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个重大课题,客观上要求工会组织要适应转型的需要,工会组织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转型这一根本特征去深入研究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怎样扮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角色更加凸显。
需求结构转型要利益重整
面对需求结构的转型工会首先要理清思路。这种思路必须建立在实现需求结构的转型,达到“从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变,就需要以社会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为基础。这就势必涉及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作为一个架构来重新配置的问题。亦即一方面从再分配环节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结构合理入手,同时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的“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结构的配置;另一方面调整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职工倾斜的政策力度,同时调整资本要素所得和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制度。
其次是围绕需求结构的转型,工会在收入分配方面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以初次分配为重点。以工资平等协商制度的建立为抓手,建立劳动者报酬合理增长的保障机制。积极促进政府推进劳动报酬平等协商机制的建立,明确协商的主体、重点、内容、代表等。同时依法强化工会的协商地位,提高工会平等协商能力。二是以再分配为重点。抓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底线公平和制度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核心,统筹协调社会收入再分配。例如: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工会要督促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制度对接,重点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三要以收入分配调节为重点。从我国的实践看,对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的财税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已成为新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此,工会在协助政府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改变个人所得税以工薪群体承担为主的局面方面建言献策。
产业结构转型要群体凝聚
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于职工所处行业、收入、教育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岗位及生产的社会关系不同,直接导致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在利益分配、社会地位、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方面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工人阶级内部群体分化的长期存在,也必然会导致不同群体对传统意义的工会在认同上出现偏差,动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工会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视野看待这种变化。也就是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当前劳动关系出现的诸多新特点,随着职工内部利益的多元化,工会要有效地进行利益整合,从而解决工会“代表力”的问题;随着职工内部成员经济独立性的增大,工会要增强感召力,不断提高凝聚力;随着职工内部不同群体、不同利益要求差异的加大,工会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群众团体的作用,不断增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随着职工内部部分成员的相对贫困化,工会要做好维护和保障工作,使职工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较好维护,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随着职工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三高”群体的队伍正逐渐增加,他们的需求已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有很大的不同,工会要改进工作方法,调整活动方式及运行机制;随着职工就业方式的多元化,职工属地化管理、“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工会要扩大工作覆盖面,把尽可能多的职工吸纳到自己组织中来。
要素结构转型要素质全面
素质,唯全面才能过硬,唯过硬才能体现全面。实践证明,职工素质是个集合体。只有各项要素都过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否则,任何一项要素不过硬,不是难以成大才,便是难以胜大任。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因素,也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经济结构要成功转型,须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职工,全面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工会要从自身的性质、特点、职能和优势出发,找准工作角度,积极发挥作用。
一要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之父、当代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有一句名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群体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在人才要素成为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精一门、会一门、学一门”是素质全面的起码要求,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因此,要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必须将创建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二要成为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的组织。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职工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的成败与否,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也有义务依法为职工提供发展机会。工会要协助企业参与职工教育培训管理。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和职工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
三要成为具有群众性特征的组织。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须体现群众性这一本质特点。首先,要为职工构筑学习的活动平台,吸引职工广泛参与。譬如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选树?“金牌工人”“技术明星”等先进学习典型,使大批岗位成才的优秀职工脱颖而出;其次,要给职工提供学习的场所,须不断完善“职工书屋”建设,发挥其应有的阵地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激励等机制,确保教育培训的长期、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劳动力资本参与分配的机制,从而使按要素分配真正得以全面实现。
需求结构转型要利益重整
面对需求结构的转型工会首先要理清思路。这种思路必须建立在实现需求结构的转型,达到“从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变,就需要以社会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为基础。这就势必涉及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作为一个架构来重新配置的问题。亦即一方面从再分配环节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结构合理入手,同时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的“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结构的配置;另一方面调整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职工倾斜的政策力度,同时调整资本要素所得和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制度。
其次是围绕需求结构的转型,工会在收入分配方面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以初次分配为重点。以工资平等协商制度的建立为抓手,建立劳动者报酬合理增长的保障机制。积极促进政府推进劳动报酬平等协商机制的建立,明确协商的主体、重点、内容、代表等。同时依法强化工会的协商地位,提高工会平等协商能力。二是以再分配为重点。抓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底线公平和制度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核心,统筹协调社会收入再分配。例如: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工会要督促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制度对接,重点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三要以收入分配调节为重点。从我国的实践看,对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的财税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已成为新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此,工会在协助政府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改变个人所得税以工薪群体承担为主的局面方面建言献策。
产业结构转型要群体凝聚
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于职工所处行业、收入、教育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岗位及生产的社会关系不同,直接导致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在利益分配、社会地位、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方面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工人阶级内部群体分化的长期存在,也必然会导致不同群体对传统意义的工会在认同上出现偏差,动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工会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视野看待这种变化。也就是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当前劳动关系出现的诸多新特点,随着职工内部利益的多元化,工会要有效地进行利益整合,从而解决工会“代表力”的问题;随着职工内部成员经济独立性的增大,工会要增强感召力,不断提高凝聚力;随着职工内部不同群体、不同利益要求差异的加大,工会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群众团体的作用,不断增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随着职工内部部分成员的相对贫困化,工会要做好维护和保障工作,使职工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较好维护,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随着职工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三高”群体的队伍正逐渐增加,他们的需求已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有很大的不同,工会要改进工作方法,调整活动方式及运行机制;随着职工就业方式的多元化,职工属地化管理、“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工会要扩大工作覆盖面,把尽可能多的职工吸纳到自己组织中来。
要素结构转型要素质全面
素质,唯全面才能过硬,唯过硬才能体现全面。实践证明,职工素质是个集合体。只有各项要素都过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否则,任何一项要素不过硬,不是难以成大才,便是难以胜大任。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因素,也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经济结构要成功转型,须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职工,全面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工会要从自身的性质、特点、职能和优势出发,找准工作角度,积极发挥作用。
一要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之父、当代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有一句名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群体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在人才要素成为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精一门、会一门、学一门”是素质全面的起码要求,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因此,要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必须将创建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二要成为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的组织。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职工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的成败与否,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也有义务依法为职工提供发展机会。工会要协助企业参与职工教育培训管理。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和职工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
三要成为具有群众性特征的组织。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须体现群众性这一本质特点。首先,要为职工构筑学习的活动平台,吸引职工广泛参与。譬如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选树?“金牌工人”“技术明星”等先进学习典型,使大批岗位成才的优秀职工脱颖而出;其次,要给职工提供学习的场所,须不断完善“职工书屋”建设,发挥其应有的阵地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激励等机制,确保教育培训的长期、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劳动力资本参与分配的机制,从而使按要素分配真正得以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