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字课堂感受数字化教学魅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学”应运而生,而且发展迅速,掀起了一场静悄悄的教学革命。“数字化”的到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它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同时也挑战着教师驾驭网络技术和科学信息的能力。
  一、数字化课堂带给我们的震撼
  1.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所以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呢?老师往往是口头说说,没有给学生指导预习的方法,即使有的老师给了学生具体预习的要求,但是如何保证课前检查又是一大难题,所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预习的目的简化、易化、甚至淡化了。
  所以我们语文组在备课时,大家想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要求教师预先把预习的具体要求明确给学生:①上网搜索信息,②在已学课文中筛选信息,③修改学生作文片段,为了能让预习作业呈现出连贯性,所以教师务必在课前把预习要求做成ibooks,发布在iTunes上,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先自行完成预习作业,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在线讨论,教师此时也同时在线,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发现问题,方便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2.课堂互动更有实时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元素,尤其在一节作文修改课中“说和写”的部分尤其突出,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所有孩子的“说和写”,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很难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但是有了数字化平台的支持,教师就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组长可以使用ipad中的印象笔记,把讨论中有价值的部分记录下来,这样当全班交流时,不再是活跃孩子的天下,而是人人都要参与其中,人人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交流修改作文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Educreations软件,及时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拍照,展示在大屏幕上。
  这样的效果,对学生而言更直观,更有时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一改过去作文修改课沉闷的特点。
  3.课后学习更有延续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课后就是布置几道练习题,算是对课堂进行了巩固。然而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却不能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缺乏灵活性。
  但是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因为课堂教学的暂停而停止,甚至还给学生提供了更有利于延伸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里完成的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出学习要求,它充分尊重不同个性和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课改理念,对陶冶学生、张扬个性、完善和发展自我,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高效、长效。
  二、数字化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快乐情趣,有利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越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反之则易产生疲劳、困倦、厌烦等不良情绪。现在数字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自己实践、参与、讨论、探究的机会,使知识变得更生动,更鲜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有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的权利,课堂也给学生展示预留了相应的空间。
  2.增大了学习的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
  数字化语文学习时的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和丰厚的境界,同时学生的积累也变得丰厚。课堂上老师只是提供一个提纲,而具体的内容则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构建完整。这样的学习方式势必比传统的学习内容大大增加。
  3.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语文教学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认知主体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弘光中学。
其他文献
一、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愈演愈烈的重应试轻文化的倾向  近些年来,随着高考竞争的加剧,语文教学越来越急功近利,重应试轻文化。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一高二阶段就开始努力地挤出时间按照高三的复习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时淡化教材,重做练习。学生少了平时的文化熏陶,思维被束缚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答题套路上,造成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下降,作文构思的呆板,审题的片面。这样的急功近利教学,笔者认为本末倒置,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语文学科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都是非常多样的。语文还是文学的一个载体,它记录了从古至今一代代文人的思想。此外,语文更是一种精简的工具,对语文的学习,最终要反映到应用中来,而在这些应用中,最基本的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要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阅读教学,只有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增强,为其它学科
从小学到大学,语文教学一直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语文课的教学,既能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乃至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人文精神的教育。  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密切相关。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而言,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模块确定和策略  1.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模块确定  (1)以课本为纲,课堂教学时进行适当地拓宽。  高中课本,现代诗在必修1课本的第一单元,选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现代诗中的优秀作品非常多,毛泽东和艾青的优秀诗作也应多适量补充,除了课本以外,还应补充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
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多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那么,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甚至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