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历史上从春秋开始有了标准型帛的金属铸币开始,历春秋战国直至作统一六国,这近五百年间,铸币除各国政权的后期金属铸币有所减重外,没有出现过以一当十或以一以当之类的虚值铸币。记重钱币转成虚值钱币是当时的政府行为,相当于铸造的钱币没有物价涨的快,是通胀的产物。虚值钱币对考证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冶炼技术;经济;虚值货币;通宝
前言
通货膨胀是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现象,尽管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中国历史上虚值货币出现与发展就是当时的市场形态与国民生活的体现。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虚值货币的历史以古证今,现在我们进入了互联时代,实体货币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一种全新的无实体的虚值货币时代来临,要怎样做是文章研究此课题的初因,对虚值货币历史进行认真调查考证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夏商西周时期的货幣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从大约距今5000年前的炎黄二帝开始至大约距今4100年的夏朝建立这段时期,我国处于新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由于没有金属的冶炼,生产工具相对落后,因此人类的生产力处于很落后的状态,商品经济自然不发达,虽然已有了社会分工,但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只有偶然的商品交换。这些商品交换大都是通过物物交换或者相对大家的普通商品比如谷物、动物皮毛、布帛等作为交换媒介。从考古实物考证也符合上述判断,如今年来发现的陕西神木市石峁古城遗址,石峁古城遗址由大约3米厚的黄土覆盖,古城城墙完整保留了下来。城墙中间由两米五厚的夯土所筑,夯土墙内外侧由石块用泥巴堆砌,根据夯土墙中保留下来大的筑墙时所用柏木所做碳14测定。该城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即公元前2300年,下限距今3800年。相当于夏代晚期,该成规模宏大,方圆近5平方千米,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其城址规模推算可容纳数万人,出土大量玉器,石器陶器,麻布衣物、青铜刀具的枪等。说明在夏代建立前我们的古人已形成现今的文明和文化,但该城始终没有发现诸如天然具、石具等符合货币性质的物品。可见在距今3800年,即公元前1800年之前我国尚未出现标准意义的货币。到了商代,特备是安阳废墟的发掘,大营的天然具、石具、铜具实物出土,与《尚书》、《史记》等史料记载基本吻合,说明商代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得到极大提高,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应用而生,从我们今天所用的文字也可以说明,如财、货、赋、费、资、贾、贷、贵、贱、贫等与财富有关的皆比从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朝成望日渐衰落,虽名义上作为天下共主,但各诸侯国已各自为政。西周初年分封的数百诸侯国逐渐由相对较大的诸侯逐步兼并,到公元前700年左右,形成了秦、晋、齐、楚、宋五大诸侯国,东周进入了春秋时期。这时候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生产工具及各类兵器已基本炼用金属青铜,生产力日渐提高,商品交换日趋频繁。于是由各诸侯国政权统一铸行的金属货币开始大量流通。
春秋早期在周王地区出现了型制统一,带有文字的金属铸币,该类货币的型制类似于农具铲上部有类似农具镶软木柄的銎孔,大约10厘米高,4.6厘米宽,名称称为布币,历史上把这类货币称作空首布(因首部有銎孔故名空首),有平肩、斜肩、耸肩三种型制。其中耸肩空首布主要爱于晋图(见图1)。
此后大约二百年后,于公元前4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最终形成七个主要国家,史称“七雄”,即秦、楚、燕、赵、齐、魏、韩。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二百多年间各国分别铸行不同型制的货币,主要为刀、布、圈钱几大类,虽形制各不相同,但没有出现大面额的虚值货币。战国时期的经济物价保持稳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时期各国主要铸币形制为:秦国早期铸行带圆孔的圆形货币,面文为珠重一两,史称环钱,晚期铸行方孔的半两(见图2);魏车铸行斤布,面值分三等,即半斤、一斤、二斤,这里的斤是魏国的重量单位,也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斤、两”的最早来源(见图3),魏国在靠近秦国的边境地带也铸行类似秦国的圆形圆孔货币,而文除地名外另加一斤二字。
