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的能源危机日益显现。当传统能源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绊脚石时,寻找替代性能源便成为了人们普遍的共识。此时新能源的出现犹如一艘诺亚方舟,让人们从危机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决战生物质》一书中,作者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态度,客观地陈述了各方观点,也坦露了自己的见解。即摆脱能源危机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本书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具体论述了必将到来的“至美的绿色文明”。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石元春院士的又一力作《决胜生物质》一书,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呈现于世人面前。这本书主题之深远、视野之宏阔、内容之丰富、见解之精辟、语言之优美与生动、观点之坦诚与犀利、印制之精美,都是国内近些年所少见的。那高瞻远瞩的大气与豪气,非同寻常;那直面问题的剑气与锐气,扑面而来,令人读后,激情难抑,无法忘怀。
当前,我国已上升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能源问题、环境问题、
“三农”问题等这一连串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石元春院士以一个战略家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生物质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思想。《决胜生物质》一书正是他倾注十年心血,亲身实践与思考的总结。
石元春院士,曾和他的团队叱咤于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潍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曾任大学校长、科协副主席、三院院士。按常人理解早已是功成名就、功德圆满了。却于古稀之年将自己投身到一个全新的、在中国很少人走过、很少人了解的领域,去做开路的先锋、铺路的石子、斩棘披荆的刀斧手。十年里,他的足迹踏遍国家的大江南北,北到内蒙古的毛乌苏沙漠,南到广西的甘蔗园。十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在为生物质事业思考着、探索着、奔走着、呼号着甚至痛惜着。但他对这条道路矢志不渝,像一位无私无畏的战士愈战愈勇。这位个子不高的古稀老人,哪来的这份力量,哪来的这份勇气去面对那么多困难?大爱成就大业,无私造就无畏。是一份爱,一份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给了他无尽的动力。他这一生为之献身的农业和农民,那深深地根植于他血液中的对农民的感情,让他难舍一份情怀,所以要闯出一条路。这条路,—头连着我们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头连接着广大农民兄弟实实在在的生计。
石元春院士在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农业组组长期间,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战略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谋划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农业发展道路,他将发展生物质科技写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并向国务院提出了“农林生物质工程”战略。石先生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推动生物质能源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大批人才。
生物质工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资源转化成电能、运输燃料、生物燃气、固体燃料、生物塑料、生物材料、药物等各种产品的朝阳产业。在石化能源枯竭、环境危机严重、气候变暖加剧的大形势下,生物质工程是挽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尤其在油价搅动全球秩序的不安定时代,生物质能源更成为许多国家复苏和振兴的希望。如今,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主导。
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促进农民增收、创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完善生物质工程战略,石先生专门考察调研了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四大沙地以及其它各种边际性土地,为生物质资源探寻立足之地,主动结交在第一线艰苦奋斗的生物质企业家,鼓励和指导他们战胜困难。为了推动生物质工程战略的实施,石先生先后发表了“开辟农业‘第三战场’,种出一个绿色大庆”、“建立我国四大沙地碳汇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示范点”和“生物质能源主导论”等著作,篇篇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充满睿智,读来振聋发聩、激动人心,这些文章都已经成为生物质领域从业者必读的经典和指导手册,《决胜生物质》,既是石先生10年思想的集成,也是石先生“80后”创新的首次发布。
在书中,作者以战略家的眼光深入地分析了能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面汇集了国内外发展生物质产业相关的事实和资料,详细地比较了不同路线的优势、缺点和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未来的“绿色文明”之路,他对生物质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进行多角度阐述。
全书分为综合篇、中国篇和前瞻篇。
全书先从综合篇开始,论述化石能源所面临的未来挑战,列举了很多国家和国际权威学术研究机构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和论断,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图表,然后详细介绍了美国、瑞典、巴西等先行国家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做法、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澄清了环境影响、粮食安全等几个关于生物质能源的争议问题。
如何推进中国的生物质产业,解决中国的问题?接下来的中国篇是全书的重心,是全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者以自己高度的科学敏感性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提出了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思想,并对路径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呼吁政府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政策,大力扶持我国生物质产业。作者以从容的笔墨对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例如我国生物质的资源量、其资源的收集方式、其加工工艺、其产品的功能、其对于现有能源的替代预期,其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等。资源的帐、环境的帐、工厂的账、农村的账、农民的账、国家的账,一笔一笔细细地算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还满怀喜悦地介绍了一些已经成功起步的企业的发展经验。在“中国篇”的最后,作者通过论述“生物质产业的十大关系”,廓清了与生物质产业相关的很多重要问题。
最后在前瞻篇中,作者以“至美的绿色文明”为题,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百花园”,生物质将是“百花园’:中最茁壮也是最吸引人的常青树,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最佳“纽带”和“抓手”。作者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物炼制和生物产业为支柱的绿色文明道路,呼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从碳氢化合物的“烃经济”到碳水化合物的“糖经济”的战略转型。基于生物质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有望进入“能源农业”的崭新时代。
该书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最深刻也最生动的关于生物质工程的著作,有关生物质的相关问题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科研著作、科普著作,还是一本政策建议的报告。同时这也是一本宣言书,观点鲜明,论辩犀利,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独立精神和忧患意识,还是一本科技散文,语言生动亲切,诙谐幽默。47万字总字数分为每个小节“千字文”的结构安排,充分体贴读者阅读的感受,短小而不冗长,加上精美的插图,读来非常轻松自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73年前,诗人艾青曾经用这样的诗句诠释着自己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今天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同样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单纯的那份热爱,花了十年时间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生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历史是人创造的,相信这本书必将成为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文献。有识之士,不可不知,不可不读。愿《决胜生物质》这本书在广大有识之士的助力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推动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和参与到生物质这个改变历史的事业中来。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石元春院士的又一力作《决胜生物质》一书,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呈现于世人面前。这本书主题之深远、视野之宏阔、内容之丰富、见解之精辟、语言之优美与生动、观点之坦诚与犀利、印制之精美,都是国内近些年所少见的。那高瞻远瞩的大气与豪气,非同寻常;那直面问题的剑气与锐气,扑面而来,令人读后,激情难抑,无法忘怀。
