正是由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能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分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以及融合高校教师的科研育人性与教学研究性。因此,在“以本为本”教育理念下,研究性教学符合的做有研究的本科教学、做有水平的本科教学等本质要求。
(二)“以本为席”理念融入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目前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研究型教学并未形成真正共识,根本原因是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认识存在三类误区:一是将其定位于教学理论创新,这无形中扩大了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层次和涵盖范围;二是将其混同于教学方法改革,这种倾向容易挤压师生的主体性空间和创造力;三是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大学教改,其活动过程仍然难以避免跌入社会本位的“自上而下”模式和知识本位的“白下而上”模式的窠臼(周光礼和黄露,2015;王务均和王洪才,2018)。事实上,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种已存的实然状态,而是一种应然的主观建构和人本主义。特别是在“以本为本”的育人战略目标下,研究性教学应针对具体学科和科目,衍生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结合、研究性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继而助推学科建设使命与人才培养诉求的有效融合。 四、“以本为本”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的素质教育,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具体运用能力(陈淑昕等,2018)。而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方面,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动机等;客观教学环境方面,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陈琴和张德容,2018)。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一部分具有系统学术思维与科研素养的学术型人才。按照“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改革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维度凸显“以本为本”的育人主张。
(一)梳理理论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依托实验课激发学生参与知识构建
公共管理是既强调理论又强调应用性的学科。为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两步走的策略:一是运用人本主义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公共管理学科逻辑,把原有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整合,并形成公共管理学课程群、政治学课程群、政策学课程群、经济学课程群、法学课程群、社会学课程群等理论课程群知识体系;二是根据公共管理的实践需求,依托《公共政策学》《电子政务》《SPSS软件应用》等实验课激励学生发挥知识构建者的主体地位。
(二)全面整合组织内外部科研资源,深化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内生机制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标准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在这个充满博弈的过程中,众多高校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是把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战略性决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把科研水平提升作为核心推力,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这反映出,高水平学科建设最终取决于专业团队成员的科研资源积累水平。那么,在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团队建设为中心,以学科特色凝练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内生机制。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打造一流课堂教学
采用多元化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根据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型教学可采取“模拟现场教学”“研究型一启发式联合教学”以及“学术导师制”等方式。其中,“模拟现场教学”是以案例、问题分析为逻辑,将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面目”当场展示,并引导学生做出客观分析;“研究型一启发式联合教学”是全面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凝练学科特色,依托研究团队授课制挑战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认知自我、肯定自我和激励自我的人格培养过程起到积极作用。“学术导师制”是以高水平课题为载体,以挑战杯、“互联网 ”等赛事为平台,强化科教融合。但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为此,教学团队还需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不断地依托网络在线答疑、教学论坛等功能及时补充相关学科发展的新信息。
(四)引入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师生间的交互性
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的主要功效是协助各教学单位进行持续品质改善,并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基于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中,我们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学相关机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形,达成学生学习成效的辅导机制与执行追踪;二是了解教学成效及自我评量、改善发展机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形,达成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續改善机制;三是充分纳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运用人本主义与教学设计理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使研究型教学改革更具有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四是实施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引导机制,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做有温度的本科教学。
关键词以本为本 行政管理 研究性教学
一、引言
自2015年来,教育部先后提倡以“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作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教育部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与《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都强烈表达出,高水平本科专业应以科研强化“一流”课堂教学建设。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明确强调:写好一流本科教育的“奋进之笔”,关键是坚持以本为本,着力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本科科研培养理念的批判和重构,注重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手段创新,更强调用科研唤醒教育初心。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行动策略来看,其契合“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又是“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的“奋进之笔”。因此,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研究性教学改革将是吹响“双一流”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的冲锋号。
在各项高等教育“政策工程”的刺激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面临着转型与创新。当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教学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场景脱节;二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足;三是专任教师徘徊于科研与教学的博弈。然而,研究性教学蕴含了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生中心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知行合一”“教学相长”以及“科教融合”有机结合的系统过程。理论上,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那么,如何将研究性教学有效地融入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课堂建设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二、“以本为本”理念的内涵
以本为本,字面上说的是本科教育是根本。然而,刘振天(2018)注意到,人们对“以本为本”理念多停留在表面认知上,这很有可能影响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以本为本”教育理念的主张,至少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化塑造;第二,以学为本打造一流课堂教学;第三,以研为本,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陈宝生,2018;汪立夏,2018;杨克瑞和曹辉,2018)。
(一)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化塑造
