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与提升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G高校为样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从专业知识、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实践经历和创业技能五个维度探究该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状况。课题组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下游水平,创新思维得分最低,创新创业能力在性别和专业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维度内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在专业知识、经验累积、引导启发、系统结合等方面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033-04
  一、研究缘起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在读和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依托创业构思,运用自身的独特思维、专业知识、实践经历和各种技能,组合所拥有的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资源从事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目前,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已就能力培养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涉及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培养体系的建构和评估等,重点放在外部环境与学生内在潜能的互动方面,研究者指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最重要的外在因素是学校环境,校园创新土壤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程度、动机和价值观。研究者发现教师的个人性格越优秀,教学方法越先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就越强。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方法已转向实证研究。Mark分析了个人、團队与组织层次的创造力水平与美国高校创造性课程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整合组织与学校的培育创新能力的方法[1]。Dan等分析了校园文化、创新相关课程设置、教师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认为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复杂交互结构,决定创新能力培育的效率[2]。
  国内的研究者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以中国知网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段美以河北农业大学为样本,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做了实证调查与研究,相应地提出了适合这个学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3]。鲁保富提倡学校与企业合作签约共同培养学生,学校按照企业用人要求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专业的产业化教育[4]。
  总的而言,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时间长,研究主题广泛,内容具体而深入,方法比较严谨。国内这一主题的成果逐渐增多,研究角度、内容不断拓展,但内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方法以质性探讨为主,实证调查分析较少,系统化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二、研究设计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由很多因素构成。本研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解为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实践经历、创业技能这五个一级指标。调查工具结合了问卷和李克特量表。问卷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个人信息。李克特量表获得调查对象的主观态度共25条表述语。每个表述语的选择分成“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大同意、很不同意”五类,分别赋值为5、4、3、2、l。
  课题组用问卷进行了试调查,根据试调查所用的时间、被试者的反馈和提出的问题,对量表的陈述和设计进行了修改,然后进入问卷发放以及回收阶段。最后,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20录入和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
  样本以G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法抽样法,按专业类别抽取一共150人。本次调查总共发出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40份有效问卷,去除10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3%。其中,文史类75人(54%),理工类65人(46%);男生67人(48%),女生73人(52%);大-25人(18%),大二33人(24%),大三57人(40%),大四25人(18%)。
  三、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情况描述
  通过对G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描述统计,从各维度的均值得分来看,实践能力的均值最高,创业技能的均值次之,此后依序为专业知识、创业意识、创新思维。总体而言,G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但创新思维较弱。
  从各维度的标准差来看,实践能力的标准差最大,创业技能次之,专业知识再次之,接着是创业意识,排在最后的是创新思维。这说明,学生之间在各维度的水平良莠不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G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各有优势。数据显示性别与创新创业能力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同理检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各维度描述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描述统计与分析
  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得分均值为15.50,说明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利用图书馆学习、参与学术讲座或专业社团活动的得分均值分别为2.86、2.87、2.95,均低于均值3,课堂上提问或主动回答问题、课前课后会预习复习的均值为3.48、3.34。另外,课前课后预习复习的标准差最高(1.016),说明所调查对象的情况差异较大。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不强。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认同度低,这影响了其专业学习态度、就业方向,以及未来工作职位选择等。专业认同度较高的学生会较积极地学习专业,未来会选择与专业联系比较密切的行业和T作岗位。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描述统计与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均值为12.02,说明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拥有创业想法、知道创业需要的能力的均值为2.84、2.78,低于中间值3,对创业项目的了解和有参加创业相关培训讲座与比赛的经历的均值为3.16、3.24,略高于中间值3。此维度的表述语所测的标准差较高,从最高的1.070到最低的0.825,说明调查对象的创业意识差异大。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鲜有创业想法,创业意识比较淡薄。有些大学生不了解创业项目的真正含义,以为只有注册公司才算是创业;对于创业者需要哪些能力不清楚,制约了创新意识的萌生。
  (三)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描述统计与分析
  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描述性统计,显示创新思维的4个陈述所对应的均值几乎低于中间值3,创新思维的均值总值为11.82,也低于中间总值12。标准差不显著,说明调查对象之间的创新思维差异不明显。调查发现,G校大学生的思维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缺少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想法,创新思维偏弱。
  (四)大学生实践经历的描述统计与分析
  大学生实践经历的描述性统计显示,G校大学生实践经历比较丰富,积极参加了校内外实践活动。在所测量的6个表述中,对应的均值有5个均值都超过了中间值3,标准差相差不大。实践经历的均值达到20.12,高于中间值18,说明G校在校大学生的实践经历较丰富。
  该校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引领核心,着重加强了“海之本”强基计划、“海之帆”起航计划、“海之韵”博雅计划、“海之翼”展翅计划,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实践突出了大学生的参与度,如围绕思想引领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每年能开展30余场次,20140人次参与;博雅计划于2017年实施,全年开展文化活动130余场次,31500人次参与。学校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的系统社会实践,大学生的参与情況良好。
  (五)大掌生创业技能的描述统计与分析
  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应变能力得分3.03,略微超出中间值3;而人际交往能力2.77,决策能力2.73,自主学习能力2.56,承担风险能力2.99,团队协作能力2.76,均低于中间值3;在校大学生所掌握的创业技能均值为16.84,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创业是一个风险高义极其挑战人的活动,考验个人综合素质,包括智商、情商和能力等。目前,高校创业侧重于创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尚未从比较系统的创业技能角度审视现有的教育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五、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推动其投入专业学习
  学校方面,要把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培养与教育列入教学工作中。首先,可以先声夺人。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可以将专业认知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了解所读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认知。其次,可以典型引路。学校可以把本专业卓越的往届生请回来给学生做演讲与互动,让学生对所选专业代人情感。再次,需要长期建设。专业认知是个长期过程,可以适时拉长,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一、二年级不同时段分主题地给予引导。最后,可加强心理疏导。大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心理,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疏通。加强心理疏导能够降低学业困难,提高专业认同。
  教师方面,教师能够助力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首先,教师可以发挥身教影响。熟悉专业领域和前景的教师能够在和省内外的专业比较中,科学地分析专业特色、专业前景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题、释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业成就,从而内化为专业认同。