当前,我国已上升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能源问题、环境问题、
“三农”问题等这一连串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石元春院士以一个战略家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生物质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思想。《决胜生物质》一书正是他倾注十年心血,亲身实践与思考的总结。
石元春院士,曾和他的团队叱咤于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潍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曾任大学校长、科协副主席、三院院士。按常人理解早已是功成名就、功德圆满了。却于古稀之年将自己投身到一个全新的、在中国很少人走过、很少人了解的领域,去做开路的先锋、铺路的石子、斩棘披荆的刀斧手。十年里,他的足迹踏遍国家的大江南北,北到内蒙古的毛乌苏沙漠,南到广西的甘蔗园。十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在为生物质事业思考着、探索着、奔走着、呼号着甚至痛惜着。但他对这条道路矢志不渝,像一位无私无畏的战士愈战愈勇。这位个子不高的古稀老人,哪来的这份力量,哪来的这份勇气去面对那么多困难?大爱成就大业,无私造就无畏。是一份爱,一份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给了他无尽的动力。他这一生为之献身的农业和农民,那深深地根植于他血液中的对农民的感情,让他难舍一份情怀,所以要闯出一条路。这条路,—头连着我们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头连接着广大农民兄弟实实在在的生计。
石元春院士在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农业组组长期间,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战略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谋划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农业发展道路,他将发展生物质科技写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并向国务院提出了“农林生物质工程”战略。石先生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推动生物质能源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大批人才。
生物质工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资源转化成电能、运输燃料、生物燃气、固体燃料、生物塑料、生物材料、药物等各种产品的朝阳产业。在石化能源枯竭、环境危机严重、气候变暖加剧的大形势下,生物质工程是挽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尤其在油价搅动全球秩序的不安定时代,生物质能源更成为许多国家复苏和振兴的希望。如今,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主导。
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促进农民增收、创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完善生物质工程战略,石先生专门考察调研了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四大沙地以及其它各种边际性土地,为生物质资源探寻立足之地,主动结交在第一线艰苦奋斗的生物质企业家,鼓励和指导他们战胜困难。为了推动生物质工程战略的实施,石先生先后发表了“开辟农业‘第三战场’,种出一个绿色大庆”、“建立我国四大沙地碳汇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示范点”和“生物质能源主导论”等著作,篇篇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充满睿智,读来振聋发聩、激动人心,这些文章都已经成为生物质领域从业者必读的经典和指导手册,《决胜生物质》,既是石先生10年思想的集成,也是石先生“80后”创新的首次发布。
在书中,作者以战略家的眼光深入地分析了能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面汇集了国内外发展生物质产业相关的事实和资料,详细地比较了不同路线的优势、缺点和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未来的“绿色文明”之路,他对生物质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进行多角度阐述。
全书分为综合篇、中国篇和前瞻篇。
全书先从综合篇开始,论述化石能源所面临的未来挑战,列举了很多国家和国际权威学术研究机构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和论断,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图表,然后详细介绍了美国、瑞典、巴西等先行国家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做法、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澄清了环境影响、粮食安全等几个关于生物质能源的争议问题。
如何推进中国的生物质产业,解决中国的问题?接下来的中国篇是全书的重心,是全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者以自己高度的科学敏感性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提出了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思想,并对路径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呼吁政府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政策,大力扶持我国生物质产业。作者以从容的笔墨对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例如我国生物质的资源量、其资源的收集方式、其加工工艺、其产品的功能、其对于现有能源的替代预期,其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等。资源的帐、环境的帐、工厂的账、农村的账、农民的账、国家的账,一笔一笔细细地算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还满怀喜悦地介绍了一些已经成功起步的企业的发展经验。在“中国篇”的最后,作者通过论述“生物质产业的十大关系”,廓清了与生物质产业相关的很多重要问题。
最后在前瞻篇中,作者以“至美的绿色文明”为题,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百花园”,生物质将是“百花园’:中最茁壮也是最吸引人的常青树,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最佳“纽带”和“抓手”。作者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物炼制和生物产业为支柱的绿色文明道路,呼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从碳氢化合物的“烃经济”到碳水化合物的“糖经济”的战略转型。基于生物质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有望进入“能源农业”的崭新时代。
该书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最深刻也最生动的关于生物质工程的著作,有关生物质的相关问题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科研著作、科普著作,还是一本政策建议的报告。同时这也是一本宣言书,观点鲜明,论辩犀利,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独立精神和忧患意识,还是一本科技散文,语言生动亲切,诙谐幽默。47万字总字数分为每个小节“千字文”的结构安排,充分体贴读者阅读的感受,短小而不冗长,加上精美的插图,读来非常轻松自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73年前,诗人艾青曾经用这样的诗句诠释着自己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今天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同样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单纯的那份热爱,花了十年时间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生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历史是人创造的,相信这本书必将成为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文献。有识之士,不可不知,不可不读。愿《决胜生物质》这本书在广大有识之士的助力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推动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和参与到生物质这个改变历史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