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为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保障。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加,加剧了环境问题。在强调低碳经济的现代化社会,应该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环保工作,针对竣工验收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采取一定对策,促进建设施工的绿色化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针对当前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环保验收;竣工验收;问题;解决建议
建设项目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十年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建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是项目完成后进行环境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辨别整个项目施工是否环保最为关键的一环,依照工作流程应该依次进行生产核查、监测以及项目验收。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表明了该项目是否严格执行了“三同时”标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伴随着社会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视加深,在新时期要重新认识竣工环保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助力建设行业和环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1 建设项目企业环保意识不强
根据当前的建设行业来看,很多建设企业并不熟悉环保验收的工作流程,缺乏对建设环保竣工验收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导致实际上存在很多建设项目没有满足建设环保标准。而一些地区政府机构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建设行业后期资金匮乏,无法有效落实竣工验收工作。再者很多建设企业没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措施,使得最后在验收过程中资源匮乏,降低了建设项目质量与效率。
1.2 设计产能不合理
污染物产生量随产能增加而增加,生产过程中项目生产设施运行负荷的高低对项目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影响较大。虽然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对验收工况并未作出具体要求,仅要求应在确保主体工程调试工况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同时目前暂无文件对涉及排放总量核算时是否需要折算验收工况进行规定,这就给目前自主验收工作带来困扰。鉴于产能与产污间的正相关,以及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考核管理规定下,建议目前现阶段自主验收工作,除水泥等行业对验收工况有明确规定按规定执行外,其它行业建议仍应确保验收工作在75% 以上。运行工况的高低问题来源于设计产能,在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经常发现建设单位的环评报告中提供的产能数据背离实际,依据环评建设的产线无法达到环评中的产能从而致使在开展验收监测期间无法保证合理的验收工況。
1.3设计环保设施处理效率随意化
企业的排污行为不仅要保证排放浓度达标还要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达标,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也列入企业环保管理要求。在环评阶段,对于VOCs 的治理,选择 UV 光解、低温等离子成为现行环评中污染治理技术的多数。纵使各设备厂家均宣传相关设备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但并无明确技术参数证明,在实际运行中,系统内废气的停留时间、走向、设备的运转负荷(UV 光解灯管多数量、功率的高低、活性炭更换周期、更换量等)都对最终的去除率存在较大影响。在开展验收监测和日常监测中,我们也发现UV 光解、低温等离子等废气处理设施处理效率往往低于50%,效果很不理想,无法达到环评90% 以上的处理效率要求。原环境保护部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中也将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被列为低效技术治污。
2 解决建议
为顺利完成验收,需要全过程规范建设行为,建议建设单位有条件情况下尽量委托有资质的正规环保工程单位对项目环保工程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设备,保证设备的质量,为污染物的收集和去除效率提供基础保障。在现阶段开展自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除去涉及重大变更问题需要重新履行环评手续外,验收的停滞原因主要在排放总量问题上。关于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总量超标问题,生态环境部在部长信箱中已给出答复,环境影响后评价和改进措施成为建设单位可走的两条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企业完善环评材料,提出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申请合理的总量需求;如果不行,需要改善措施,本文以气态污染物为例给出一些建议参考,希望能给企业提供解决现行问题思路。依照排放总量= 排放浓度× 标干流量× 排放时间,为满足总量达标问题,可从降低排放浓度、降低标干流量、降低排放时间三方面考虑。
2.1降低标干流量
环境监测对监测点位的布设有严格要求,在企业环保设施实际安装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施工水平、管理要求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现场管道及风机安装往往安装非常不合理,对实际风向、风阻等动力学因素考虑缺乏科学性,导致管道内存在明显局部涡流影响,无法布设符合规范的监测点位,流量监测值不具代表性。为规范监测结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合理选配风机,保证收集效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风量风机。
(2)通过改造管路,使得管路距离缩短或阻力减少,使得在相同工况下低的标干流量也能达到收集废气的作用。
2.2减少排放时间
环评中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行,通常选用每年工作300 天,每天工作8 小时。在核算企业实际排污行为时,选用的计算时间应该是指企业涉及产物点、排污处理设施运行或末端实际排污行为时间,而不是企业的日常工作时间,所以核算企业排污总量时,应真实调查企业的生产及污染治理运行时间。
3 结语
致使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停滞的原因众多,集中表现为浓度、总量及重大变更等问题。为使自主验收更具可操作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制定更具指导性的验收技术规范、方法、规章等。
(2)全过程重视项目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等环节,委托正规的环评单位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环评单位保持深入沟通,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仔细核实提供的基础数据,确保提供数据的合理性。
(3)探寻合理的总量控制指标,应以合理的环评预测值为参考,划定可行的总量控制指标。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治良(1984.12-),男,汉,四川南充,工程师,四川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工程,环境管理。
