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汉文化中最重要的整体,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这一步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识字教学,搞好识字教学训练是很重要的。
识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语文教学要教学生读书,教学生写作。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凭借识字这个重要的基础,语文教学要改进和发展,要提高效率,同样也离不开研究识字和改进识字教学。现行的低年级教材,全文注音,图文并茂,色彩明快艳丽,这一编排特点为我们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所谓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就是从课文这一主体入手,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图画,词句和儿童的语言实际教学。即把生字放在词、句里及语段、篇章中来教学。而“语言环境”则无非是书面语言所提供的环境、口头语言所创设的环境。近几年来我通过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教学实践,即把阅读训练与识字教学两种任务互相连贯起来,这样先识字后读书变成了边识字、边读书,让儿童自觉地闯入课文,借助已掌握的汉字和形象插图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而主动地识字、解词,又能引起其读书的兴趣。语言环境中识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熟字带生字,使熟字起到记忆支柱的作用。同时,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也有利于建立音、形、义三者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即在识字过程中做到音、形、义三不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识字质量。这样在阅读中出现的字,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字,而是字在词、句中,字义与词义联系在一起了。
为什么必须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呢?这是因为汉字都是抽象的表意符号,离开了语言环境——词、句、段、篇就很难理解着一个字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例如有些同音字词“丰、疯、风、封”等,只有随课文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和识字。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发挥注音课文的优势,以读文为纽带,重点解决字音、渗透字形。有相当长一个时期,许多教师脱离课本和儿童语言实际,孤立的教识字。在教学课文时,他们仅让学生读一篇课文,就把全部生字拿出来教,这就很大程度的忽视了语文的词句和学生言语发展的实际。就字论字,依词说词,这样教学生难以识记和接受,遗忘率很高,为了防止遗忘,这些教师便想出种种办法让学生认读、机械抄写。这样教识字,识字率虽然很高,但排挤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也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增智“相违背,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求学生在读文的时候,边读边圈注生字,重点是读准字音,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然后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读,也就是把汉字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反复读。要求学生读的正确,不丢字添字,侧重注意本课生字,同时注意平、翘舌音。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上的要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这样既充分发挥注音课文的优势,又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对字形有个轮廓上的感知,这是可暂不涉及字形。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解决字义、巩固字音、继续再现字形: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形近和多音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音和义,如“种”第一次出现时读“zhòng”是栽花种草的“种”,,而在小学语文第三册中出现时读“zhǒng”是播种的“种”。同一个“种”字两次在不同句子中出现,读音、意义都不同,所以教学如果音、形、义脱节,学生便很难理解和掌握。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反复再现、重点分析字形: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在理解课文中懂得字义: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分析字的结构,因为汉字都是概念化的抽象符号,都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因此识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确切的理解汉字、发展识记能力。我们必须采用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加强识字力度,如:換偏旁部首的方法识字。如:“席”去掉下面的“巾” ,换成“又”,就变成了“度”。采用猜字谜的方法识字。如教学“高”时,可出示谜面:“一点一横长,口子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教学“田”字,可联系教材插图和实际事物,使学生知道大块的田地往往是方形的,中间有横竖交叉的小道。
重视写字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汉字不但要认识还要会写,相比较而言,读准字音和了解字义比较容易,而正确书写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写字指导,在识字中教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等,按正确的方法执笔和运笔,训练学生养成笔笔认真,一丝不苟的书写习惯。在讲读课文后,还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训练学生抄写生字,读写词语、句子,通过这些练习,既能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又能提高书写能力。(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柳条乡中心小学校)
识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语文教学要教学生读书,教学生写作。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凭借识字这个重要的基础,语文教学要改进和发展,要提高效率,同样也离不开研究识字和改进识字教学。现行的低年级教材,全文注音,图文并茂,色彩明快艳丽,这一编排特点为我们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所谓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就是从课文这一主体入手,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图画,词句和儿童的语言实际教学。即把生字放在词、句里及语段、篇章中来教学。而“语言环境”则无非是书面语言所提供的环境、口头语言所创设的环境。近几年来我通过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教学实践,即把阅读训练与识字教学两种任务互相连贯起来,这样先识字后读书变成了边识字、边读书,让儿童自觉地闯入课文,借助已掌握的汉字和形象插图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而主动地识字、解词,又能引起其读书的兴趣。语言环境中识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熟字带生字,使熟字起到记忆支柱的作用。同时,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也有利于建立音、形、义三者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即在识字过程中做到音、形、义三不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识字质量。这样在阅读中出现的字,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字,而是字在词、句中,字义与词义联系在一起了。
为什么必须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呢?这是因为汉字都是抽象的表意符号,离开了语言环境——词、句、段、篇就很难理解着一个字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例如有些同音字词“丰、疯、风、封”等,只有随课文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和识字。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发挥注音课文的优势,以读文为纽带,重点解决字音、渗透字形。有相当长一个时期,许多教师脱离课本和儿童语言实际,孤立的教识字。在教学课文时,他们仅让学生读一篇课文,就把全部生字拿出来教,这就很大程度的忽视了语文的词句和学生言语发展的实际。就字论字,依词说词,这样教学生难以识记和接受,遗忘率很高,为了防止遗忘,这些教师便想出种种办法让学生认读、机械抄写。这样教识字,识字率虽然很高,但排挤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也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增智“相违背,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求学生在读文的时候,边读边圈注生字,重点是读准字音,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然后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读,也就是把汉字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反复读。要求学生读的正确,不丢字添字,侧重注意本课生字,同时注意平、翘舌音。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上的要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这样既充分发挥注音课文的优势,又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对字形有个轮廓上的感知,这是可暂不涉及字形。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解决字义、巩固字音、继续再现字形: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形近和多音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音和义,如“种”第一次出现时读“zhòng”是栽花种草的“种”,,而在小学语文第三册中出现时读“zhǒng”是播种的“种”。同一个“种”字两次在不同句子中出现,读音、意义都不同,所以教学如果音、形、义脱节,学生便很难理解和掌握。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反复再现、重点分析字形: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在理解课文中懂得字义: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分析字的结构,因为汉字都是概念化的抽象符号,都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因此识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确切的理解汉字、发展识记能力。我们必须采用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加强识字力度,如:換偏旁部首的方法识字。如:“席”去掉下面的“巾” ,换成“又”,就变成了“度”。采用猜字谜的方法识字。如教学“高”时,可出示谜面:“一点一横长,口子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教学“田”字,可联系教材插图和实际事物,使学生知道大块的田地往往是方形的,中间有横竖交叉的小道。
重视写字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汉字不但要认识还要会写,相比较而言,读准字音和了解字义比较容易,而正确书写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写字指导,在识字中教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等,按正确的方法执笔和运笔,训练学生养成笔笔认真,一丝不苟的书写习惯。在讲读课文后,还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训练学生抄写生字,读写词语、句子,通过这些练习,既能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又能提高书写能力。(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柳条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