为了方便与秦国的边境贸易而特别铸行的货币,赵国使用由春秋空首布演化而来的方足布、尖足布(见图4),另外在北方边境铸行刀布,史称赵刀币,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使用刀币,为方便贸易和商品交换而铸行(见图5),韩国的铸币与魏国基本相同,东部齐国铸行名为齐大刀的刀币。北方燕车主要行用一种称作燕明刀的刀币。南方楚国早期铸行一种今称作蚁鼻钱的货币,后期铸行一种称作楚大布的钱币,同时有一种叫作郢爱的黄金饼钱,战国时各国货币一直沿用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
秦统一六国后历代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统一文字,度量衡统一铸币,秦统一大业一后全国统一铸行外圆内方孔的半两钱币,而文和重最相,从此以后直至近代民国初年,截币的型制基本都是沿用半两方孔圆钱的型制。
汉代早期仍沿用半两钱币,但型制比秦半两为小,史称汉半两(见图6),汉半两的铸行年代为(高祖惠帝)文景及汉武帝早期,大约流通180多年。至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废三铢钱,改铸五铢,并于公元前115年(元狩五年)将郡国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发行,由于五铢钱面文与世隔绝重量相符(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是足值货币,民间盗铸因无利可途而绝迹。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种货币,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前历时大约持续七百三十年之久,唐初改铸开元通宝(见图7),开元钱币直径2.5厘米,大小适中,其一枚鲸的重量后世作为一个“两”下面的重量单位“钱”,即十枚开元钱重为一两。开元通宝之后各代鲸币文均以元宝、通宝为名称,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废隋五铢,开铸开元通宝,唐代开元通宝的流通一直沿续到公元1279年南宗灭亡,其间两宋三百余年开元钱与宋代年号钱并行流通,历时650多年,从秦统一至今的两千贰百年里,汉唐的五铢、开元钱币流通达1400年,差不多占据三分之二年份,可以说由于五铢,开元通宝钱的稳定足值的币值,对两汉四百年,唐代近三百年的汉唐盛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元代主要行用纸币,将金属铸币作为辅助货币,明清两朝沿用开元通宝的帛式铸行本朝皇帝年号钱币,如明代洪武通宝、永乐、通宝、清代顺治通宝、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 中国历史上发行虚质货币的时期
五莽时期发行虚值货币
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18年,铸行五铢钱,历昭(帝)、宣、元、成、哀、平帝各朝到五莽居报摄二年(公元7年),在这125年间,五铢钱由于其制作精良,大小适中,金属含量足值,取得了术大的成功,这一时期也是西汉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这期间汉武帝北逐匈奴,西拓疆域,到公元前36年即汉元帝昭建三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将逃入康居五国(今阿富汗境内)的最后一支匈奴郅支单于消灭,甘、陈在给朝庭的上流中有一句最激励历史的名言即“强汉者,虽元必诛!”这一切成功的取得是由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所支撑的,而五铢钱币质的稳定,对当时商品经济的促进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到五莽汉的前两年即公元7年被打破。
東汉末年董卓废除五铢铸行轻薄恶钱。
东汉献帝初平元茸(公元190年),董卓把持朝政地下令废止了,从公元25年光武帝起恢复铸行的五铢钱。董卓毁五铢钱,毁铜人、铜马等各种铜制和铜艺术品,铸行一种及轻薄,无面文字,无内外廓的劣质恶钱。从此钱贱物贵,物价猛涨,每石谷物价高达数万钱。由于这种劣质钱币太轻薄,即不便计数又容易折损,导致货币几乎不能流通,没有货币流通,民众只好以物易物来做商品交换,这极大地阻碍了货物商品的流通,而商品货物的阻滞必然导致经济的萧条。虽然董卓在两年后(公元192年)被诛杀,但国家陷入了群雄割据并混战的时代,到公元220年,曹代汉称帝,中国历史进入魏蜀吴三国时代。由于魏代汉而来,吴蜀割据的面积仅占全国的不足30%,因此当时的人品及土地、国力重心在魏国这边。魏文帝曹继位后,废除了几乎不能流通的董卓恶钱,回复了五铢钱铸行,大小与型制与汉五铢完全相由。只是钱文“五”字笔法略有差异,五铢钱的恢复铸行,使得中国北方魏所控制的疆域内商品经济逐渐恢复和繁荣,同时吴蜀两国割据政权,为搜刮民财,吴国铸行面值当日,当五佰、当千甚至当五千的大面值货币,蜀汉刘备政权铸行汉五铢同等重量的钱币,而面值均为当百,即以一当百发生。所以吴蜀地处富饶的南方,但由于对民众的盘剥和搜刮已达到极限,大面值的虚值货币在民间很难流通,这极大的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萧条必然导致生产力的低下,所以吴蜀的国力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始终得不到提升。