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如何让学生达到此目标?我认为,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妙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各自的表达富有个性化。
一、体验周围生活,写好身边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体验周围生活,细心观察事物,捕捉生活信息,这是作文的重要基础。我要求学生在体验周围生活时,要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事以小练笔的形式收进“成长袋”,哪怕三言两语;我利用晨会和活动时间,每周开一次“新闻报告会”和一次“见闻交流会”,让学生对他们记录下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表述、交流,并通过点评,充分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是体验生活的最佳场所,比如,哪位同学流鼻血了,周围的同学怎样帮助他;美术课上张明忘了带水彩笔,李华急忙伸手相助……诸如此类,都是学生练笔习作的好素材,也是教育他们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引导捕捉与体验。我教五年级时的一次课间,当大家玩得起劲时,“哇”一声,学生东东因中暑而呕吐了,夹带酸味的呕吐物溅了一地。这时,戏剧般的情景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在场的大部分学生忙捂着鼻子纷纷远离东东,只见平日里被大家叫着“讨厌鬼”的成成第一个上前,他掏出纸巾为东东擦嘴,接着拿起扫把清理脏物。在他的举动感召下,刚才退避三舍的学生向东东聚拢来了,他们有的帮着捶背,有的跑到医疗室找校医……面对此情此景,我临时改变了授课计划。上课铃一响,我就让学生口述这课间的一幕,接着鼓励他们动笔写下这一场面。由于这些素材来源于他们身边,信手拈来不费力,因而他们个个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在指定的时间里写下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的个性化习作。
二、体验真情实感,抒发胸中情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真情是作文的灵魂。同是一个事件,有情感则激荡人心,无情感则干巴枯燥。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语言贫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认为,原因在于学生缺少了情感的体验。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参与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情感参与体验,要真切地投入生活,真情地关爱生活,这样写起作文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抒之有情。因此,每组织一次外出实践活动,我都有目的地安排好三个环节:一是活动前的筹划——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做到思想上参与;二是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切实投入,做到自我情感参与体验;三是活动后的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过程回顾,做到情感的梳理与提升。这样,学生不但能拓展知识视野,也为他们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打下基础。
当然,习作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到表达的乐趣,体会到表达的收获。如,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的一次野炊活动,我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记下来。有了亲身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地在愉悦之中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同样是野炊,但他们写出的文章内容各异,妙趣横生。有的写自己动手垒灶的艰辛、叹服,从中明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写食物煮熟即将起锅时,灶塌锅倾,同学们雪中送炭,感叹团结友爱精神的宝贵;有的写饱览家乡山水,直抒爱大自然、爱家乡的情怀……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当我美美地吃了一顿由自己和伙伴们合做的野餐后,来到绿毯似的大草坪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望着蓝天白云,耳听那叮咚的山涧泉水声,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位美丽温情的母亲……”学生只有真情投入,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写出这样热爱大自然的语句。这一次野外活动,由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三个环节进行,引导学生情感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但让学生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学到了课本中无法学到的情感表达知识和技巧。
三、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创造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我同样注重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培养。我常以创设情境为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拓展想象和创作的空间,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如《打电话》的哑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位同学在台上表演打电话的动作、姿势与神态,展开合理想象。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想象的内容是丰富的:有的想象他向市长反映市区环保情况;有的想象他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有的想象他和外星人商讨如何架设宇宙桥……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气氛中,无拘无束地写下了不少令人忍俊不禁、令人叹服、令人神往的好作品。