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的考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核心价值。然而,在科技挂帅与成本效率的管理氛围下,师生关系随之引起巨大改变。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一个良师必须有广泛的科学知识,更必须富于对人性的关怀,并且具有终身学习、与时并进的能力及态度。这意味着,高校教师除了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外,更应该强调人际沟通、伦理观念、利他主义、勇于负责等理念,并落实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简而言之,塑造“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是达成“以本为本”育人主张的重要路径。
(二)以学为本,打造一流课堂教学
从“教”和“学”层面看,达成“以本为本”的育人主张,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但在教与学的互动历程中,师生一直处于信息处理及做决定的动态中,并且以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互动思考与决定最为急迫(郑宇梁,2006)。由此可看出,在教学进行中,影响教师做决定的主要线索是学生行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也提倡,教师应协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給他们一个答案,教师可以“问问题”、提供“小暗示”,使学生注意到不寻常或容易忽视的信息,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鹰架。在此种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促成的角色,激励学生发挥知识构建的主体地位。
(三)以研为本,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
在以外部资源投入为依托、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与困境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周磊和荀振芳(2018)以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判断高校学科竞争力发现,科研团队是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资源。究其原因为:教师能以“研究者”的角色加强学术交流,为凝练专业特色集聚内部资源;亦能以学生成长创新为核心培养机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三、“以本为本”理念融入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以本为本”理念融入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性教学将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结合,构建“以学为本”的科教融合理论体系,恰好能呈现“重视精神文化塑造”“以学生为中心”“以高水平科研凝练学科特色”这一特点。这主要体现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中:一是教学目标从知识掌握延伸至能力和人格养成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走向研究性教学体系;三是教学方法从传授式教学走向探究性教学转变;四是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向鼓励学生参与;五是教学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韦冬余,2018)。。正是由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能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分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以及融合高校教师的科研育人性与教学研究性。因此,在“以本为本”教育理念下,研究性教学符合的做有研究的本科教学、做有水平的本科教学等本质要求。
(二)“以本为席”理念融入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目前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研究型教学并未形成真正共识,根本原因是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认识存在三类误区:一是将其定位于教学理论创新,这无形中扩大了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层次和涵盖范围;二是将其混同于教学方法改革,这种倾向容易挤压师生的主体性空间和创造力;三是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大学教改,其活动过程仍然难以避免跌入社会本位的“自上而下”模式和知识本位的“白下而上”模式的窠臼(周光礼和黄露,2015;王务均和王洪才,2018)。事实上,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种已存的实然状态,而是一种应然的主观建构和人本主义。特别是在“以本为本”的育人战略目标下,研究性教学应针对具体学科和科目,衍生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结合、研究性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继而助推学科建设使命与人才培养诉求的有效融合。 四、“以本为本”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的素质教育,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具体运用能力(陈淑昕等,2018)。而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方面,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动机等;客观教学环境方面,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陈琴和张德容,2018)。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一部分具有系统学术思维与科研素养的学术型人才。按照“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改革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维度凸显“以本为本”的育人主张。
(一)梳理理论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依托实验课激发学生参与知识构建
公共管理是既强调理论又强调应用性的学科。为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两步走的策略:一是运用人本主义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公共管理学科逻辑,把原有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整合,并形成公共管理学课程群、政治学课程群、政策学课程群、经济学课程群、法学课程群、社会学课程群等理论课程群知识体系;二是根据公共管理的实践需求,依托《公共政策学》《电子政务》《SPSS软件应用》等实验课激励学生发挥知识构建者的主体地位。
(二)全面整合组织内外部科研资源,深化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内生机制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标准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在这个充满博弈的过程中,众多高校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是把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战略性决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把科研水平提升作为核心推力,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这反映出,高水平学科建设最终取决于专业团队成员的科研资源积累水平。那么,在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团队建设为中心,以学科特色凝练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内生机制。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打造一流课堂教学
采用多元化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根据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型教学可采取“模拟现场教学”“研究型一启发式联合教学”以及“学术导师制”等方式。其中,“模拟现场教学”是以案例、问题分析为逻辑,将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面目”当场展示,并引导学生做出客观分析;“研究型一启发式联合教学”是全面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凝练学科特色,依托研究团队授课制挑战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认知自我、肯定自我和激励自我的人格培养过程起到积极作用。“学术导师制”是以高水平课题为载体,以挑战杯、“互联网 ”等赛事为平台,强化科教融合。但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为此,教学团队还需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不断地依托网络在线答疑、教学论坛等功能及时补充相关学科发展的新信息。
(四)引入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师生间的交互性
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的主要功效是协助各教学单位进行持续品质改善,并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基于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中,我们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学相关机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形,达成学生学习成效的辅导机制与执行追踪;二是了解教学成效及自我评量、改善发展机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形,达成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續改善机制;三是充分纳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运用人本主义与教学设计理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使研究型教学改革更具有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四是实施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引导机制,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做有温度的本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