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书“阜昌重宝”折三大钱赏析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然,钱币的研究,要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但也要结合传世文物及出土资料,传世及出土遗物是对历史记载的验证。所以,购藏时,认真辨伪尤为重要,切不可等闲视之。
据史书所载:刘豫(1073-1146年)是景州阜城(今河北)人,元符进士,北宋末年历任河北提刑等职,金兵南下时弃职潜逃。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知济南府,杀抗金将领关胜,降金。建炎四年(1130年)受金册封为“齐帝”并建立“阜昌”年号,多次配合金兵攻宋。刘豫是公元1137年,即阜昌八年十一月被金朝废弃的。在他降金被册封为“齐帝”,立“阜昌”年号后,铸行有“阜昌元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钱币行市。
笔者所介绍的是一枚真书“阜昌重宝”折三大钱(见图),是1998年游古长城八达岭时,在河北一游客老翁手上集得的。是品轮廓周正,内方外圆,形制精整、秀美,钱文遒劲,气势连贯,字口清晰,笔划圆润流畅,地章平洁,锈色坚实、自然,包浆一体入骨,铸造工艺佳美,颇具金代钱风韵。
这枚“阜昌重宝”真书折三大钱,集得它,也算缘分使然,如果仅仅把它收藏起来,它的意义就无法彰显,余以为不仅要收藏,而且要让它活起来,为此就应该欣赏、研究,公诸于世。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淹没了多少珍稀瑰宝!文字的记叙虽然也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远远不能替代实物遗存给人心灵的震憾和感悟。(责编:丁丑)
御书“大观通宝”大字折三铜钱赏析
据史料所知,“大观通宝”系北宋徽宗赵佶大观年间(1107-1110年)所铸,面文为徽宗赵佶御书瘦金体,计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数十种版式,材质有铜、铁、锡等。小平钱又以“通”字部位结构,有“昂通”、“降通”……大字小通之分。其中以当十大钱最为精美,尤以小平行书及样钱、母钱为珍贵,折十铜母当属珍罕之品。
笔者之是品,“大观通宝”折三大字铜钱(见图),铜质精良,钱肉细腻,通体呈传世古锈色,包浆熟旧,手感润泽。其钱面文字精细流畅,高挺坚劲,苍劲古朴,显示出岁月沧桑之感。
然,到了北宋后期,以抱残守缺求片时苟安竟成文武百官的主流意识,议和献贡又被视为医治边患的良药,特别令人费解的是北宋积弱不积贫,其经济之发达,文化之辉煌,为中国历任王朝中的佼佼者,朝野上下一片享国之态,腐靡之风愈演愈烈。宋徽宗赵佶,也许不算一个好的皇帝,但实在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集诗词、书法、鉴藏于一身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笔。他的这种追求艺术美感的气息,甚至在作为朝廷象征之一的各年代铸币中也宣泄无余。崇宁、政和、大观、重和、宣和诸钱多美品,铁画银钩,精美异常。徽宗一代钱币,不仅书法美,而材、型至上,也是百花绽放,不可多得。(责编:丁丑)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然,钱币的研究,要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但也要结合传世文物及出土资料,传世及出土遗物是对历史记载的验证。所以,购藏时,认真辨伪尤为重要,切不可等闲视之。
据史书所载:刘豫(1073-1146年)是景州阜城(今河北)人,元符进士,北宋末年历任河北提刑等职,金兵南下时弃职潜逃。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知济南府,杀抗金将领关胜,降金。建炎四年(1130年)受金册封为“齐帝”并建立“阜昌”年号,多次配合金兵攻宋。刘豫是公元1137年,即阜昌八年十一月被金朝废弃的。在他降金被册封为“齐帝”,立“阜昌”年号后,铸行有“阜昌元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钱币行市。
笔者所介绍的是一枚真书“阜昌重宝”折三大钱(见图),是1998年游古长城八达岭时,在河北一游客老翁手上集得的。是品轮廓周正,内方外圆,形制精整、秀美,钱文遒劲,气势连贯,字口清晰,笔划圆润流畅,地章平洁,锈色坚实、自然,包浆一体入骨,铸造工艺佳美,颇具金代钱风韵。
这枚“阜昌重宝”真书折三大钱,集得它,也算缘分使然,如果仅仅把它收藏起来,它的意义就无法彰显,余以为不仅要收藏,而且要让它活起来,为此就应该欣赏、研究,公诸于世。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淹没了多少珍稀瑰宝!文字的记叙虽然也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远远不能替代实物遗存给人心灵的震憾和感悟。(责编:丁丑)
御书“大观通宝”大字折三铜钱赏析
据史料所知,“大观通宝”系北宋徽宗赵佶大观年间(1107-1110年)所铸,面文为徽宗赵佶御书瘦金体,计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数十种版式,材质有铜、铁、锡等。小平钱又以“通”字部位结构,有“昂通”、“降通”……大字小通之分。其中以当十大钱最为精美,尤以小平行书及样钱、母钱为珍贵,折十铜母当属珍罕之品。
笔者之是品,“大观通宝”折三大字铜钱(见图),铜质精良,钱肉细腻,通体呈传世古锈色,包浆熟旧,手感润泽。其钱面文字精细流畅,高挺坚劲,苍劲古朴,显示出岁月沧桑之感。
然,到了北宋后期,以抱残守缺求片时苟安竟成文武百官的主流意识,议和献贡又被视为医治边患的良药,特别令人费解的是北宋积弱不积贫,其经济之发达,文化之辉煌,为中国历任王朝中的佼佼者,朝野上下一片享国之态,腐靡之风愈演愈烈。宋徽宗赵佶,也许不算一个好的皇帝,但实在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集诗词、书法、鉴藏于一身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笔。他的这种追求艺术美感的气息,甚至在作为朝廷象征之一的各年代铸币中也宣泄无余。崇宁、政和、大观、重和、宣和诸钱多美品,铁画银钩,精美异常。徽宗一代钱币,不仅书法美,而材、型至上,也是百花绽放,不可多得。(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