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去年农村信息化市场锣鼓喧天的景象吗?今年,这种现象一去无踪。
短短一年时间,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上周,本报与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在沈阳举办了“三电合一”暨新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论坛。在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委信息化工作负责人交流过程中,老贾深深地发现,在农村这个命题上,整个信息产业——严格地说,是曾经锣鼓喧天的信息产业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这个死胡同是由三个方向的阻力造成的。
第一个阻力,有些政府部门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上的“政绩心态”,导致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非持续性发展。一些政府部门虽然在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却始终抱着“政府主导”的思路,考虑自己的利益太多,而没有尊重产业一方(企业)的利益;在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规划上,就没有考虑到如何让企业在参与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得好处;在很多制度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没有考虑到让企业能够通过与政府一起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而在农村市场扎根,让农村市场真正地走上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这直接导致了企业不愿意跟着政府玩。
农村市场是一片广阔天地,政府的带头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光靠政府“扶贫”是无法把现在的农村转变为“新农村”的。国家领导一重视,各级政府闻风而动,要抢第一个,要声音最大。转过年去,没人再干这个事情了,去年的事情白做了。企业跟着走了一圈,再也没人帮它了。伤心之后,不再跟着玩。
第二个阻力来自于产业一方对农村市场的战略投资眼光。在一些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方面采取了“非持续性发展”的思路的同时,不可否认地,一些企业也“不冷静地”采取了“非持续性发展”的思路。一种企业认为跟着政府走,能捞就捞点;一种企业本身的资源配置根本还没有准备到可以长期扎根农村市场的份上,抱着维护政府关系的思路去做农村;还有一种企业虽然资源配置可以到位,但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现状,不得不临时性地放缓农村布局。种种因素,导致了去年火得一塌糊涂、今年冷得一塌糊涂的局面。
第三个阻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各种农村信息化的积极参与者们,显然缺乏对农村信息化现状和突破口的准确分析。比如,农村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服务和方法?农村信息化的层次、演进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农村信息化的现状是什么?
农村命题是一个大命题。在经过田间地头的时候,看着漫山遍野的农作物、蔬菜大棚、乡镇企业,我常想,如果政府部门与企业能够真正与农村打成一片,农村信息化与新农村又能有多远呢?
短短一年时间,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上周,本报与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在沈阳举办了“三电合一”暨新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论坛。在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委信息化工作负责人交流过程中,老贾深深地发现,在农村这个命题上,整个信息产业——严格地说,是曾经锣鼓喧天的信息产业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这个死胡同是由三个方向的阻力造成的。
第一个阻力,有些政府部门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上的“政绩心态”,导致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非持续性发展。一些政府部门虽然在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却始终抱着“政府主导”的思路,考虑自己的利益太多,而没有尊重产业一方(企业)的利益;在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规划上,就没有考虑到如何让企业在参与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得好处;在很多制度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没有考虑到让企业能够通过与政府一起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而在农村市场扎根,让农村市场真正地走上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这直接导致了企业不愿意跟着政府玩。
农村市场是一片广阔天地,政府的带头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光靠政府“扶贫”是无法把现在的农村转变为“新农村”的。国家领导一重视,各级政府闻风而动,要抢第一个,要声音最大。转过年去,没人再干这个事情了,去年的事情白做了。企业跟着走了一圈,再也没人帮它了。伤心之后,不再跟着玩。
第二个阻力来自于产业一方对农村市场的战略投资眼光。在一些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方面采取了“非持续性发展”的思路的同时,不可否认地,一些企业也“不冷静地”采取了“非持续性发展”的思路。一种企业认为跟着政府走,能捞就捞点;一种企业本身的资源配置根本还没有准备到可以长期扎根农村市场的份上,抱着维护政府关系的思路去做农村;还有一种企业虽然资源配置可以到位,但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现状,不得不临时性地放缓农村布局。种种因素,导致了去年火得一塌糊涂、今年冷得一塌糊涂的局面。
第三个阻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各种农村信息化的积极参与者们,显然缺乏对农村信息化现状和突破口的准确分析。比如,农村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服务和方法?农村信息化的层次、演进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农村信息化的现状是什么?
农村命题是一个大命题。在经过田间地头的时候,看着漫山遍野的农作物、蔬菜大棚、乡镇企业,我常想,如果政府部门与企业能够真正与农村打成一片,农村信息化与新农村又能有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