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详细分析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受区域地质构造及岩层的共同控制。其中矿区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通过研究大平掌北东翼矿体及岩层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区内的地质找矿工作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
【关键词】 金属矿床 控矿构造 地质找矿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以西直线距离约43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矿区的地理坐标范围是:北纬22°46′45″—22°47′59″,东经100°30′18″—100°31′38″。矿区至普洱市区总运距约110公里,矿区至思澜公路为36公里为柏油公路,剩余75公里为思澜二级主干道,交通非常便利。
1区域地质背景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跟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整合处,属于澜沧江火山岩带南段。矿区出露有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泥盆系和元古界地层。区域内褶皱总体呈复背斜,由西往东有次级褶曲发育,主要有打滚-江桥向斜、龙洞河背斜、大平掌背斜、芒海背斜、碧安向斜。断裂主要以北北西向澜沧江断裂和酒房断裂为主。规模大,主要以逆断层为主,呈现出纵向断裂,互相切割的特点。
大平掌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出露有侵入岩及火山喷出岩,岩浆活跃期从海西期延伸至喜山期。酒房断裂以西分布有侵入岩,在澜沧江断裂带和酒房断裂之间则主要分布为火山岩。
图(1)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构造地质图
2矿区构造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总体呈现为北北西走向的背斜构造(大平掌背斜),因受后期火山岩活动的侵入破坏,背斜形态极不规整,根据大平掌主采区0-10号勘探线揭露的大凹子(DCd)岩层产状显示,仅为北东翼一侧。总的以断裂构造为主,大平掌矿区夹持于区域上的酒房断裂(F10)、李子树断层(F4)之间。
其区域内三大主要控矿构造特征如下:
(1)酒房断裂(F10):酒房断裂是区域性逆断层,位于大平掌矿区的南西角,产状50-70°∠80-85°,矿区揭露长度约为6千米。
(2)李子树断层(F4):位于大平掌矿区东侧,横穿整个大平掌矿区,长约12千米。F4断层总体走向300°,倾向北东,倾角67~70°。该断层呈现为东盘下降,西盘上升的正断层,是控制大平掌矿区火山岩分布的主要构造。
(3)大平掌断层(F3):位于大平掌矿区中部,断层长约1.6千米,走向340°,倾向250°,倾角57°。断层两侧呈挤压破碎现象,阶步、擦痕等出现在断层面上,F3断层是西盘上升,东盘下降的逆冲式断层。
3 岩浆岩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处于大凹子火山岩组中,火山岩类型极为复杂,以火山碎屑岩及中酸性熔岩为主。其中,英安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流纹英安岩、安山玄武岩、细碧岩、英安安山岩、火山碎屑熔岩、沉凝灰岩、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是常见的岩石类型。
4 围岩蚀变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的蚀变组合及蚀变产生的褪色蚀变带,与矿化关系非常密切,可作为该区域范围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层。
5 矿体地质
大平掌矿区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以硫化矿为主,氧化矿偏少。根据矿石中的有用组分含量,分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和网脉浸染状铜矿石。两种矿石在产状、形态、成份、结构、有用组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6 矿体特征
6.1 块状硫化物矿体特征
块状硫化物矿体受火山岩侵入和构造的影响,沿主采坑中部0号勘探线东侧呈北西向断续分布,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分布在细脉浸染状铜矿石之上,顶板英安岩之间分布有凝灰岩,接触面呈波状。矿体与顶板不同岩性直接接触,界线分明;底板与细脉浸染状铜矿石矿或流纹斑岩(角砾)接触,界线突变分明。矿石组分多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伴生的金、银含量也较高。矿石为致密块状构造,局部为条纹条带构造,显示出沉积的特征。
6.2 网脉浸染状铜矿石矿体特征
(1)主要分布在大平掌矿区的7—20 号勘探线间,形态呈中间厚,边部薄的透镜状-饼状,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2)网脉浸染状铜矿体产于大凹子组一段上部的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铜矿化呈浸染状和网脉状分布,与含矿围岩呈明显的交切关系,受岩性控制不明显。两种矿体剖面形态如图(2)、(3)、(4)所示。
7 深部西北翼矿体预测
从大平掌铜多金属区域构造地质图及6、8、10号勘探线剖面图上研究分析,大平掌的矿体形态呈一被破坏的背斜,目前发现的仅为残存的北东翼矿体,西北翼矿体因受构造破坏错断于其他位置。
