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改革课程设置,符合社会环境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在不同情况下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生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厌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学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和市场的需求。我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课程设置遵循市场对人才供求的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对于电工专业课程改革而言,必须体现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及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加大实践课程环节,具体做到:围绕职业、就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社会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明确培养人才所需的知识点。结合培养方向和专业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确立适宜的开设课程:确定课程的结构,课程内容以任务型为主。以实用为原则,使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突出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本校电工技术方向的课程结构调整中看到:修订后的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程课时减少,专业核心课程中原来的理论性课程重置为动手实践为主的直观技术性课,增加电工、电子实训时间。选修课程开设了创业与就业、财经知识、营销技术、演讲与口才等,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教学改革遵循学生的特点,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改革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行动为载体,能力分析为核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不再以知识体系为重点,而是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动手解决问题的“行动载体”教学模式。将教学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开放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艺术,教学思想启发化、手段具体化、多样化。例如,在指导电工课程电机反正转控制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电机的控制线路和电路工作过程,然后教师结合实物在示教台演示接触器控制连接,提出本堂课学生学习动手实践的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电动机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进行接线,中间可以观看教师准备的示范接线操作。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要领,最后正确完成进线连接。接线结束后进行自查及同学间互查无误后。经教师同意,通电试验。电机终于在学生们的手下“听话”地飞转了起来。这样的“行动载体”教学模式。对提高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自信的培养,都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三、总结经验自编教材,课程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课程不断被更新,教学内容和要求日趋新颖、实用,然而新购回的教科书未必一定就适合学校的实践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不断总结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教材建设中去,以补充讲义等形式着手编写简单的自编教材。进而充分利用同行与集体的智慧进行自编教材的研讨和改进,不断从实际出发,积累经验与资料,制作课件,丰富教材的内容。从而编出实用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应面对的厌学问题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正面气息,改善了实习环境与设施,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职中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这是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赖伊在《实验教育学》中主张学生的学习。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印象,构成知觉(感受),其次把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付诸于行动(表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者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于学习本来就是很艰辛的,尤其是对职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对学习有畏难心理。教师在理解因人而异的同时,更应在因材施教上下工夫。通过课改,我们要进一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注重师生一起动手做,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兴趣。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而且。作为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才能更易得到学生信任的目光,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被培养起来,厌学的情绪才会有所降低。同时,学校应多搭建一些“不拘一格显才艺”的舞台,让他们有机会表现,争取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减少厌学现象。
职业教育的教师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问题,职业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厌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学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和市场的需求。我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课程设置遵循市场对人才供求的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对于电工专业课程改革而言,必须体现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及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加大实践课程环节,具体做到:围绕职业、就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社会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明确培养人才所需的知识点。结合培养方向和专业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确立适宜的开设课程:确定课程的结构,课程内容以任务型为主。以实用为原则,使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突出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本校电工技术方向的课程结构调整中看到:修订后的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程课时减少,专业核心课程中原来的理论性课程重置为动手实践为主的直观技术性课,增加电工、电子实训时间。选修课程开设了创业与就业、财经知识、营销技术、演讲与口才等,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教学改革遵循学生的特点,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改革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行动为载体,能力分析为核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不再以知识体系为重点,而是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动手解决问题的“行动载体”教学模式。将教学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开放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艺术,教学思想启发化、手段具体化、多样化。例如,在指导电工课程电机反正转控制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电机的控制线路和电路工作过程,然后教师结合实物在示教台演示接触器控制连接,提出本堂课学生学习动手实践的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电动机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进行接线,中间可以观看教师准备的示范接线操作。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要领,最后正确完成进线连接。接线结束后进行自查及同学间互查无误后。经教师同意,通电试验。电机终于在学生们的手下“听话”地飞转了起来。这样的“行动载体”教学模式。对提高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自信的培养,都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三、总结经验自编教材,课程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课程不断被更新,教学内容和要求日趋新颖、实用,然而新购回的教科书未必一定就适合学校的实践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不断总结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教材建设中去,以补充讲义等形式着手编写简单的自编教材。进而充分利用同行与集体的智慧进行自编教材的研讨和改进,不断从实际出发,积累经验与资料,制作课件,丰富教材的内容。从而编出实用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应面对的厌学问题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正面气息,改善了实习环境与设施,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职中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这是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赖伊在《实验教育学》中主张学生的学习。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印象,构成知觉(感受),其次把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付诸于行动(表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者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于学习本来就是很艰辛的,尤其是对职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对学习有畏难心理。教师在理解因人而异的同时,更应在因材施教上下工夫。通过课改,我们要进一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注重师生一起动手做,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兴趣。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而且。作为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才能更易得到学生信任的目光,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被培养起来,厌学的情绪才会有所降低。同时,学校应多搭建一些“不拘一格显才艺”的舞台,让他们有机会表现,争取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减少厌学现象。
职业教育的教师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问题,职业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