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备课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要充分发挥有效备课的功效,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在备课形式上,要妥善处理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关系
我校倡导的备课模式有以下六个流程,即整体规划,量化分工;悉心钻研,编写精案;集体研讨,打造“精品”;个体修改,凸显个性;使用教案,完善提升;及时反思,梳理总结。
在备课流程中,笔者认为要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1.在集体备课中也要渗透个人备课
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形成规范的、有效的教案。否则,集体备课就会流于形式,成为“一言堂”,无法使教师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2.课堂实践是预设教案的实施和验证
虽然进行了备课,但也会在课堂教学中碰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应对,及时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理这些突发情况。
3.教后反思环节之后还应该备课
对于教师来说,教后反思主要是对教学中所用到的有关知识和原理进行再认识,进而总结出规则、规律和特点。
二、在备课主体上,要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的备课把教师和教材放在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削弱了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每个问题和情境。因此,换位思考是有效备课的重要方面。
1.换位思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在备课时,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识来判断学生的需求,往往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得累,而且课堂效率很低。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准备略微有些难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换位思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习惯性地用教师的目光去审视课堂、占领课堂,也不要以教师的头脑来度量学生。而应该在备课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喜好。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遵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习方式要多样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在备课内容上,要妥善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学生只有经过了听、悟、练的学习过程,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精讲、精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精讲,教师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识能力,为学生的“学”服务;精练的前提是教师对作业的精选,在选好作业题后,教师要自己先把题目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过去那种“课内不足课外补”“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合理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四、在备课内容上,要妥善处理好“教案”与“学案”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然后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做练习,这种授课形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授课形式由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四个步骤组成。实践证明,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它发挥功效,在备课时,教师就要真正实现“教学合一”,解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三位一体的问题。
五、在备课目标上,要妥善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通常我们会认为,“知识与技能”是知识点,“过程与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思想教育的内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但是,“知识与技能”虽然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指导,也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的催化剂,只有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学生的情感才能逐渐被激发出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如何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信。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河东中学)
一、在备课形式上,要妥善处理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关系
我校倡导的备课模式有以下六个流程,即整体规划,量化分工;悉心钻研,编写精案;集体研讨,打造“精品”;个体修改,凸显个性;使用教案,完善提升;及时反思,梳理总结。
在备课流程中,笔者认为要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1.在集体备课中也要渗透个人备课
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形成规范的、有效的教案。否则,集体备课就会流于形式,成为“一言堂”,无法使教师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2.课堂实践是预设教案的实施和验证
虽然进行了备课,但也会在课堂教学中碰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应对,及时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理这些突发情况。
3.教后反思环节之后还应该备课
对于教师来说,教后反思主要是对教学中所用到的有关知识和原理进行再认识,进而总结出规则、规律和特点。
二、在备课主体上,要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的备课把教师和教材放在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削弱了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每个问题和情境。因此,换位思考是有效备课的重要方面。
1.换位思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在备课时,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识来判断学生的需求,往往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得累,而且课堂效率很低。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准备略微有些难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换位思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习惯性地用教师的目光去审视课堂、占领课堂,也不要以教师的头脑来度量学生。而应该在备课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喜好。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遵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习方式要多样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在备课内容上,要妥善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学生只有经过了听、悟、练的学习过程,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精讲、精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精讲,教师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识能力,为学生的“学”服务;精练的前提是教师对作业的精选,在选好作业题后,教师要自己先把题目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过去那种“课内不足课外补”“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合理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四、在备课内容上,要妥善处理好“教案”与“学案”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然后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做练习,这种授课形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授课形式由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四个步骤组成。实践证明,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它发挥功效,在备课时,教师就要真正实现“教学合一”,解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三位一体的问题。
五、在备课目标上,要妥善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通常我们会认为,“知识与技能”是知识点,“过程与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思想教育的内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但是,“知识与技能”虽然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指导,也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的催化剂,只有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学生的情感才能逐渐被激发出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如何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信。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河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