从区域构造地质图中分析,由于板块作用,区域地层挤压作用使得区域内呈北西向构造。侏罗纪花开左组(J/2h)包裹着泥盆-石炭系大凹子组(DCd)地层。受地球应力的影响,花开左组地层俯冲在大凹子组地层之下,使得大凹子组地层隆起。从而使得最初火山热液喷流赋存的大平掌矿体发生挤压、错段、变形,只剩下现今的北东翼矿体。而西北翼矿体则由于花开左组地层的俯冲作用,埋设于更深的地表之下如图(5)所示。结合北东翼揭露的矿体,推断大平掌西北翼深部存在大规模矿体产出的可能,是今后大平掌深部探矿的有利靶区。
8 结论及找矿方向预测
通过对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资料的整理及收集,结合长期在露天采区中不断揭露的地质现象,大平掌铜多金属矿西北翼深部存在以下几种地质找矿可能:
(1)区域地质构造对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平掌断裂及酒坊断裂对于破矿作用最为显著,产生了大平掌矿体发生滑移破坏。在将来的地质工作中若加大对大平掌西北翼深部断层构造的追索,有可能会发现深埋的隐伏矿床。
(2)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大凹子组地层,为含矿海相火山岩地层,矿区及其外围相关类似矿点均产于该套地层中。因此,大凹子组地层为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层指示。在西北翼加大对大凹子组地层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平掌地区矿床特征。
(3)大平掌铜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喷流沉积型矿床,大平掌矿区多组断层交汇处是热液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喷流式成矿作用主要部位。因此,追寻酒房大断裂大平掌段西北翼的断层构造,可作为寻求大平掌式铜多金属矿喷流成矿地段的有效途经。
(4)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重晶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其中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的蚀变组合及蚀变产生的褪色蚀变带,与成矿关系极为紧密,在西北翼追索各项围岩蚀变情况,可作为探寻大平掌式铜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方法。
参考文献:
[1]侯德义等.1998.11 矿山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2]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 2011年大平掌铜矿储量核实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1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4] 陈炳蔚.1991.三江地区主要大地构造问题及其与成矿关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
【关键词】 金属矿床 控矿构造 地质找矿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以西直线距离约43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矿区的地理坐标范围是:北纬22°46′45″—22°47′59″,东经100°30′18″—100°31′38″。矿区至普洱市区总运距约110公里,矿区至思澜公路为36公里为柏油公路,剩余75公里为思澜二级主干道,交通非常便利。
1区域地质背景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跟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整合处,属于澜沧江火山岩带南段。矿区出露有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泥盆系和元古界地层。区域内褶皱总体呈复背斜,由西往东有次级褶曲发育,主要有打滚-江桥向斜、龙洞河背斜、大平掌背斜、芒海背斜、碧安向斜。断裂主要以北北西向澜沧江断裂和酒房断裂为主。规模大,主要以逆断层为主,呈现出纵向断裂,互相切割的特点。
大平掌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出露有侵入岩及火山喷出岩,岩浆活跃期从海西期延伸至喜山期。酒房断裂以西分布有侵入岩,在澜沧江断裂带和酒房断裂之间则主要分布为火山岩。
图(1)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构造地质图
2矿区构造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总体呈现为北北西走向的背斜构造(大平掌背斜),因受后期火山岩活动的侵入破坏,背斜形态极不规整,根据大平掌主采区0-10号勘探线揭露的大凹子(DCd)岩层产状显示,仅为北东翼一侧。总的以断裂构造为主,大平掌矿区夹持于区域上的酒房断裂(F10)、李子树断层(F4)之间。
其区域内三大主要控矿构造特征如下:
(1)酒房断裂(F10):酒房断裂是区域性逆断层,位于大平掌矿区的南西角,产状50-70°∠80-85°,矿区揭露长度约为6千米。
(2)李子树断层(F4):位于大平掌矿区东侧,横穿整个大平掌矿区,长约12千米。F4断层总体走向300°,倾向北东,倾角67~70°。该断层呈现为东盘下降,西盘上升的正断层,是控制大平掌矿区火山岩分布的主要构造。
(3)大平掌断层(F3):位于大平掌矿区中部,断层长约1.6千米,走向340°,倾向250°,倾角57°。断层两侧呈挤压破碎现象,阶步、擦痕等出现在断层面上,F3断层是西盘上升,东盘下降的逆冲式断层。
