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的Rasch分析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Rasch分析提炼中国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CAS-20),以能更好地用于评估成人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方法

横断面研究。246例成人斜视患者,独立完成CAS-20问卷调查。根据量表每一条目的得分情况进行Rasch分析,分析条目及答案的心理计量特征。分析的项目包括分解维度、选项排序、局部独立性、适合度指标、项目差别功能、项目适中性分析、最终确定维度等。

结果

原CAS-20包括2个维度,为"社会心理维度"和"视觉功能维度"。通过Rasch分析可将量表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评价"、"与他人交往"、"阅读功能"和"一般功能"。原先的选项排序对每个维度均非常合理。每个维度的各条目之间标准残差相关系数均<0.7,说明同一维度内条目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适合度指标分析,除"与他人交往"维度外,其他3个维度均需剔除1个条目。项目差别功能分析提示年龄和性别在4个维度中均无明显差异。项目适中性分析发现项目难度和研究对象个体能力之间匹配较好,阅读功能维度条目相对于患者个体能力来说略为简单。

结论

CAS-20通过Rasch分析,20个条目缩减为17个条目,并且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与他人交往"、"阅读功能"和"一般功能",每个条目的选项仍为5个。优化的CAS-20可以更敏感地反映中国成人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态。

其他文献
上斜肌麻痹是麻痹性斜视和垂直斜视的最常见类型和病因,也是眼性斜颈的代表性疾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垂直旋转肌麻痹,会破坏眼球运动系统的平衡。随着病程的延长,眼球运动系统会自发产生一系列代偿反应,从而建立新的运动平衡,逐渐向共同性扩散,这一系列代偿反应涉及到拮抗肌、配偶肌、协同肌等,使得垂直旋转斜视的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方案也因型而异。现结合上斜肌麻痹的国际通用分型,拟就上斜肌麻痹
目的研究伴有知觉障碍的成人斜视患者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效果,探讨术后不同时间的眼位变化、成功率及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72例伴有单眼或双眼知觉障碍(BCVA<0.3)的成年斜视患者(知觉障碍组)斜视矫正术后远期的眼位、双眼视功能、生存质量状况,并与同期手术的79例无明显知觉障碍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itic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屈光差值的变化趋势和立体视的发展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总结。根据初始双眼屈光差值分为低度屈光差异组(双眼SE差≤1.0 D)、中度屈光差异组(1.0 D<双眼SE差<2.5 D)和高度屈光差异组(双眼SE差≥2.5 D);根据初始视力情况分为双眼视力相等组和弱视组。对初始视力与初始屈光差值的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始
目的评估斜视手术对成人斜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89例成人斜视患者,分别在其术前1d及术后(83.6±34.0)d采用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AS-20)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手术前后AS-20分值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年龄、性别、斜视类型、双眼视觉和手术前后AS-20分值及其变化值的关系。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S
目的探讨上直肌颞侧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1例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外展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斜视度、代偿头位角度、受累眼外转和内转受限的程度。11例患者均行上直肌颞侧转位手术,其中8例同期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内直肌后徙手术采用术中调整缝线方法,根据术中眼位,确定内直肌后徙的位置。平均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配对
目的研究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视中小学生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6-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及时长不同分为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38、30例。治疗组采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分别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接受不同视差的立体图刺激下大脑皮层激活区域,比较共同性斜视患者与正常人的兴奋体素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为斜视组,平均年龄(16.9±3.9)岁;立体视觉正常者10例为正常组,平均年龄(21.2±2.7)岁。对研究对象行组块设计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刺激任务为非交叉视差的随机点立体图,分别为1 200″、2 400″、3 600″,静止状
目的探讨头位倾斜对于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FDA)度数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使用3D OCT-1000对26例(52眼)非斜视受检者分别拍摄正位、头右倾30°、头左倾30°时眼底照片,并用CorelDRAW X4绘图软件测量照片中FDA度数。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FDA度数:右眼头右倾时为13.53°±3.36°,正位时为6.56°±2.28°,头左倾时为-0.53°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发病的外斜视手术时机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3岁以内发病,外斜视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结果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斜视类型,术前远、近立体视功能,术后眼位。结果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间歇恒定分组与术后远期眼位有关(χ2= 4.125, P<0.05);间歇恒定分组(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外斜视手术联合或不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按照常规外斜视手术量住院行外斜视矫正手术的连续性病例179例,根据其外斜视矫正手术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分为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组(A组,48例)和不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组(B组,131例),比较2组术后近期(1~3 d)及远期(≥6个月)随访时的眼位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计数资料行