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如何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师如何建立新的中学教学观?这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迅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新化学教学理念,改进化学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师的变是基础,态度决定高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领者,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教材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讲无所谓新旧。新课程只是相对于教师来讲变化了,因此教师的改变是课改进行的基础。只有教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新课程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1、教师自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领者,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需仰视才见。教师上课教的就是正确的,学生只要记住、会做题就是学习最高境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迫使教师要接受“洗脑”。教师要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从传统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传统的知识占有者变成动态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有进步的动力。
2、教师自强,加强自身知识学习。教师要从容应对新情况的教学,就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而现在的实际是教师必须拥有一条流动的江河。教师首先要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社会、生活、教学中相关的知识。只有当自己的底气变足,教师才会拥有当然的自信,才能从容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种要长期积累的资源,教师只有不断的投入,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的教学灵感。
二、策略的变化是保障,内容重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化学内容的学习上更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和问题;在化学的学习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教学目标实现上达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目标实现;在考评体系上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在教学场所上实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巨大改变。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化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教材不同与老教材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三维目标的确定。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现在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要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教材来完成这两项内容,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知识链接、化学史的内容、化学与科技等知识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生的人格培养融入化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只重视知识掌握的局面。
2、改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中,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采用学生“档案式”管理模式。学生在入学就建立自己学习档案、活动档案。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每节课都有小组评价成绩和自己的表现情况归纳,每周小组内都有本周情况归纳;任课教师会对学生的“导学练”检查完成情况做出总结,每周教师也有每位学生的表现总结;班主任会对学生的管理也做出总结。每周班会时间汇总,每月汇总,每学期汇总。在假期的时候,学生还有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情况总结和社区活动总结。对于任课教师来讲,学生的每个模块的成绩认定就有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核成绩组成,综合成绩认定还要有研究性学习成绩。
三、学生的变化是主体,量变引起质变。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的突出变化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育人是教育不变的主旋律,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而育人的重要性应位于第一位。德育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关注的内容。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应将育人工作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新课程在实施中,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应时刻将德育工作融合于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问题意识。课堂的主导是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采取的一切措施,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吸收,合理的使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讲,也要努力改变原来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导学自主”教学模式中,教师建议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要从问题情境中,首先要自主思考,然后就要和别的同学分工合作,从探讨中、从合作中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养成好的习惯之后,也就能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的被挖掘,从而更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的需求。
一、教师的变是基础,态度决定高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领者,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教材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讲无所谓新旧。新课程只是相对于教师来讲变化了,因此教师的改变是课改进行的基础。只有教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新课程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1、教师自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领者,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需仰视才见。教师上课教的就是正确的,学生只要记住、会做题就是学习最高境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迫使教师要接受“洗脑”。教师要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从传统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传统的知识占有者变成动态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有进步的动力。
2、教师自强,加强自身知识学习。教师要从容应对新情况的教学,就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而现在的实际是教师必须拥有一条流动的江河。教师首先要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社会、生活、教学中相关的知识。只有当自己的底气变足,教师才会拥有当然的自信,才能从容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种要长期积累的资源,教师只有不断的投入,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的教学灵感。
二、策略的变化是保障,内容重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化学内容的学习上更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和问题;在化学的学习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教学目标实现上达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目标实现;在考评体系上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在教学场所上实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巨大改变。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化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教材不同与老教材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三维目标的确定。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现在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要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教材来完成这两项内容,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知识链接、化学史的内容、化学与科技等知识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生的人格培养融入化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只重视知识掌握的局面。
2、改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中,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采用学生“档案式”管理模式。学生在入学就建立自己学习档案、活动档案。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每节课都有小组评价成绩和自己的表现情况归纳,每周小组内都有本周情况归纳;任课教师会对学生的“导学练”检查完成情况做出总结,每周教师也有每位学生的表现总结;班主任会对学生的管理也做出总结。每周班会时间汇总,每月汇总,每学期汇总。在假期的时候,学生还有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情况总结和社区活动总结。对于任课教师来讲,学生的每个模块的成绩认定就有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核成绩组成,综合成绩认定还要有研究性学习成绩。
三、学生的变化是主体,量变引起质变。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的突出变化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育人是教育不变的主旋律,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而育人的重要性应位于第一位。德育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关注的内容。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应将育人工作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新课程在实施中,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应时刻将德育工作融合于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问题意识。课堂的主导是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采取的一切措施,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吸收,合理的使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讲,也要努力改变原来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导学自主”教学模式中,教师建议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要从问题情境中,首先要自主思考,然后就要和别的同学分工合作,从探讨中、从合作中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养成好的习惯之后,也就能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的被挖掘,从而更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