3 岩浆岩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处于大凹子火山岩组中,火山岩类型极为复杂,以火山碎屑岩及中酸性熔岩为主。其中,英安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流纹英安岩、安山玄武岩、细碧岩、英安安山岩、火山碎屑熔岩、沉凝灰岩、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是常见的岩石类型。
4 围岩蚀变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的蚀变组合及蚀变产生的褪色蚀变带,与矿化关系非常密切,可作为该区域范围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层。
5 矿体地质
大平掌矿区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以硫化矿为主,氧化矿偏少。根据矿石中的有用组分含量,分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和网脉浸染状铜矿石。两种矿石在产状、形态、成份、结构、有用组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6 矿体特征
6.1 块状硫化物矿体特征
块状硫化物矿体受火山岩侵入和构造的影响,沿主采坑中部0号勘探线东侧呈北西向断续分布,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分布在细脉浸染状铜矿石之上,顶板英安岩之间分布有凝灰岩,接触面呈波状。矿体与顶板不同岩性直接接触,界线分明;底板与细脉浸染状铜矿石矿或流纹斑岩(角砾)接触,界线突变分明。矿石组分多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伴生的金、银含量也较高。矿石为致密块状构造,局部为条纹条带构造,显示出沉积的特征。
6.2 网脉浸染状铜矿石矿体特征
(1)主要分布在大平掌矿区的7—20 号勘探线间,形态呈中间厚,边部薄的透镜状-饼状,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2)网脉浸染状铜矿体产于大凹子组一段上部的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铜矿化呈浸染状和网脉状分布,与含矿围岩呈明显的交切关系,受岩性控制不明显。两种矿体剖面形态如图(2)、(3)、(4)所示。
7 深部西北翼矿体预测
从大平掌铜多金属区域构造地质图及6、8、10号勘探线剖面图上研究分析,大平掌的矿体形态呈一被破坏的背斜,目前发现的仅为残存的北东翼矿体,西北翼矿体因受构造破坏错断于其他位置。
从区域构造地质图中分析,由于板块作用,区域地层挤压作用使得区域内呈北西向构造。侏罗纪花开左组(J/2h)包裹着泥盆-石炭系大凹子组(DCd)地层。受地球应力的影响,花开左组地层俯冲在大凹子组地层之下,使得大凹子组地层隆起。从而使得最初火山热液喷流赋存的大平掌矿体发生挤压、错段、变形,只剩下现今的北东翼矿体。而西北翼矿体则由于花开左组地层的俯冲作用,埋设于更深的地表之下如图(5)所示。结合北东翼揭露的矿体,推断大平掌西北翼深部存在大规模矿体产出的可能,是今后大平掌深部探矿的有利靶区。
8 结论及找矿方向预测
通过对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资料的整理及收集,结合长期在露天采区中不断揭露的地质现象,大平掌铜多金属矿西北翼深部存在以下几种地质找矿可能:
(1)区域地质构造对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平掌断裂及酒坊断裂对于破矿作用最为显著,产生了大平掌矿体发生滑移破坏。在将来的地质工作中若加大对大平掌西北翼深部断层构造的追索,有可能会发现深埋的隐伏矿床。
(2)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大凹子组地层,为含矿海相火山岩地层,矿区及其外围相关类似矿点均产于该套地层中。因此,大凹子组地层为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层指示。在西北翼加大对大凹子组地层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平掌地区矿床特征。
(3)大平掌铜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喷流沉积型矿床,大平掌矿区多组断层交汇处是热液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喷流式成矿作用主要部位。因此,追寻酒房大断裂大平掌段西北翼的断层构造,可作为寻求大平掌式铜多金属矿喷流成矿地段的有效途经。
(4)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重晶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其中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的蚀变组合及蚀变产生的褪色蚀变带,与成矿关系极为紧密,在西北翼追索各项围岩蚀变情况,可作为探寻大平掌式铜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方法。
参考文献:
[1]侯德义等.1998.11 矿山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2]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 2011年大平掌铜矿储量核实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1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4] 陈炳蔚.1991.三江地区主要大地构造问题及其与成矿关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