盘剥搜刮民财的政权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纵观历史,战争的最终胜负是取决于民心,古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到公元263年,魏伐蜀时,蜀国百姓全都逃往达泽,不可禁制。魏将邓艾很快就攻破蜀都成都,这充分说明了失去民心的政权根本经不起外来的打击。同样情况,到公元280年西晋伐吴时也是所向披靡,吴地的民众没有人愿意为因出力,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渚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丧失民心的腐朽政权的不堪一击。
唐以后各代的几次虚值货币发行
唐代铸行足值的开元通宝后,经济逐步走向繁荣,国力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中国历史的鼎盛,安史之乱八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曾铸行过以一当百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见图8),但由于开元钱仍在流通,叛军旋急被平定,因此对历史造成的流弊很小。
北京宋徽宗末年,曾将一当三的折三钱改为以一当十使用,造成了北宋末年的经济混乱,这种变相掠夺民财的浍,使北宋政权很快失去民心的支持,这从1126年金兵南下时黄河沿岸几十万大军不做任何抵抗,望风而逃就能看出来。所以金兵不费吹灰之力直抵东京汴梁城下,北宋很快即灭亡了。
近代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开始发生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及当千的虚值货币,以此对应,太平天国在南京割据时也发行大小不一的各种虚值货币,太平天车自然是很快就灭亡了,同时也造成了满清的摇摇欲坠。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古代虚值货币的研究发现,货币对于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汉朝的好大喜功到唐朝的兴衰荣辱,金宋的金戈铁马到清末的摇摇欲坠,其中虚值货币催化作用十分明显,以古证今,我们现代货币的虚值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治通货膨胀对国家经济与个人利益造成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戴铭礼,周蓓.中国货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
关键词:冶炼技术;经济;虚值货币;通宝
前言
通货膨胀是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现象,尽管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中国历史上虚值货币出现与发展就是当时的市场形态与国民生活的体现。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虚值货币的历史以古证今,现在我们进入了互联时代,实体货币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一种全新的无实体的虚值货币时代来临,要怎样做是文章研究此课题的初因,对虚值货币历史进行认真调查考证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夏商西周时期的货幣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从大约距今5000年前的炎黄二帝开始至大约距今4100年的夏朝建立这段时期,我国处于新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由于没有金属的冶炼,生产工具相对落后,因此人类的生产力处于很落后的状态,商品经济自然不发达,虽然已有了社会分工,但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只有偶然的商品交换。这些商品交换大都是通过物物交换或者相对大家的普通商品比如谷物、动物皮毛、布帛等作为交换媒介。从考古实物考证也符合上述判断,如今年来发现的陕西神木市石峁古城遗址,石峁古城遗址由大约3米厚的黄土覆盖,古城城墙完整保留了下来。城墙中间由两米五厚的夯土所筑,夯土墙内外侧由石块用泥巴堆砌,根据夯土墙中保留下来大的筑墙时所用柏木所做碳14测定。该城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即公元前2300年,下限距今3800年。相当于夏代晚期,该成规模宏大,方圆近5平方千米,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其城址规模推算可容纳数万人,出土大量玉器,石器陶器,麻布衣物、青铜刀具的枪等。说明在夏代建立前我们的古人已形成现今的文明和文化,但该城始终没有发现诸如天然具、石具等符合货币性质的物品。可见在距今3800年,即公元前1800年之前我国尚未出现标准意义的货币。