  学生方面,学生白身要有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和行动,积极培养专业兴趣,包括阅读、研习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扩展视野,积极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等。总而言之,要结合各种资源以及采用多维度的解决办法逐步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积极投身专业学习。
  (二)积累社会经验和胆识,促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与其社会经验和胆识不足密切相关。大学生自身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观察分析,经历磨炼,深入了解社会,从而增加相关的阅历,提升创新创业研判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助力学生通过平台锻炼自己,推进创新创业。具体方面,可尝试搭建创业社团,将有创业想法或经历的学生聚集,分享个人经验,分享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开展创业模拟等活动。这些活动将传播创业相关信息,引发学生关注,促使创业想法的萌生。学校也可尝试在校内设立创业园,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创新理念和创业团队,给部分创业团队安排工作场所,建立完善可循环的资金支持体系,形成具有市场氛围的创业基地。
  (三)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样直接导致高校出现课堂沉默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成长,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上需要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多问的思维、形成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同时,教学需要诱发创造兴趣,打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渴求知识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展示与专业有关的热点案例,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跳出现有思维“无话不说”,鼓励学生大开脑洞地多思多想。
  (四)开发技能型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针对大学生创业技能低下的现实,可以尝试增加创业模拟与创业实训结合的环节,形成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训练系统。创业模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虚拟的创业教育训练系统运行虚拟的创业公司。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创业的整个流程,转换相关创业知识,培育相关的创业能力。
  创业实训是将创业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期间学生进入创业型企业,亲身经营和管理企业,经历创业的真实过程,为学生以后进行创业活动提供经验,做好铺垫。学生可以在创业模拟活动中运用积累的专业知识、社会经历和其他技能,设立并运作模拟公司,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等。创业团队间加强交流,能够增进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六、总结
  调查基于相关的文献和概念操作,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付诸实施。所获数据显示G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体上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创新思维较弱,创业技能较低。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发展需求与趋势,本研究认为,专业知识方面,要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推动其投入专业学习;创业意识方面,要积累社会经验和胆识,促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思维创造方面,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业技能方面,可以尝试开发技能型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大家的系统努力,以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Mark 0.Lewis, Richard Elaver. Managing and fostering cre-ativitY: An integrated approach[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14(12):235-247.
  [2]Dan Davies, etc.The roles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each-ers to promote creativitv:A sv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 .Teaching and Teacher Ecluction, 2014(8):34-41
  [3]投美.大學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4]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43-147.
  [收稿时间] 2019-03-15
  [基金项目]本文属广东省教改项目“小组合作模式在高校创新创业中的应用与绩效提升研究”和广东省“创新强校”教科规划项目“小组合作学习的绩效提升研究”(2016GXJK063)支持成果
  [作者简介]刘勤(1979-),男,湖北十堰人,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等研究。刘冬兰(1995-),女,广东韶关人,学士,助教,从事社会评估、培训等工作,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题组对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 以3所应用型本科和2所传统本科高校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构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与独立探索精神,增加毕业设计环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效能,以学生毕业设计自主选题为研究对象,促进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首先,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由教师命题、学生被动选题的习惯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其次,动态跟踪毕业设计全过程,不仅严把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关,而且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细化跟踪,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再次,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广州医科大学“四证合一”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与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差异,提出注重校园文化或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加强锻炼;提高专业满意度;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参与不均衡、师生互动性差等问题,课题组采用质量管理中的“防错设计”,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角度,重点从项目选题、组织、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设计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错”措施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全员参与度和综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防错设计;PK学习法;多元化评价  [中图
期刊
[摘 要]地方师范院校的体育硕士教育关系到学校所在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学科的建设进行梳理分析,对于学校所在地区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梳理,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这一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基点,审视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學是MTA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案例的开发与教学是多方协同进行创新的结果。具有MTA资质的海洋高校由于靠近海洋,其所在城市具有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因而可以开发出有海洋旅游特色的教学案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中心地处三亚,结合其自身资源禀赋与当地旅游业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MTA案例开发,可以为其他高校的MTA案例开发与教学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洋高校;MTA;案例;协
期刊
[摘要]“玩命的中學,快乐的大学”成为普遍现象,这使高等教育亟待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该文紧跟“教育改革”大方向,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四个回归”能影响学生回归标准的假设,并通过结构方程验证其正确性此外,采用用户画像分析归纳大学生群体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其成因,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四个回归”:结构方程;用户画像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直接反映高校本科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阐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结合用人单位的133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能够更好顺应“宽口径、厚基础”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3对N”,以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
期刊
[摘要]为达到“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该研究通过对二者的深度剖析,建立了对应的关联指标,并对每门课程进行了指标属性分配,从基础上改革了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课程全覆盖  [关键词]“五有”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校企协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探索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校企协同开发实践软件、设计项目任务、开创教学课堂及完成考核评价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项目;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