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组)进行治疗的23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28~60(41.57±8.29)岁;NISS评分18~40(27.70±5.44)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早期确定性治疗技术(ETC组)的27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19~55(38.33±9.99)岁;NISS评分20~43(31.07±6.46)分。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ICU复苏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DCO组患者存活2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术后钉道感染)。ETC组患者存活25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后钉道感染,1例术后伤口感染,2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DCO组的术中输血量、ICU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与ET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骨折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小ICU恢复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甲减患者伴心脏损害时,心壁增厚,心肌内不规则点状回声,室壁运动普遍降低,射血分数(EF)降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上主动脉瓣口、二尖瓣口血流加速度、峰值流速减低,提示收缩和舒
回顾分析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结果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表现为肌层内有散在或局限分布的出血小囊,边界不清,周围无晕环,无球体感。外在性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