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推动人作为一个思维主体在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全面觉醒的教育活动。写作正是人类自我构建能力的一种展现和实现自我构建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写作的特别性质和功能,作文教学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唤醒,而不是灌输。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学生无话可说、话不成文、文无个性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所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使写作成为学生情感的寄托、思维的载体,成为一种冲动、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需要唤醒学生表达和思考的意识。
1.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
所谓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简言之就是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写作并非一项任务,一种把戏,而是生活本身,正如言说是人类的本能,写作不过是把口头言说转变为书面表达。要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了解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才能提出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的话题,或者称为文题。
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往往只有兴趣还不够,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受到知识、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的限制。如果学生长期无法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充分表达对其感兴趣的话题的感受,认识,无法通过写作与人分享,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意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走出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形成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增加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既有利于更好地记录生活、积累素材,也有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往,学生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也就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2.唤醒学生思考的潜能
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仅仅是写作的一个方面,单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写作就像没有灵活的文字材料,往往流于表面,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流水账”,缺乏生气、刻意模仿、千文一面。这种问题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并不少见,一直以来教育者们也在呼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文理严谨、富有思想的中学作文仍然鲜见。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们离创新究竟有多远,平淡重复的生活积累、情感表达距离富有个性、义理严谨的文章有多远。其实,二者之间不过隔着一个思考的过程。
写作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为写作提供了血肉,理性思考则为写作凝聚了灵魂,如此才使得文章成为写作者“自我”的延伸,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些平淡重复的文字,而是写作者“本人”,这样的文章才是实现了“自我”构建、“自我”表达的文章,自然富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具有体验者和思想者的双重属性,对协调体验和思考的关系往往会产生混乱。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素材、情感体验进行加工整理,运用理性的思维逻辑和一定的思维方式发现各种感性材料中的内部联系,对生活重新组织和概括提升。可以说,学生写作的水平也即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当注重从以下两点唤醒学生思考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耐心修改的习惯。
(一)问题意识。柏拉图曾说过:“带着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带着更多的答案去生活。”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无论是抒情性的散文还是规范的议论文,都离不开对矛盾的具体分析,矛盾所在即是问题所在。教师要带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追问,从而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智慧。
(二)耐心修改。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脉络重新梳理的过程,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矫正,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另一角度——读者的角度来审视文章,从而形成新的感受,激发新的思考。
3.结论
作文是人的“自我”自觉构建、表达的思维活动,要注重驱动写作主体自身的潜能。初中语文作文写作之所以面临学生无话可说、话不成文、缺乏个性等困境,根源在于没有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对学生而言,写作是一种舞文弄墨、堆砌辞藻的把戏,是一项麻烦的学习任务,而不是一种习惯、冲动和生活方式。所以,初中写作教学必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为基础,通过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思考的意识,使学生产生言说的欲望,在文章中展现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感体验,充满个性的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有杰,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陆秀萍,让“唤醒”伴随作文教学的始终[J],克拉玛依学刊, 2012(02)
刘新,教师,现居山东济南。
1.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
所谓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简言之就是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写作并非一项任务,一种把戏,而是生活本身,正如言说是人类的本能,写作不过是把口头言说转变为书面表达。要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了解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才能提出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的话题,或者称为文题。
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往往只有兴趣还不够,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受到知识、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的限制。如果学生长期无法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充分表达对其感兴趣的话题的感受,认识,无法通过写作与人分享,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意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走出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形成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增加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既有利于更好地记录生活、积累素材,也有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往,学生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也就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2.唤醒学生思考的潜能
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仅仅是写作的一个方面,单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写作就像没有灵活的文字材料,往往流于表面,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流水账”,缺乏生气、刻意模仿、千文一面。这种问题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并不少见,一直以来教育者们也在呼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文理严谨、富有思想的中学作文仍然鲜见。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们离创新究竟有多远,平淡重复的生活积累、情感表达距离富有个性、义理严谨的文章有多远。其实,二者之间不过隔着一个思考的过程。
写作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为写作提供了血肉,理性思考则为写作凝聚了灵魂,如此才使得文章成为写作者“自我”的延伸,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些平淡重复的文字,而是写作者“本人”,这样的文章才是实现了“自我”构建、“自我”表达的文章,自然富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具有体验者和思想者的双重属性,对协调体验和思考的关系往往会产生混乱。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素材、情感体验进行加工整理,运用理性的思维逻辑和一定的思维方式发现各种感性材料中的内部联系,对生活重新组织和概括提升。可以说,学生写作的水平也即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当注重从以下两点唤醒学生思考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耐心修改的习惯。
(一)问题意识。柏拉图曾说过:“带着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带着更多的答案去生活。”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无论是抒情性的散文还是规范的议论文,都离不开对矛盾的具体分析,矛盾所在即是问题所在。教师要带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追问,从而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智慧。
(二)耐心修改。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脉络重新梳理的过程,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矫正,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另一角度——读者的角度来审视文章,从而形成新的感受,激发新的思考。
3.结论
作文是人的“自我”自觉构建、表达的思维活动,要注重驱动写作主体自身的潜能。初中语文作文写作之所以面临学生无话可说、话不成文、缺乏个性等困境,根源在于没有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对学生而言,写作是一种舞文弄墨、堆砌辞藻的把戏,是一项麻烦的学习任务,而不是一种习惯、冲动和生活方式。所以,初中写作教学必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为基础,通过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思考的意识,使学生产生言说的欲望,在文章中展现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感体验,充满个性的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有杰,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陆秀萍,让“唤醒”伴随作文教学的始终[J],克拉玛依学刊, 2012(02)
刘新,教师,现居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