第二作者:郭姗姗(1989.11-),女,汉,内蒙古赤峰,工程师,四川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管理。
*通讯作者:邱伟(1987.07-),男,汉,四川内江,工程师,四川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
关键词:建设工程;环保验收;竣工验收;问题;解决建议
建设项目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十年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建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是项目完成后进行环境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辨别整个项目施工是否环保最为关键的一环,依照工作流程应该依次进行生产核查、监测以及项目验收。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表明了该项目是否严格执行了“三同时”标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伴随着社会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视加深,在新时期要重新认识竣工环保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助力建设行业和环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1 建设项目企业环保意识不强
根据当前的建设行业来看,很多建设企业并不熟悉环保验收的工作流程,缺乏对建设环保竣工验收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导致实际上存在很多建设项目没有满足建设环保标准。而一些地区政府机构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建设行业后期资金匮乏,无法有效落实竣工验收工作。再者很多建设企业没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措施,使得最后在验收过程中资源匮乏,降低了建设项目质量与效率。
1.2 设计产能不合理
污染物产生量随产能增加而增加,生产过程中项目生产设施运行负荷的高低对项目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影响较大。虽然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对验收工况并未作出具体要求,仅要求应在确保主体工程调试工况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同时目前暂无文件对涉及排放总量核算时是否需要折算验收工况进行规定,这就给目前自主验收工作带来困扰。鉴于产能与产污间的正相关,以及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考核管理规定下,建议目前现阶段自主验收工作,除水泥等行业对验收工况有明确规定按规定执行外,其它行业建议仍应确保验收工作在75% 以上。运行工况的高低问题来源于设计产能,在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经常发现建设单位的环评报告中提供的产能数据背离实际,依据环评建设的产线无法达到环评中的产能从而致使在开展验收监测期间无法保证合理的验收工況。
1.3设计环保设施处理效率随意化
企业的排污行为不仅要保证排放浓度达标还要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达标,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也列入企业环保管理要求。在环评阶段,对于VOCs 的治理,选择 UV 光解、低温等离子成为现行环评中污染治理技术的多数。纵使各设备厂家均宣传相关设备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但并无明确技术参数证明,在实际运行中,系统内废气的停留时间、走向、设备的运转负荷(UV 光解灯管多数量、功率的高低、活性炭更换周期、更换量等)都对最终的去除率存在较大影响。在开展验收监测和日常监测中,我们也发现UV 光解、低温等离子等废气处理设施处理效率往往低于50%,效果很不理想,无法达到环评90% 以上的处理效率要求。原环境保护部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中也将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被列为低效技术治污。
2 解决建议
为顺利完成验收,需要全过程规范建设行为,建议建设单位有条件情况下尽量委托有资质的正规环保工程单位对项目环保工程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设备,保证设备的质量,为污染物的收集和去除效率提供基础保障。在现阶段开展自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除去涉及重大变更问题需要重新履行环评手续外,验收的停滞原因主要在排放总量问题上。关于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总量超标问题,生态环境部在部长信箱中已给出答复,环境影响后评价和改进措施成为建设单位可走的两条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企业完善环评材料,提出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申请合理的总量需求;如果不行,需要改善措施,本文以气态污染物为例给出一些建议参考,希望能给企业提供解决现行问题思路。依照排放总量= 排放浓度× 标干流量× 排放时间,为满足总量达标问题,可从降低排放浓度、降低标干流量、降低排放时间三方面考虑。
2.1降低标干流量
环境监测对监测点位的布设有严格要求,在企业环保设施实际安装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施工水平、管理要求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现场管道及风机安装往往安装非常不合理,对实际风向、风阻等动力学因素考虑缺乏科学性,导致管道内存在明显局部涡流影响,无法布设符合规范的监测点位,流量监测值不具代表性。为规范监测结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合理选配风机,保证收集效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风量风机。
(2)通过改造管路,使得管路距离缩短或阻力减少,使得在相同工况下低的标干流量也能达到收集废气的作用。
2.2减少排放时间
环评中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行,通常选用每年工作300 天,每天工作8 小时。在核算企业实际排污行为时,选用的计算时间应该是指企业涉及产物点、排污处理设施运行或末端实际排污行为时间,而不是企业的日常工作时间,所以核算企业排污总量时,应真实调查企业的生产及污染治理运行时间。
3 结语
致使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停滞的原因众多,集中表现为浓度、总量及重大变更等问题。为使自主验收更具可操作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制定更具指导性的验收技术规范、方法、规章等。
(2)全过程重视项目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等环节,委托正规的环评单位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环评单位保持深入沟通,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仔细核实提供的基础数据,确保提供数据的合理性。
(3)探寻合理的总量控制指标,应以合理的环评预测值为参考,划定可行的总量控制指标。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治良(1984.12-),男,汉,四川南充,工程师,四川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工程,环境管理。
第二作者:郭姗姗(1989.11-),女,汉,内蒙古赤峰,工程师,四川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管理。
*通讯作者:邱伟(1987.07-),男,汉,四川内江,工程师,四川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