凭借实物进行作文教学,也是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好途径。如我在讲台上放几个青皮橘子,同样能将孩子们带入浮想联翩的世界。孩子们有的以《不该早落的橘子》为题,表达了对那些践踏果园行径的无比愤慨之情;有的以《绿橘子好营养》为题,介绍了橘子绿,维生素C含量高,对人体有益的常识;有的以《绿橘子历险记》为题,采用童话形式描述了它周游世界的经过……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文,不能不说学生在习作中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一、体验周围生活,写好身边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体验周围生活,细心观察事物,捕捉生活信息,这是作文的重要基础。我要求学生在体验周围生活时,要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事以小练笔的形式收进“成长袋”,哪怕三言两语;我利用晨会和活动时间,每周开一次“新闻报告会”和一次“见闻交流会”,让学生对他们记录下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表述、交流,并通过点评,充分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是体验生活的最佳场所,比如,哪位同学流鼻血了,周围的同学怎样帮助他;美术课上张明忘了带水彩笔,李华急忙伸手相助……诸如此类,都是学生练笔习作的好素材,也是教育他们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引导捕捉与体验。我教五年级时的一次课间,当大家玩得起劲时,“哇”一声,学生东东因中暑而呕吐了,夹带酸味的呕吐物溅了一地。这时,戏剧般的情景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在场的大部分学生忙捂着鼻子纷纷远离东东,只见平日里被大家叫着“讨厌鬼”的成成第一个上前,他掏出纸巾为东东擦嘴,接着拿起扫把清理脏物。在他的举动感召下,刚才退避三舍的学生向东东聚拢来了,他们有的帮着捶背,有的跑到医疗室找校医……面对此情此景,我临时改变了授课计划。上课铃一响,我就让学生口述这课间的一幕,接着鼓励他们动笔写下这一场面。由于这些素材来源于他们身边,信手拈来不费力,因而他们个个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在指定的时间里写下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的个性化习作。
二、体验真情实感,抒发胸中情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真情是作文的灵魂。同是一个事件,有情感则激荡人心,无情感则干巴枯燥。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语言贫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认为,原因在于学生缺少了情感的体验。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参与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情感参与体验,要真切地投入生活,真情地关爱生活,这样写起作文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抒之有情。因此,每组织一次外出实践活动,我都有目的地安排好三个环节:一是活动前的筹划——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做到思想上参与;二是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切实投入,做到自我情感参与体验;三是活动后的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过程回顾,做到情感的梳理与提升。这样,学生不但能拓展知识视野,也为他们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打下基础。
当然,习作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到表达的乐趣,体会到表达的收获。如,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的一次野炊活动,我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记下来。有了亲身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地在愉悦之中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同样是野炊,但他们写出的文章内容各异,妙趣横生。有的写自己动手垒灶的艰辛、叹服,从中明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写食物煮熟即将起锅时,灶塌锅倾,同学们雪中送炭,感叹团结友爱精神的宝贵;有的写饱览家乡山水,直抒爱大自然、爱家乡的情怀……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当我美美地吃了一顿由自己和伙伴们合做的野餐后,来到绿毯似的大草坪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望着蓝天白云,耳听那叮咚的山涧泉水声,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位美丽温情的母亲……”学生只有真情投入,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写出这样热爱大自然的语句。这一次野外活动,由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三个环节进行,引导学生情感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但让学生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学到了课本中无法学到的情感表达知识和技巧。
三、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创造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我同样注重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培养。我常以创设情境为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拓展想象和创作的空间,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如《打电话》的哑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位同学在台上表演打电话的动作、姿势与神态,展开合理想象。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想象的内容是丰富的:有的想象他向市长反映市区环保情况;有的想象他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有的想象他和外星人商讨如何架设宇宙桥……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气氛中,无拘无束地写下了不少令人忍俊不禁、令人叹服、令人神往的好作品。
凭借实物进行作文教学,也是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好途径。如我在讲台上放几个青皮橘子,同样能将孩子们带入浮想联翩的世界。孩子们有的以《不该早落的橘子》为题,表达了对那些践踏果园行径的无比愤慨之情;有的以《绿橘子好营养》为题,介绍了橘子绿,维生素C含量高,对人体有益的常识;有的以《绿橘子历险记》为题,采用童话形式描述了它周游世界的经过……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文,不能不说学生在习作中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