到了商代,特备是安阳废墟的发掘,大营的天然具、石具、铜具实物出土,与《尚书》、《史记》等史料记载基本吻合,说明商代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得到极大提高,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应用而生,从我们今天所用的文字也可以说明,如财、货、赋、费、资、贾、贷、贵、贱、贫等与财富有关的皆比从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朝成望日渐衰落,虽名义上作为天下共主,但各诸侯国已各自为政。西周初年分封的数百诸侯国逐渐由相对较大的诸侯逐步兼并,到公元前700年左右,形成了秦、晋、齐、楚、宋五大诸侯国,东周进入了春秋时期。这时候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生产工具及各类兵器已基本炼用金属青铜,生产力日渐提高,商品交换日趋频繁。于是由各诸侯国政权统一铸行的金属货币开始大量流通。
春秋早期在周王地区出现了型制统一,带有文字的金属铸币,该类货币的型制类似于农具铲上部有类似农具镶软木柄的銎孔,大约10厘米高,4.6厘米宽,名称称为布币,历史上把这类货币称作空首布(因首部有銎孔故名空首),有平肩、斜肩、耸肩三种型制。其中耸肩空首布主要爱于晋图(见图1)。
此后大约二百年后,于公元前4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最终形成七个主要国家,史称“七雄”,即秦、楚、燕、赵、齐、魏、韩。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二百多年间各国分别铸行不同型制的货币,主要为刀、布、圈钱几大类,虽形制各不相同,但没有出现大面额的虚值货币。战国时期的经济物价保持稳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时期各国主要铸币形制为:秦国早期铸行带圆孔的圆形货币,面文为珠重一两,史称环钱,晚期铸行方孔的半两(见图2);魏车铸行斤布,面值分三等,即半斤、一斤、二斤,这里的斤是魏国的重量单位,也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斤、两”的最早来源(见图3),魏国在靠近秦国的边境地带也铸行类似秦国的圆形圆孔货币,而文除地名外另加一斤二字。
为了方便与秦国的边境贸易而特别铸行的货币,赵国使用由春秋空首布演化而来的方足布、尖足布(见图4),另外在北方边境铸行刀布,史称赵刀币,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使用刀币,为方便贸易和商品交换而铸行(见图5),韩国的铸币与魏国基本相同,东部齐国铸行名为齐大刀的刀币。北方燕车主要行用一种称作燕明刀的刀币。南方楚国早期铸行一种今称作蚁鼻钱的货币,后期铸行一种称作楚大布的钱币,同时有一种叫作郢爱的黄金饼钱,战国时各国货币一直沿用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
秦统一六国后历代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统一文字,度量衡统一铸币,秦统一大业一后全国统一铸行外圆内方孔的半两钱币,而文和重最相,从此以后直至近代民国初年,截币的型制基本都是沿用半两方孔圆钱的型制。
汉代早期仍沿用半两钱币,但型制比秦半两为小,史称汉半两(见图6),汉半两的铸行年代为(高祖惠帝)文景及汉武帝早期,大约流通180多年。至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废三铢钱,改铸五铢,并于公元前115年(元狩五年)将郡国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发行,由于五铢钱面文与世隔绝重量相符(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是足值货币,民间盗铸因无利可途而绝迹。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种货币,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前历时大约持续七百三十年之久,唐初改铸开元通宝(见图7),开元钱币直径2.5厘米,大小适中,其一枚鲸的重量后世作为一个“两”下面的重量单位“钱”,即十枚开元钱重为一两。开元通宝之后各代鲸币文均以元宝、通宝为名称,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废隋五铢,开铸开元通宝,唐代开元通宝的流通一直沿续到公元1279年南宗灭亡,其间两宋三百余年开元钱与宋代年号钱并行流通,历时650多年,从秦统一至今的两千贰百年里,汉唐的五铢、开元钱币流通达1400年,差不多占据三分之二年份,可以说由于五铢,开元通宝钱的稳定足值的币值,对两汉四百年,唐代近三百年的汉唐盛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元代主要行用纸币,将金属铸币作为辅助货币,明清两朝沿用开元通宝的帛式铸行本朝皇帝年号钱币,如明代洪武通宝、永乐、通宝、清代顺治通宝、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 中国历史上发行虚质货币的时期
五莽时期发行虚值货币
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18年,铸行五铢钱,历昭(帝)、宣、元、成、哀、平帝各朝到五莽居报摄二年(公元7年),在这125年间,五铢钱由于其制作精良,大小适中,金属含量足值,取得了术大的成功,这一时期也是西汉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这期间汉武帝北逐匈奴,西拓疆域,到公元前36年即汉元帝昭建三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将逃入康居五国(今阿富汗境内)的最后一支匈奴郅支单于消灭,甘、陈在给朝庭的上流中有一句最激励历史的名言即“强汉者,虽元必诛!”这一切成功的取得是由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所支撑的,而五铢钱币质的稳定,对当时商品经济的促进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到五莽汉的前两年即公元7年被打破。
東汉末年董卓废除五铢铸行轻薄恶钱。
东汉献帝初平元茸(公元190年),董卓把持朝政地下令废止了,从公元25年光武帝起恢复铸行的五铢钱。董卓毁五铢钱,毁铜人、铜马等各种铜制和铜艺术品,铸行一种及轻薄,无面文字,无内外廓的劣质恶钱。从此钱贱物贵,物价猛涨,每石谷物价高达数万钱。由于这种劣质钱币太轻薄,即不便计数又容易折损,导致货币几乎不能流通,没有货币流通,民众只好以物易物来做商品交换,这极大地阻碍了货物商品的流通,而商品货物的阻滞必然导致经济的萧条。虽然董卓在两年后(公元192年)被诛杀,但国家陷入了群雄割据并混战的时代,到公元220年,曹代汉称帝,中国历史进入魏蜀吴三国时代。由于魏代汉而来,吴蜀割据的面积仅占全国的不足30%,因此当时的人品及土地、国力重心在魏国这边。魏文帝曹继位后,废除了几乎不能流通的董卓恶钱,回复了五铢钱铸行,大小与型制与汉五铢完全相由。只是钱文“五”字笔法略有差异,五铢钱的恢复铸行,使得中国北方魏所控制的疆域内商品经济逐渐恢复和繁荣,同时吴蜀两国割据政权,为搜刮民财,吴国铸行面值当日,当五佰、当千甚至当五千的大面值货币,蜀汉刘备政权铸行汉五铢同等重量的钱币,而面值均为当百,即以一当百发生。所以吴蜀地处富饶的南方,但由于对民众的盘剥和搜刮已达到极限,大面值的虚值货币在民间很难流通,这极大的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萧条必然导致生产力的低下,所以吴蜀的国力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始终得不到提升。盘剥搜刮民财的政权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纵观历史,战争的最终胜负是取决于民心,古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到公元263年,魏伐蜀时,蜀国百姓全都逃往达泽,不可禁制。魏将邓艾很快就攻破蜀都成都,这充分说明了失去民心的政权根本经不起外来的打击。同样情况,到公元280年西晋伐吴时也是所向披靡,吴地的民众没有人愿意为因出力,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渚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丧失民心的腐朽政权的不堪一击。
唐以后各代的几次虚值货币发行
唐代铸行足值的开元通宝后,经济逐步走向繁荣,国力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中国历史的鼎盛,安史之乱八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曾铸行过以一当百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见图8),但由于开元钱仍在流通,叛军旋急被平定,因此对历史造成的流弊很小。
北京宋徽宗末年,曾将一当三的折三钱改为以一当十使用,造成了北宋末年的经济混乱,这种变相掠夺民财的浍,使北宋政权很快失去民心的支持,这从1126年金兵南下时黄河沿岸几十万大军不做任何抵抗,望风而逃就能看出来。所以金兵不费吹灰之力直抵东京汴梁城下,北宋很快即灭亡了。
近代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开始发生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及当千的虚值货币,以此对应,太平天国在南京割据时也发行大小不一的各种虚值货币,太平天车自然是很快就灭亡了,同时也造成了满清的摇摇欲坠。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古代虚值货币的研究发现,货币对于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汉朝的好大喜功到唐朝的兴衰荣辱,金宋的金戈铁马到清末的摇摇欲坠,其中虚值货币催化作用十分明显,以古证今,我们现代货币的虚值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治通货膨胀对国家经济与个人利益造成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戴铭礼,周蓓.中国货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